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达标检测01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达标检测02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达标检测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免费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免费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美墨边境墙是美国为阻止非法移民而沿美墨国界线修建的隔离墙,始建于2006年。2017年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宣布继续修缮、扩建美墨边境墙。下图为美墨边境墙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从2006年至2017年,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直接反映了(  )

    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B.区域之间的联系性

    C.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的连续性

    2.众多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墨西哥服装企业集聚在美墨边境墙附近投资建厂,其优势区位是(  )

    A.原料充足          

    B.地价便宜

    C.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D.产品运输成本低

      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3.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各生态大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②生态环境都非常脆弱

    ③边界是明确的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图中各文化区景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形崎岖

    B.江南水乡文化区——林海雪原、河湖密布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D.华南妈祖文化区——平原辽阔、沃野千里

    6.关于图中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大

    B.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性显著

    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下为我国不同区域的四幅剪纸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秦腔发源于图示区域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秦腔发源地与秦腔表演特征形成关联度最高的是(  )

    A.地表千沟万壑 B.降水丰富

    C.冬冷夏热  D.人口稠密

    9.图示③地区传统民居为四合院,其突出优势是(  )

    A.阻挡风沙  B.减小温差

    C.避风采光      D.通风散热

      徐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下图为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写道“江流捣中愈骤,中石耸突而激湍,或为横槛以扼之,或为夹门以束之……”此段文字描述的河流位于(  )

    A.横断山区   B.雁荡山区  C.秦岭山脉 D.长江三峡

    11.徐霞客旅行考察区域涵盖了我国(  )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湿润区、半湿润区

    C.外流区、内流区

    D.农耕区、牧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甲区域与丙区域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域深居内陆、降水少

    B.丙区域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域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域年降水量大,获得太阳辐射少

    13.比较甲、乙、丙三个区域,从农业角度来看,其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14.乙区域附近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界线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地区(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5.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易错 )

    ①气候多样 ②地形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陕北地区南面窗户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季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17.陕南地区民居注重排水,陕北地区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地点

    经纬度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02°E,25°N

    1 891

    7.7

    19.8

    113°E,28°N

    68

    4

    32

    18.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9.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两地(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20.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福字。下列四个福字将各省级行政区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A.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B.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C.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D.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一种空间单元。有关专家提出了安徽省江淮城市群、皖北区、皖南区和大别山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总体布局。下面甲图为安徽省地理要素示意图,乙图为安徽省四大主体功能区示意图。

    (1)在甲图中用斜线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分)

    (2)据图判断A地年降水量的取值范围,并简述理由。(4分)

     

     

     

     

    (3)根据区域特点,判断乙图四大主体功能区中应该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的功能区,并说明原因。(4分)

     

     

     

     

     

    (4)与其他区域相比,皖北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22.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202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21周年,进一步缩小地区发展差异,谋求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读青海、广东两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深度解析

    (1)根据对青海、广东两省区域知识的掌握,完成下列表格。(4分)

       省份

    比较项目   

    青海省

    广东省

    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

     

    城镇化水平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人口密度

     

     

    (2)分析两省份的农业生产活动有何不同。两省份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3分)

     

     

     

     

    (3)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工业不发达,广东省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较发达,请分析原因。(6分)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深度解析

    (1)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形特征。(4分)

     

     

     

     

    (2)比较①②两地气候成因的差异。(4分)

     

     

     

     

    (3)推断甲、乙两区域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平怀村,地处喀斯特石山区,全村有汉、壮、瑶三个民族400多户村民,多年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2年开始,根据缺水严重、旱地多的实际情况,平怀村开始种桑养蚕。目前,全村桑树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村民们在桑林间套种蔬菜、红薯,并用传统手艺制作红薯粉;用桑枝发展食用菌养殖,并喂养山羊和豚狸。此外,村民还种了50亩果桑,专供游客采摘,同时计划用桑葚制作饮料和桑葚酒。最终,平怀村成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被称为“平怀模式”。下图示意平怀村的地理位置。

    (1)说明平怀村多旱地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平怀村发展种桑养蚕的优势条件。(3分)

     

     

     

     

     

     

     

    (3)简述平怀村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3分)

     

     


    答案全解全析

    单元达标检测

    1.A

    2.D

    3.D

    4.C

    5.C

    6.B

    7.D

    8.A

    9.C

    10.A

    11.B

    12.B

    13.A

    14.D

    15.B

    16.B

    17.C

    18.D

    19.A

    20.B

     

     

     

     

    一、选择题

    1.A 美国和墨西哥是国家,国界线明确。从2006年至2017年,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直接反映了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D 墨西哥服装企业集聚在美墨边境墙附近投资建厂,产品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市场,其优势区位是距离消费市场(美国)近,可降低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3.D 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其分布范围可知,其划分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

    4.C 图中四个生态大区是按照一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划分的,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且各大区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的生态环境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和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

    5.C 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位于我国地形最平坦的高原;林海雪原、平原辽阔、沃野千里是东北黑土文化区的景观特征;华南妈祖文化区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且多肥力较低的红壤;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的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

    6.B 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年较差小;黄土高原文化区地处季风区,降水较多,并非沙漠广布;四川盆地文化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

