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共5页。
八年级
课 题
2.3 平面镜成像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初步知道虚像的概念。
3.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4.初步认识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观察实验现象,感受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2.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教学用具
一面较大的平面镜、学生分组实验用的玻璃板、硬纸板、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小蜡烛和大蜡烛各一支、棋子、刻度尺、火柴、方格纸一张、三角尺一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地方?
(2)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一样吗?
(3)当你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像的大小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4)镜子里的像与你的左右关系一致吗?
教师:以上问题大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将得到解答。今天我们就学习平面镜成像。
合作探究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实验探究”部分的内容,了解实验方法。并思考以下内容: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
根据观察回答问题:
1.像在镜子后面或里面,比同学小、一样大或大;
变大或变小。
讨论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讨论小组交流。
创设学习情境,导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镜后放一块光屏,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我们就无法去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2)本节实验是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关系,实验中应该采用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来研究,为什么?
(3)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学生思考问题并讨论,教师总结:
(1)我们应该找一根蜡烛在镜的后面移动,直到跟所看到的蜡烛的像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根真正的蜡烛替代蜡烛在镜后所成的像。(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等效替代法,今后我们将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好好理解一下这种方法的使用。)
(2)针对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我们需要用眼睛透过平面镜去观察镜后面的蜡烛,而普通的平面镜我们是无法透过它去观察镜的后面,因此本次使用采用的平板玻璃,它既可以成像,也可以用眼睛透过它去观察镜后面的物体。
(3)我们可以用两块分别标有字母“b”和“d”的三角尺两判断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在桌上铺上一张方格纸,中间画一条线后在方格纸的前方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中间线的位置竖立玻璃板。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方方格纸上画的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位置,观察玻璃板后面出现的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你完全重合,后面的蜡烛好像被点燃为止,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支蜡烛的像的位置,用棋子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2)在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位置重复⑴所进行的实验。同样用棋子记下蜡烛和像的位置。(注意每次放棋子时也要观察玻璃板前后的棋子要完全重合。)
(3)取下玻璃板,以镜后三个棋子所确定的位置为顶点,画一三角形。
(4)将标有字母“d”的三角尺放在镜前,拿着标有字母“b”的三角尺在镜后面移动,直到跟所看的像重合,观察两个三角尺上的字母的左右关系。
3. 实验分析
取下桌面上的方格纸,沿中间所画的线对折重叠,然后在任一面的三角形顶点上用笔尖扎穿重叠的纸,看见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接着学生结合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回答。
(1)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的大小一样吗?
(2)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物和像的左右关系如何?
教师强调物体在平面镜前位置改变,像的位置也随着改变,从实验中我们已看到,但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相同,像到镜面距离始终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
.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物和像的左右关系相反。
(5)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相同。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1、教师提出问题:在实验中,平面镜后面没有蜡烛,却能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蜡烛。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如果已知镜面前有一个物体,该怎样画出此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呢?
教师示范作图,边画图边讲解作图的要领,并告诉同学们这种方法叫“对称法”。
2、显示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观看课件:播放动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反向光线进入人眼,引起视觉。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点就是镜中的虚像。
(三)、凸面镜和凹面镜
(自学课本44页“科学世界”,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凹镜、凸镜?他们对光线分别有什么作用?
(2)、举出生产生活中应用凹镜和凸镜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播放视频“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介绍凸面镜及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应用。
介绍凹面镜及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应用。
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物和像的左右关系相反。
(5)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相同。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潜望镜,室内外装饰用(同时提及其负面影响,如室外的光污染、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斜放的等)
3、光的反射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1)凸面镜使平行光线发散
应用于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2)凹面镜会聚光线。太阳灶、反射望远镜,医生用凹面镜观察耳道;利用凹面镜得到平行光,例如,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先小组讨论好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活动
学生进行实验
分组讨论思考,总结结论
回忆数学课上讲的对称图形
分组讨论思考。
学生板演
观看思考,知道凸面镜使平行光线发散,所成的像比物体小,可增大观察范围。2.观看思考,并归纳得出:凹面镜会聚光线。 例如,太阳灶、反射望远镜,医生用凹面镜观察耳道;利用凹面镜得到平行光,例如,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学生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作好小结。
要顺利完成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各个器材的目的,重要步骤的操作技巧,实验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
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分析归纳结论,使学生从中得出物理规律。
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应用物
理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阅读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课
堂
练
习
课内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补充练习 1、如图,正确表示平面镜成像的是:( )
A B C D
2、检查视力时,可以通过平面镜间接看视力表,若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镜中的像与视力表本身的大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汽车、摩托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到镜子,例如观后镜,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其中观后镜应为__________,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应为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4、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1m/s的速度向后离开镜面,则像相对镜面的速度的大小是:( )A、0.5m/s B、1m/s C、2m/s D、4m/s
5、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ˊBˊ。翰
6、钢笔尖垂直接触一厚为2毫米的大平面镜,
则笔尖所成的像到笔尖的距离为 。
7、“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
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是 ( )
A、山的影子 B、山的实像
C、山的倒立的虚像 D、山的正立的虚像
8、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
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
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
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
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板
书
设
计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潜望镜,室内外装饰用(同时提及其负面影响,如室外的光污染、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斜放的等)
3、光的反射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1)凸面镜使平行光线发散
应用于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2)凹面镜会聚光线。太阳灶、反射望远镜,医生用凹面镜观察耳道;利用凹面镜得到平行光,例如,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教
学
反
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小结本节内容,凸透镜和凹透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