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1课时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优秀学案
展开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2. 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
3. 列举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举例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并认同其作用。
【学习方法】
我们可以以探索者身份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推理探索。通过自己打防疫针的亲身体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与免疫有关的现象,通过设疑、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透过现象揭示人体免疫的本质。理解免疫并利用免疫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探索的重点为免疫器官及功能,难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问题导学】
探究主题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本105页图3.6-1及阅读课本106页相应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 和 组成。
功能:阻挡 侵入人体,分泌物有 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 的作用。
2.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 和 组成。
功能:杀菌物质破坏多种病菌的 ,使病菌溶解死亡。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 。
归纳上述两道防线的共同点,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合作探究』
人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也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
探究主题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本106页图3.6-2及阅读课本107页文字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⑴ 请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腮腺炎病毒、病原体、抗原之间的关系。
图3.6-1-1 腮腺炎病毒、病原体、抗原三者关系图示
⑵ 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⑶ 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⑷ 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⑸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流感病毒或其它病毒?
⑹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这样的免疫有什么特点?
⑺小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和 。
功能: 。
总结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2.区别两种免疫类型:
| 形成(先天或后天) | 针对性 | 包含的范围 | 作用强弱 |
非特异性免疫 |
|
|
|
|
特异性免疫 |
|
|
|
|
表3.6-1-1 非特异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表
3. 免疫
⑴ 概念: 。
⑵ 主要功能: 、自我稳定和 。
⑶ 免疫功能异常(相关链接):
① 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 ②防御功能过低,容易发生 ③ 异常,会出现风湿性心脏病。④免疫监视功能过低,容易导致 的形成。
探究主题三:计划免疫
1.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预防接种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 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 ,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 ,获得免疫功能。
2.注射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 ,所以疫苗属于 。
『合作探究』
1.有些乡村医生在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后有时会出现病人休克,甚至死亡事件(实际是青霉素过敏),在这里青霉素相当于 (选填“抗原”或者“抗体”),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所以注射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
2.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分泌物中提取的,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某人患病毒性感冒,能否通过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选填“能”或者“不能”)。
『交流释疑』
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的质疑,全班交流,师生相互释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提示
【知识梳理】
【达标提升】
1.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 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B. 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 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3.一个被锈铁钉刺伤的病人,在疾控中心及时注射了抗破伤风血清. 其注射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4.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 )
A.能够直接杀灭病原体 B.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C.本身就是抗体,能特异性吞噬抗原 D.是一种抗生素,注射后能增强抵抗力
5.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 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6. 2013年1月中旬,美国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已蔓延到了47个州,流感疫苗告急,某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流感疫苗的效能,进行了下面的动物实验. 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⑴ 实验步骤:①分组:将品种相同、大小一样的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处理:A组:不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B组:______,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⑵ 结果预测:若B组比A组发病率______,则说明该流感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⑶ 回答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为了测定该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______的方法。 再观察接种不同浓度疫苗小白鼠患病的情况。
②接种疫苗相当于______能引起______产生相应的______,这种免疫的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拓展延伸】
网上搜索查询,怎样提高自身免疫力呢?
参考答案:
探究主题一
『自主学习』
1. 皮肤 黏膜 病原体 杀菌 2.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细胞壁 各种病原体
『合作探究』
从人体具有的免疫系统方面入手
探究主题二
『自主学习』
1. ⑴ 腮腺炎病毒<病原体<抗原 ⑵ 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⑶ 抗原被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⑷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将病原体清楚,预防传染病。
⑸ 不能,抗体具有针对性
⑹ 后天获得,只能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⑺ 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能选择性地将第二道防线尚未清除的病原体消灭,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2. 区别两种免疫类型:
| 形成(先天或后天) | 针对性 | 包含范围 | 作用强弱 |
非特异性免疫 |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 | 对所有的病原体都有作用 | 第一、第二道防线 | 弱 |
特异性免疫 | 后天获得的,后天性 | 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 第三道防线 | 强 |
3. ⑴ 略 ⑵ 防御功能 免疫监视 ⑶ 防御功能 反复感染 自我稳定 肿瘤
探究主题三
『自主学习』
1. 预防接种 疫苗 免疫系统 抗体 2. 抗体 特异性免疫
『合作探究』
1.抗原 2.不能
达标提升
1—5 D、C、A、C、C 6. ⑴ 注射流感疫苗; ⑵ 低; ⑶ 实验组;抗原;淋巴细胞;抗体;特异性免疫;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自主检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达标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细菌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细菌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基础闯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