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3 太空一日优秀ppt课件
展开22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炽热、俯瞰、无虞、本末倒置、惊心动魄”等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妙处,感悟关键词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杨利伟及其自传《天地九重》。
3.安排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示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科技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精彩语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感受航天英雄的伟大精神,深刻理解杨利伟被称为英雄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神舟五号”航天飞机外形、点火升空瞬间产生的巨大火球、首飞宇航员杨利伟照片等,带入情境)同学们,在人类航天科学发展的漫漫长路上,到处叠印着探索者鲜明的足迹,而向未知世界每迈进一小步,都意味着要付出多走一百步的代价。2003年10月15日,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一航天壮举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里程碑。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课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绥中人,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著有自传《天地九重》。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炽热(chì) 赫兹(hè zī) 轨道(guǐ)
确凿(záo) 严谨(jǐn) 无虞(yú)
负荷(hè) 千钧(jūn) 轮廓(kuò)
模拟(nǐ) 稠密(chóu) 舷窗(xián)
俯瞰(kàn) 遨游(áo) 烧灼(zhuó)
(2)词语释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负荷:负担,文中指承受的压力。
幅度: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化的大小。
五脏六腑: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文中指头脚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遨游:漫游;游历。
严谨: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屏,抑止(呼吸)。
无虞:不用忧虑。虞,忧虑。
(3)词语辨析
“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两个词都有“搞不清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之意。“本末倒置”强调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弄颠倒了,并不舍弃一方。“舍本逐末”强调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含有舍弃主要方面的意思。
三、文题和小标题
1.题目“太空一日”是指什么意思?
明确:指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由起飞到落地在太空一天的过程: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开始起飞到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落地结束。飞行21小时23分。
2.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中哪些阶段的经历?
明确:①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②我看到了什么 ——太空飞行
③神秘的敲击声
④归途如此 惊心动魄 ——飞船返回
3.文章用小标题分成了四个部分,它们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这四个部分的内容的?
明确:小标题是文章的文眼,告诉读者它所领起的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即表明写作对象。同时还能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作者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火箭起飞——进入太空——返回地球)来安排这四部分内容的。
四、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第一步:火箭发射——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步:在太空中——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我听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
第三步 :飞 船返回——归途如此 惊心动魄
2.火箭刚开始起飞时,我是什么感受?后来感受有何变化?
明确:开始很紧张: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后来飞船平稳,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下来。接着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我感到很痛苦,几乎无法承受,26秒钟后,慢慢变得轻松舒服。
3.“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是什么时刻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感觉?
明确: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时。
具体感觉是: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4.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
看到了:
①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②看到首都北京白天是一片灰白,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③看到了祖国的各个省份。
④看到了舷窗外飘过棉絮状的物体,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没有看到:长城
是为了纠正一个说法。
5.我在太空中听到了什么?这种声音有什么特点?
明确:听到了一种神秘的敲击声。
声音特点是:是突然出现,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
6.飞船返航途中发生了什么让我紧张、惊慌?
明确:①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
②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
③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五、本课小结
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之情。
杨利伟在太空中的一句话:“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蕴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科技强大的自豪,也道出了一个中国航天人面对艰难的太空探险时的乐观、镇静的情怀。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通过初步梳理,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哪些重要信息?感知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呢?大家可以课下交流分享一下。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文常、成语填空。(PPT)
2.《太空一日》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事件?是采用什么顺序什么方式来讲述的?有何作用?
明确: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让我们了解到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又让我们在细节中感受惊心动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空一日》这篇课文记叙平实,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太空故事,表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全文抒情内敛,但字里行间仍不时流露出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体会一番吧。
三、精读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6.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7.试分析15段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
明确:这一段属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大声喊”“鼓掌欢呼”是动作描写,表现大家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以及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简短的语言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杨利伟脱险后人们如释重负的心情。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23段)
明确:表现了杨利伟对祖国、对战友、对亲人的爱。
3.“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阅读课文第四部分,思考: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误认为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66段)这句有何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
4.“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此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5.“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6.“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7.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
明确:“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四、主旨探究
1.简析这篇课文的主旨。
明确: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进入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太空探索的神奇与艰险,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可贵精神和航天员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全文洋溢着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2.你觉得杨利伟算得上英雄吗?在这位英雄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品质?
明确:杨利伟算得上英雄。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因为在他的思想深处,总有一种坚强的意念在支撑着自己:“我是军人,能上天,即使再危险我也会完成任务;我是军人,我一定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杨利伟身上体现出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踏实肯干、敢于尝试、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拼搏勇气,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之情。
五、深入探究
1.文本里有三处提到了国外航天员,找出来了,读一读。
明确:
①讲的是“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在天空里,看地球上的人工建筑)”;(27节)
②谈的是“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本末倒置'的错觉),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32节)
③写的是“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抛伞受折磨),担心新手们害怕”。(60节)
2.重点研读第二处与第三处,思考杨利伟与外国航天员在给“新人”传授航天经验时,有何不同?
