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激趣导入, 词语闯关, 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朗读训练,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视频、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师:昨天,老师收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是小蝌蚪寄来的,他现在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所以想求大家帮帮他,我们快去看看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二、 词语闯关
师: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还需要聪明可爱的你们勇敢接受挑战,比比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接下来,第一关,词语闯关(开火车读、跟读)。小火车,开起来!
三、 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 认识小蝌蚪,学习第1自然段。
师: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2.认识青蛙,学习第4自然段。
师:青蛙是什么样子的呢?(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出示“披、露、鼓”三个动词 。
(2) 小训练: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已经都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师:但是,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有没有发觉,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儿也不像,这是怎么回事呢?(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 3.学习第2-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1)指名说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图片相应出示。 、
(2)观看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动画小视频。
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一系列连接词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串联起来。(指名读、齐读) (4)指名上台完成小蝌蚪变青蛙的板书设计。
四、朗读训练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变化,最终在找到妈妈时已经变成了一只小青蛙了。那么,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呢?(鲤鱼妈妈、乌龟)他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他们是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妈妈的。)
1、 学习第2自然段。
听老师师范读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
(2)指名读,生评价。
(3)动作“迎上去”说明小蝌蚪当时什么心情?
(4)自愿找小伙伴,边表演边朗读。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3自然段。
(1)思考:①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了自己的妈妈?(按照鲤鱼阿姨的提示:四条腿、宽嘴巴)
②乌龟给了小蝌蚪什么提示?(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
裳。)
(3) 朗读训练:“追”这个动词说明小蝌蚪的心情是怎样的?(急切、
激动)
① 边演边读,生点评。 ② 女生对读。(加动作)
3、自主学习,学习第4-6自然段。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重重困难,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2)朗读训练:演示动词“蹬、跳、蹦”。边表演边朗读、小组竞赛读。
五、教师总结(利用板书)
青蛙是农田的保护神,我们应该爱护青蛙,不能伤害它们。
课后任务: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共11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