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展开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 )
A.目镜 物镜 通光孔 反光镜 B.目镜 镜筒 物镜 通光孔
C.目镜 镜筒 物镜 反光镜 D.目镜 物镜 转换器 反光镜
2.某同学习惯用右手写字,下图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的是( )
A. B. C. D.
3.使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仅调整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绘出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①③
B.观察时视野最暗的是②
C.放大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
D.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4.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的低倍物镜放大倍数为10倍,高倍物镜放大倍数为40倍。他在低倍镜下,看到视野中有8个排成一行的细胞(如下图所示),换用高倍镜时可以观察到几个细胞( )
A.2个 B.8个 C.16个 D.32个
5.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
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②⑤①
6.小刚同学用显微镜看到物像后,就离开了实验室,没有收好显微镜。请指出他有哪些不当之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在对光时,需要注意的是:①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④缓慢地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为了能从目镜中看到从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应在一条直线上。
2.【答案】B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时,两眼都要睁开,我们一般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选B。
3.【答案】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③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②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图①中的细胞体积较大,放大倍数比②大,比③小,正常观察顺序是②→①→③。当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4.【答案】A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物镜倍数提高了4倍,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减少为原来的1/4。因此,他在低倍镜下看到视野中有8个排成一排的细胞(如图),换用高倍镜时可以观察到的细胞是8×1/4即2个。
5.【答案】B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的正确步骤是: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两眼同时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如果物像不太清晰,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③①②④⑤。
6.【答案】(1)没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1~2厘米,取下玻片。
(2)没有把目镜取出,放入镜头盒中,盖上镜筒盖。
(3)没有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成外八字,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4)没有将反光镜竖直。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显微镜的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