-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六国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202109131423 课件 1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202109131424 课件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202109131425 课件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202109131196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202109131175 试卷 0 次下载
语文选修六国论练习题
展开六国论
课后训练一起提高
一、基础知识巩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参考答案(1)亲附、亲近 (2)招致 (3)副词,近于 (4)爱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答案B
解析B项,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古今同义。A项,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C项,古义,颠覆:灭亡。今义,①翻倒。②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D项,故事:古义,先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3.下列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以攻取之外 ②以有尺寸之地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答案C
解析①介词,用,凭借。②连词,表承接关系,而。③连词,表目的,来。④介词,拿,用。
二、阅读能力培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相继。
B.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区别,分辨。
D.此言得之
得:适宜、得当。
答案C
解析C项,判:确定,断定。
5.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 )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维艰。
C.先辈创业艰难,成就功业有限。
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答案D
解析联系下文的“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即可得出答案。
6.下列对第二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为主,又间杂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答案D
解析D项,以散文为主,间杂骈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参考答案(1)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2)既然如此,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厉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2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余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注]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易”应为“改变”。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用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解释为“因为”。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都是连词,前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后一个“而”表顺承关系。D项,两个“者”都是助词,与一系列短语构成“者”字结构的名词短语,可解释为“……的人”。
1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2)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参考答案(1)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
(2)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解析第(1)句的关键是对“时”的理解。根据语境,“时”的意思当为“时势,时局”,“能为”可理解为“造就时势”,“不失时”可理解为“不违背时势”。第(2)句的关键词是“措”和“已”。“措”的基本义是“放置”,可引申为“搁置、放弃”;“已”的意思是“停止、完毕、终止”,由“学不可以已”等可以推知。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D项,“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错。作者在文末总结全文说:“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可知作者是赞同秦始皇、李斯和柳宗元的,而他们三位都是肯定郡县制,反对分封制的。
12.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参考答案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解析题干要求“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根据句中的“故”字,可以推知“直接依据”就是前文所述内容,即张良、刘邦都不希望实行“封建”,却又不得不实行“封建”这件事。
参考译文秦国刚统一天下的时候,丞相王绾等人进言说:“燕国、齐国、楚国地方偏远,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守这些地方,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认为分封诸侯王有好处。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但是后来的亲属变得疏远,(甚至)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天子也无法禁止。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和智慧完全统一,原来的诸侯国都成为秦朝的郡县,对于各位皇子和功臣,陛下用朝廷所得的赋税和丰厚的财物赏赐他们,局面可以很容易控制。天下人没有异心,这就是使天下安宁的办法啊,(所以)设置诸侯王于国不利。”秦始皇说:“天下人都苦于无休止地争斗,正是因为有诸侯王。现在依靠祖宗恩德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是建立争斗的军队啊,(这样做)(还)想要天下安定,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就划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分别设置郡守、郡尉、监公。
苏子说:圣人不能创造时势,但也不失时宜。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夏商周兴盛的时候,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剥夺他们的封国,因而国君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势啊。周朝衰落了,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达到方圆一千多里,他们的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建立藩屏。到了七国都称了王,做天子才能做的事,但是始终没有再分封诸侯。世人害怕诸侯带来的灾祸已经很久了,不仅仅李斯和秦始皇知道这一点。
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县的守吏,道理本来就应当这样,就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葛衣,是时令所应当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一般所说的不失时宜的人,求学者和士大夫却大多非议他们。汉高帝想分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为不可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诸侯不可恢复,这是非常清楚的。然而最终(他)(还是)分封了韩信、彭越、英布、卢绾,难道只是汉高帝做的,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过去讨论分封诸侯的人很多,柳宗元的观点一提出,其他人的观点就都被废弃了,即使圣人复活,也不能改变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说法同时又增补了一些,说:凡是有血气的人一定会争夺,争夺一定是因为利益,而利益没有比分封诸侯更大的了。分封诸侯,是争斗的开端和战乱的开始。从有文字记载以来,臣下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有不是因为袭取封国而争夺王位的吗?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到汉代以来,君臣父子互相残杀的,都是诸侯王的子孙,其余的不能世袭的卿和大夫,大概从未有过(这种情况)。近代不再分封诸侯,所以这类灾祸差不多绝迹了。仁人君子,难道忍心再开始这种祸事吗?所以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话和柳宗元的观点,应当成为世世代代的法则。
三、表达能力提升
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其主要设施,② 。③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答案示例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解析本语段围绕城与市的功能、设施、特征来说明,先分后总。第三、四句分说,前后构成对比,第五句总结上文。可根据这些提示组织答案。
14.“效应”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之间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有人用下面两组图来解释“破窗效应”。请你描述图画内容,并写出“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30字。
参考答案画幅描述:房子窗户破了无人修补,很快其他窗户也会被人打碎;墙上出现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
启示:①“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②我们要努力使自己不成为“第一扇破窗”的人。③我们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破窗”的人。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⑤要防微杜渐,有了问题及时补救。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狱中杂记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狱中杂记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祭十二郞文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祭十二郞文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