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测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下图为古生物学家野外科考时,在地表下 2.5 米处的地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标本。据此完成1、2题。
1.三叶虫空前繁盛的时期属于( )
A.冥古宙B.侏罗纪
C.新生代D.古生代
2.三叶虫化石的发现,可以证明该地层发生过( )
A.风沙侵蚀B.火山爆发
C.泥沙沉积D.洋流运动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可知三叶虫空前繁盛的时期属于古生代。第2题,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地表下 2.5 米处的地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标本,表明该地层发生过泥沙沉积。
(2021·杭州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某地局部地层剖面,地质学家根据各地层埋藏的化石绘制了其形成时期的场景想象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是( )
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4.该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地球环境( )
A.由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B.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
C.由水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转变
D.由物理演化阶段向生物演化阶段转变
【解析】3选C,4选C。第3题,三叶虫、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时期。第4题,随着海陆变迁,出现了两栖动物蝾螈,代表了动物开始由水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转变。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5、6题。
5.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6.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解析】5选B,6选A。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关键词“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生存的环境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叶片厚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白天气温高,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茎短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
(2021·济南高一检测)2019年7月,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见下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 000万年前,与恐龙处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据此完成7、8题。
7.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新生代
C.中生代D.元古代
8.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裸子植物繁盛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解析】7选C,8选C。第7题,材料中海王龙生活在7 000万年前,且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盛行。第8题,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知识拓展】中生代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读表,回答9、10题。
9.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10.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解析】9选B,10选B。第9题,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地质年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为中生代。乙地质年代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是古生代。第10题,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宙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动物进化顺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鱼类→恐龙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2)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第(2)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由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即③时期。从两图中年代确定,①是太古代,②是元古代,④是中生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层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分类,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理小组考察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第(2)题,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该区岩层等资料。第(3)题,含有化石为沉积岩的特征。图中最古老的生物化石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海洋环境中;恐龙主要生活在陆地环境中;恐龙繁盛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第(4)题,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海洋中,因此三叶虫化石的存在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答案:(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海洋 陆地 抬升
【提升性训练】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山东诸城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化石所在岩层( )
A.下部岩层年龄新B.多气孔构造
C.层理结构不明显D.属于沉积岩
13.推测该角龙科恐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
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D.低温湿润
【解析】12选D,13选A。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推知该岩层上下部的岩层年龄;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特点。第13题,根据材料,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由此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森林茂密,且林木更新较快,当时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更新。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14、15题。
14.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
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
C.下垫面D.大气环流
15.有关大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冰期雪线下降
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
D.间冰期物种锐减
【解析】14选B,15选A。第14题,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主要是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第15题,大冰期气温下降,冰川面积扩大,雪线下降;间冰期气温上升,海面上升;大冰期,由于气温下降全球自然带向赤道方向推移;间冰期物种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6.读下面一则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6 500万年前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但这并非是地球唯一一次“飞来横祸”。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有关证据是科学家们在对远古时代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些从日本、中国和匈牙利的不同地点搜集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
这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当时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包括1.5万种三叶虫全部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被毁灭……
(1)“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应该是距今约 年,这也是 代和 代的时间界线。
(2)简要分析小行星撞击后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简述小行星撞击后地球上生物遭毁灭的直接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时间即可判定。第(2)题,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将导致地球上的温度很高。撞击后产生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地球上气温降低。第(3)题,撞击发生后产生大量灰尘遮挡阳光照射,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的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许多动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
答案:(1)2.5亿 古生 中生
(2)在撞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撞击所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的热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温度很高。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大量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地球上气温降低。
(3)撞击发生后,灰尘覆盖地球达数百年,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地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许多动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后测评,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当堂检测题,共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同步训练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