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专项摸底练习之探究题A
展开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专项摸底练习之探究题A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1.小刚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刚发现,水在( )℃出现沸腾。在沸腾的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
出”]热量,温度保持(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实验结束后,要迅速用手把烧杯等器材移开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那么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3)请帮小刚完善活动记录
水沸腾时的温度 | 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 | 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 | 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 |
|
|
|
|
2.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在什么条件下能融化成水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冰块在什么条件下能融化成水的实验记录
时间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 |
冰块的温度 | 0℃ | 0℃ | 0℃ | 0℃ | 0℃ | …… |
盛冰块的烧杯中空气的温度 | 18℃ | 16℃ | 12℃ | 8℃ | 6℃ | …… |
紧靠烧杯外壁空气的温度 | 20℃ | 18℃ | 13℃ | 10℃ | 8℃ | …… |
远离盛冰块烧杯处空气的温度 | 23℃ | 23℃ | 23℃ | 23℃ | 23℃ | …… |
(1)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盛冰块的烧杯中空气的温度逐渐( ),直至冰块完全融化。
(2)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紧靠烧杯外壁空气的温度逐渐( ),直至冰块完全融化。
(3)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远离盛冰块烧杯处空气的温度( )
(4)当冰块融化变成冰水混合物时,温度( )
(5)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 )吸收热量。
(6)由此可知,要使冰块融化得快,我们可以把冰块放在温度( )的地方;要使冰块融化得
慢,我们可以把冰块放在温度( )的地方。[填“较高”或“较低”]
3.肥皂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使肥皂溶解得更快一些?阅读下面的实验记录,回答问
题:
溶解的过程 | 溶解的快慢 | |
是否搅拌 | 搅拌 快☑ 慢□ | 不搅拌 快□ 慢☑ |
水的温度 | 热水 快☑ 慢□ | 冷水 快□ 慢☑ |
物质的颗粒大小 | 颗粒大 快□ 慢☑ | 颗粒小 快☑ 慢□ |
(1)这个实验用到了哪些材料?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方框内画“√”。
两块大小一样的肥皂□ 两个烧杯□ 注射器□ 橡胶塞□ 搅拌棒□ 小刀□
冷水□ 热水□ 食盐□ 酒精灯□
(2)观察记录表,可以加快肥皂溶解的方法有( )。(多选)
A.搅拌 B.升高水的温度 C.将肥皂切成小块
(3)在做“水的温度是否影响溶解的快慢”实验时,相同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
同条件有__________。
4.混合在一起的铁屑、木屑、沙子和食盐,怎样才能把它们分开呢?快想出最简单、最方便的步骤
来吧!
(1)先用_________从混合物中吸出铁屑。
(2)再把混合物倒入水中,这样,_________就会浮起,用纱布将其打捞上来,就只剩沙子和溶解的
食盐了。
(3)把剩余的水倒人杯子中,就可以捞出水底部的_________。
(4)倒入蒸发皿中,再加热至水完全蒸发后,就还原出_________了。
5.用海水晒盐
我国古代沿海居民主要利用“查田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这一古老的方法沿用至今。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
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水越来越少,就会逐渐出现白色颗粒一一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
人们可以从母液中提取很多化工原料,它也是很有价值的哦!
盐田法”制盐的主要过程是:海水——( )——( )——( )和( )
A.粗盐 B.结晶池 C.母液 D.蒸发池
6.阅读选择 《找空气》
一天,科学老师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回家找空气。
回家后,小红向爸爸求助。爸爸说:“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想办法让它现原形!”瞧,小
红先拿了一把扇子扇一扇。接着,小红拿来一个空塑料袋,往空中一套,然后扎紧袋口,用手捏一
捏“空袋子”。最后,小红还端来一盆水,往水里投入了几块砖和泥土。哈哈,小红真的再一次找
到空气了!
