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用小提琴的演奏过程中,不断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B.观看节目《朗读者》时,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C.剧院内壁上的蜂窝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既能看见指示灯闪烁,也能听见铃声
D.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这种波的特点是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6.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调大音量,声音的音调就变高
D.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7.下列不是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B.拟人法
C.理想实验法D.转换法
8.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山间潺潺的流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C.我们根据音色来辨别是钢琴声还是二胡声
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
9.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瓶子,则音调最高的瓶子的序号是( )
A.甲B.乙C.丙D.丁
10.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利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
B.工人师傅们是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
C.超声导盲仪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1.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二、填空题
12.科学工作者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则海底该处距海面的深度为___________,这种方法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13.如图所示是城区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该装置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14.如图甲所示,当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小球时,音叉能把小球弹开;当用手握住音叉时,就听不到音叉的声音了。该实验表明了______。如图乙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旁边的盆子,便会看到______,这个现象表明______。
15.某中学组织了一场消防逃生演习,同学们听到广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小丽判断出广播的声音是李主任发出的,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判断的,听到警报声就马上离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中的。
16.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吊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小球被弹起,此现象说明________。若图中所示的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塑料球________出现前面的现象,站在旁边的人_______听到声音(选填“会”或“不会”)。
17.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鼓面放一些小纸屑,击鼓时纸屑随着鼓一起跳动。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 (填序号),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 但是分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小明想将聚酯棉、泡沫、海绵等材料分别装入鞋盒,以比较它们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能找到的可作为声源的器材有:音叉、手机。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
(2)小明调整好声源的音量后,将其放在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较好的是__________;
方案A: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方案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到鞋盒的距离。
(3)收集证据: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4)以上三种材料,仅从隔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隔音墙应用可以在__________隔断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
(5)上述“方案B”中应用的研究方法和下述哪个例子相同__________。(选填“A”、或“B”)
A.根据小球被音叉弹开远近判断音叉的振幅大小变化
B.用水波引入声波学习
19.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______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______(响度/音调/音色)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由于振动发出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______(大/小);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______(增加/减少)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______(响度/音调/音色)变低。
20.同学们在做物理实验时都比较积极,下面是做物理实验的一些情景。
(1)如图一所示,小明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______。
(2)如图二所示,为了验证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在图三中,小张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1.小明、小聪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小聪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
小明、小聪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4)小明、小聪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的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5)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你认为小明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有用步骤是______。
2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聚酯棉、实木、泡沫、海绵)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声音是______(填选项),你认为其他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______;
A.音叉的声音 B.机械闹钟的闹铃声
C.机械闹钟指针走动的“嚓嚓”声 D.以上都可以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______。(选填字母代号,下同)
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______;
A.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B.所听见声音的音色
C.所听见声音的音调
D.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3)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好______,理由是______;
(4)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四种材料中最适合做隔音墙装修材料的是______。
材料种类
聚酯棉
泡沫
海绵
听不见声音时距离声源的距离/m
5.2
2.8
3.7
隔声性能
最弱
最强
较弱
材料种类
聚酯棉
实木
泡沫
海绵
距离/m
0.2
1.8
0.5
1.2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B
7.B
8.B
9.C
10.C
11.C
12.2295m/2295米 不能
13.响度 不能
14.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塑料屑跳动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15.音色 信息 空气
1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会 不会
17.②和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18.手机 方案B 泡沫 传播途中 A
19.振动 转换 振幅 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 大 增加 音调
20.放大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没有控制材料的种类相同
21.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观察小泡沫(或碎纸屑)的跳动情况 第一次能听到轻敲桌面的声音,第二次几乎听不到 ① E、A、D、B、C、G
22.B 声源的响度不易控制且声源不稳定 D A 方案二 人耳不易分辨响度差别不大的声音 聚酯棉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