    7.D ①图中有熊猫,示意四川地区,A错;②图中有赛龙舟画面,示意我国南方地区,B错;③图中的景物为北京四合院,C错;④图中有窑洞,示意陕北黄土高原,D对。

    8.A 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少,视野开阔,地表千沟万壑,交通不便,两地之间虽然看起来很近,但实际上的距离却很远,因此在高原上就需要高亢的声音(大声吼叫)进行交流。

    9.C 四合院坐北朝南,院落封闭,有厚实的墙壁和屋顶,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四合院一般南窗大,北窗小,利于采光、避风保暖。

    10.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河流波涛汹涌的景象,故该区域应地势起伏大,落差大,多高山峡谷地貌;且此段文字出自《滇游日记》,滇是云南的简称,故此段文字描述的河流位于横断山区。

    11.B 结合图示分析,徐霞客旅行考察区域涵盖了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外流区和农耕区。

    12.B 甲、丙两区域分别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和山东省。山东省位于沿海地区,黑龙江省距海也较近,故A错误;山东省纬度低于黑龙江省,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省充足,故B正确,C、D错误。

    13.A 甲、乙、丙三个区域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A对。只有甲区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丙区域属于暖温带,C错;只有甲区域黑土广布,D错。

    14.D 乙区域附近的山脉是贺兰山,贺兰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界线,故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④错误。故选D。

    15.B “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的建设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

    易错提示  对陕西省的内部差异认识不清,不能根据陕南、陕北地区的气候与地形特征判断影响当地传统民居建造的因素,是本题的易错原因。

     16.B 陕北地区南面窗户较大的主要目的是冬季接受更多阳光。

    17.C 陕南地区民居注重排水,说明当地降水较多;陕北地区民居注重雨水收集,说明当地水资源短缺。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18.D 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地的经纬度,结合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知,甲地所在的地形区为云贵高原;乙地位置偏东,海拔低,所在的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故D正确。

    19.A 由上题可知,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海拔相差1 823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两地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20.B 通过第一个福字左侧的脸谱形象和右侧的宫殿建筑形象,可推断其代表北京。通过第二个福字中的火锅,可推断其代表重庆。通过第三个福字中的竹子和熊猫,可推断其代表四川。通过第四个福字中的孔雀舞形象,可推断其代表云南。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画图略(淮河以北地区)。

    (2)取值范围:1 400~1 600毫米。

    理由:A地位于河流发源地的山区,多地形雨。

    (3)大别山区和皖南区。

    原因:区内主要为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海拔高,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

    (4)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

    解析 (1)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A地年降水量的取值范围为1 400~1 600毫米,原因主要从A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

    (3)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山区、河流源地)等来判断。

    (4)皖北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

     

     

    22.答案 (1)

      省份

    比较项目   

    青海省

    广东省

    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

    以丘陵、平原为主

    城镇化水平

    较低

    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较高

    人口密度

      (2)青海省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广东省以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为主。影响两省份农业生产活动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3)青海省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因而工业不发达。广东省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发达,又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因而工业发达。

    解析 (1)青海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低。广东省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2)青海省和广东省由于位置不同(一个位于西北内陆,一个位于东南沿海),自然地理特征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气温高,发展了种植业。而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生长。

    (3)从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即可。

    归纳提升  对于区域的科学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区位、经济发展区位等。

    (2)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

    (3)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水平等。

    (4)优势条件:主要指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5)限制性因素:主要指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只有克服了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区域经济社会才能够顺利发展。

    (6)对外联系:区域发展不应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与外界保持广泛的联系和交流,以便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优化调整劳动地域分工。

    (7)区域创新能力: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

    23.答案 (1)甲、乙两区域的地形均以平原、高原为主,高原在区域南部,平原主要位于区域北部。

    (2)①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②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而形成的。

    (3)甲、乙两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甲区域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和恒河平原地区。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雨季雨水充足,农业生产发达,有利于生存与发展;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乙区域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亚马孙平原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生存;东南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海拔相对较高,气温适宜;开发历史较早,交通便利。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两区域均以平原、高原为主,高原在区域南部,平原主要位于区域北部。(2)①地位于印度半岛,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位于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影响,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从自然条件、开发历史、交通等方面来分析。

    方法技巧  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农业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分布、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24.答案 (1)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下渗严重;土层较薄,保水、蓄水能力差;位于喀斯特石山区,地势较高,不易汇水。

    (2)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桑蚕种养;生态环境质量好,污染少;农村劳动力廉价且丰富;政策扶持。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解析 (1)“多旱地”说明地表水缺乏,可能是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也可能是由于当地土壤保水、蓄水能力较差。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因此“多旱地”与气候关系不大。材料显示平怀村地处喀斯特石山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暗河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保水、蓄水能力差;喀斯特石山区,地势较高,不易汇水。

    (2)种桑养蚕的优势条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考虑。读图可知,平怀村纬度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桑蚕种养;当地经济欠发达,工业化水平低,生态环境质量好,污染少;农村劳动力廉价且丰富;贫困村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

    (3)分析材料可知,当地种桑养蚕,用桑枝发展食用菌养殖,并喂养山羊和狸,这说明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用传统手艺制作红薯粉,用桑葚制作饮料和桑葚酒,说明当地在发展农业时,注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村民还种了50亩果桑,专供游客采摘,说明当地发展观光旅游,发展多种经营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试卷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14页。

    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0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质检卷(十)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0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质检卷(十)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测卷第十二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A卷(人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测卷第十二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A卷(人教版)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达标检测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