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教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知识链接,检查预习,课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品味赏析,写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 线索。2.学习本文语言的生动性。3.了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认识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第一篇《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他的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社戏》写于1922年十月。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早就怀有救国救民思想的鲁迅先生受到十月革命的强烈震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励,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用笔向敌人展开殊死博斗,表现了鲁迅先生鲜明而坚定的革命立场。
1.文体知识——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与散文、诗歌、戏剧并成为“四大文学体裁”。
2.关于“社戏”
社,旧时祭祀土地神之所在。社戏,即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在浙江绍兴,社日演戏的习俗由来已久。南宋时,陆游的《社日》一诗中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已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1)订正字音 颇(pō) 惮(dàn) 蹿(cuān) 踱(duó) 撮(cuō) 凫水(fú) 怠慢(dài) 弥散(mí) 行辈(hánɡ) 家眷(juàn) 潺潺(chán) 蕴藻(yùn) 归省(xǐnɡ) 宛转(wǎn) 纠葛(jiū) 撺掇(cuān du) 絮叨(xù dā)
(2)词语释义惮:怕,畏惧。踱:慢步行走。棹:划着。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分。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游泳。怠慢:冷淡。
1.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4段):叙述了“我”随母亲归省和经历的乡村生活,交代了“我”盼望去赵庄看戏。 第二部分(第5~30段):详细叙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31~40段):写看戏后的余波及“我”的怀念之情。
2.重点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将其分成三个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第一层(第5~13段):写“我”看戏前的波折及去赵庄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层(第14到21段):写“我”在赵庄看戏的过程。 第三层(22到30段):写看戏后归航及途中偷豆的趣事。
3.课文以“社戏”为线索,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课文叙事有详有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围绕看社戏写了哪几件事?
详写去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社戏后的余波。写了看戏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乐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在这里可以得到优待; 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③有钓虾、放牛等乐事; ④“我”第一盼望的是去赵庄看戏。 这对于一个长期在封建家庭成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从上文看,戏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为什么却令“我”这么怀念呢?体味全文,可以发现“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示例: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 六一公公:宽厚、淳朴、热情好客。 阿发:憨厚无私。
1.找出第10段中描写少年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点”“磕”“退”“上”“架”等一系列动词,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的技术娴熟、利落,写出了他们的麻利、能干,照应了上文的“弄潮的好手”。 2.“似乎听到歌吹了”“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中的“似乎”“也许”“大概”表示什么? “似乎”“也许”“大概”都表示猜测。
3.仔细阅读课文,简要说说“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文中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写老渔夫的“喝采”,是从侧面描写孩子们驾船技术的高超、船行速度之快,表现出他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极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作者运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三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各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创造出童话般的意境,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1.作者写作时善于采用前后呼应的手法,请从后文中找出与14段第一句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亮得像一座仙山阁楼,满被红霞罩着了。” 这两个句子都表现了月色下戏台境界的美妙,写成了“我”对社戏的美好印象。
2.第29段中既说“母亲颇有些生气”,但接着又说“但也就高兴了”,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回来已“过了三更”,时间太晚了,所以母亲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生气;母亲站在桥脚上等待,后来看到孩子们平安归来,心里踏实了,也就高兴了。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本文以“社戏”为中心事件来组织,是写看戏,又不拘泥于看戏,意在表现“我”在平桥村生活时的童年乐趣。在这里不仅得到小伙伴们和村人的优待,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更有钓虾放牛、月夜看戏、偷吃罗汉豆的乐事,给我们以无尽的遐想,勾起了我们的许多美好的回忆,不愧是优美的大师名篇。
“我”随母亲去平桥村省亲——成为乐土 社戏 在赵庄看戏的经过——充满童趣 看戏后的余波及怀念——点明中心
追忆童年生活的美好赞美淳朴善良的人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 社戏教学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分析表达方式,探究思想情感,文本特色,课文主旨,板书设计,平桥概况略写,乐在其中,赵庄看戏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 社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春末夏初,不好看,说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集体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部分,看社戏,阅读第11自然段,如今的社戏表演,朗读2223段,煮罗汉豆,第三部分,看戏后的余波,生活美,情意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