明确:
①国外航天员不讲“本末倒置”的“类似体会”,而杨利伟却给“神六”、“神七”“仔细讲过”,让其“已有心里准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俄罗斯航天员“从不给”“新人”讲“抛伞折磨”的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杨利伟“回来却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不用紧张”,“很正常”。
②对航天探险遇到的相同问题,中外航天员用不同的方式与“新人”交流,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杨利伟用自己的体验告知“新人”,是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与“义”;外国航天员的“从不给”,实质是西方个性体验与“自由”价值观的蕴涵。
六、语言特色
1.找出文中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明确:
①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刚起飞时“我”紧张得全身肌肉极度僵硬的情形。
②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人们熟悉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飞船刚升起时的平稳状态,可感易懂。
③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共振变化带给“我”的极度痛苦的感受。这种痛苦是一个长期接受严苛训练的宇航员都“几乎无法承受”的,可见其痛苦程度之深,令读者不禁为杨利伟捏了一把汗。
④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以“棉絮状”比拟不明物体的形状,以“米粒”“指甲盖”比拟物体的大小,形象具体,便于读者感知了解。(答案不唯一)
2.下面的句子中“我认为”“可能”“至今”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明确:不能去掉。“我认为”,是强调了这是作者自己一人的看法和推断;两个“可能”是杨利伟自己的推断和估计,说得留有余地,不显得绝对;“至今”是从时间上限制了“弄清”“谜底”,也不排除以后会“真相大白”的;这些语言用词较讲究、准确。
2.请找出文本感叹号的句段;讨论这些感叹号各有什么不同及作用。
明确:例句①“神舟五号”的起飞过程里,当杨利伟“眨”眼时,“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杨利伟在太空中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两处感叹号,是在对话处出现的,面对地面人员的激动与惊喜的语气,杨利伟的报告回答,虽激动,但不失稳重。
例句②“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等多处。
这是杨利伟的心理活动,这些感叹号的运用,强烈地体现出作者在天空探险的过程里,勇敢、乐观的精神;
例句③“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这也是作者的心理活动,凸显出了杨利伟顺利返航极度的欣喜。
总结:这些感叹号,不外乎两类:一是语言说话处的强烈感情;二是心理活动、认识看法的强情感。
3.找出下面语段中的拟声词,赏析其表达效果。
“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 ‘嗵'的一下落地了”。
明确:这些拟声词的运用,没上太空的读者读后,也能够从听觉上感受到太空探险的神奇、刺激,身临其境不言而喻,同时也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明确: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眨眼”这一微小的动作都代表了如此重大的内涵,可见航天事业是着眼细微的伟大事业。指挥大厅里的大声喊叫和鼓掌欢呼表现了大家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体现的是深挚的战友情。“我”后来看到录像时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我”曾亲历死亡的威胁,所以更懂得生的意义和战友们对自己的担心。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特意俯瞰北京的表现,蕴含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战友、亲人的牵挂之情。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心理描写,“外边来人了”表明飞船安全着陆在预定地点,此次归航成功了。理智平和的话语中蕴藏着巨大的喜悦之情,写出了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答案不唯一)
七、写作特点
(1)以第一人称叙事。
作为自传,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一边叙述火箭升空、航行和归航的过程,一边融合描绘自己的身心感受,将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体,增强了叙述内容的真实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小标题式结构。
从整体叙事看,文章采用的是纵式结构,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或飞船升空、航行、归航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讲述经历。每一部分都设置了简明扼要的小标题来提示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读者对课文内容有更明晰的把握。
(3)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巧妙地将科学性和文学性结合起来,叙述生动而不失严谨。如“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用人们熟悉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绝大多数人无法体验到的宇宙飞船升空的感觉,通俗易懂。再如“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运用具体的数据解说了人体内脏感受到的共振负荷,用语严谨精准,深入浅出地向读者普及了高深的科技知识。
(4)叙述中穿插说明。
这篇课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但行文中也穿插了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如课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的前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
八、拓展延伸
杨利伟是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给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九、课堂小结
任何一个英雄的成长都离不开一路艰辛、一路汗水,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杨利伟曾说过:“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如果人生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学完本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感悟和收获呢?大家不妨将自己的学习感受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十、练习设计
1.紧扣《太空一日》的主要信息,请用“遨游”、“俯瞰”、“严谨”、“惊心动魄”写一段话。
2.将本文改写成为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100字以内。(小作文)
板书设计:
语文七年级下册23 太空一日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23 太空一日背景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走近作者,杨利伟,背景资料,字词梳理,应付自如,本末倒置,耐人寻味,惊心动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3 太空一日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3 太空一日教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字词学习,五脏六腑,千钧重负,惊心动魄,应付自如,本末倒置,耐人寻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太空一日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太空一日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料链接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填空,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给划线字注音,问题探究,课后问题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