(1)小红扇扇子时能感受到空气,这主要说明了空气具有( )的特点。
A.很轻 B.会流动 C.无固定形状
(2)“空袋子”里其实装的是空气,用手触摸时,小红能感受到的是( )。
A. 袋子鼓鼓的,摸起来有点软
- 袋子里的空气是无色的
- C.袋子里的空气有气味
(3)把砖块和泥土投入水中,下列现象能说明砖块、泥土里也有空气的是( )。
A.水变色了 B.水变浑浊了 C.有气泡冒出
7.学完了本课后,小明认为课堂上做的这个“热气球”还升得不够高,于是,他找来了下面的材
料,打算重新自制一个“热气球”。
塑料袋 细铁丝 蜡烛
(1)请在下面方框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画出“热气球”的设计图,要求“热气球”升空的高度更
高一些。
(2)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完成后点燃蜡烛,一会儿后,用手摸塑料袋会感觉到_______,此时松开手
后,“热气球”会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3)当蜡烛熄灭后,“热气球”会( )。
A.继续上升 B.上升一段时间后会下降 C.马上下降
8.课外拓展
中国古代著名的“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起源于三国时代,由诸葛亮(孔明)
首创。当时为了在城内传递军情,利用热气球原理制成孔明灯,用于联络。这是现今世界上热气
球的先躯,也足见中国古人高超的智慧。
(1)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雏形的发明者是( )。
A.孟格菲兄弟 B.诸葛亮 C.莱特兄弟
(2)最初,“孔明灯”的作用是( )。
A.照明 B.祈福 C.传递军事信号
(3)孔明灯升空的原理和( )是一样的。
A.风筝 B.热气球 C.普通气球
9.科学书上,我们研究了风是怎样形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图所示,在纸箱里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可以观察到上方的纸条会__________。
(2)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制造风。
(4)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点燃蜡烛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方法中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是( )。
A.换用火焰更小的蜡烛 B.缩短风管的长度 C.换用更重的风叶
10.课外拓展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前进的速度叫做风速,可以用不同等级的风力大小来表示。当中心风力达
到每秒约32.7米时,形成台风。台风是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台风是可以被预测的,气象台根据台风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路径向市民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红色
预警的等级最高。台风来临时,需要转移沿海地区的人们到达安全的区城,以免人身安全受到伤
害。
(1)下列关于风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 风速达到每秒约32.7米时可以形成台风
- 风速就是风力
(2)下列台风预警中,等级最高的是( )。
A.蓝色预警 B.橙色预警 C.红色预警
参考答案:
1.(1)100 吸收 不变(2)B
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容易产生误差;实验结束后,要确定烧杯等器材不烫手再移开。由于压强,水质等因素,当时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
(3)
水沸腾时的温度 | 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 | 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 | 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 |
100℃。 | 有大量气泡出现,并往上升 | 泛起水花,气泡破裂 | 水蒸气遇冷形成大量“白汽” |
2. (1)下降 (2)下降(3)保持不变 (4)保持不变 (5)周围 (6)较高 较低
解析:冰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差越大,吸收热量的速度越快,融化的速度也越快。并在融化过程中要先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一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继续吸热温度才能升高。
3.(1)两块大小一样的肥皂、两个烧杯、搅拌棒、小刀、冷水、热水后面画“√”
(2)ABC(3)肥皂块的大小 水量 水的温度
4.(1) 磁铁(2)木屑(3)沙子(4)食盐
5.(1)D(2)B(3)C(4)A
6.(1)C (2)A (3)C
7.(1)用铁丝在袋口处做一个固定蜡烛的位置。(图略)
(2)热 上升
(3)B
8.(1)B (2)C (3)B
9.(1)摆动
(2)盒子里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3)比如:扇扇子 打开电风扇
(4)风叶转动起来
(5)B
10.(1)C (2)C
9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专项摸底练习之探究题C(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全册综合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专项摸底练习之探究题A(含答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全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双减政策下专项摸底练习之探究题C: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全册综合精品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吹不大的气球,根据表格里的数据回答问题,课外拓展,阅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