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一课一练
展开A.蒸馏 B.过滤 C.蒸发溶剂 D.重结晶
2、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提纯,可采用( )
A.溶解后升温的方法 B.溶解后蒸发溶剂的方法
C.溶解后过滤的方法 D.溶解后降低温度的方法
3、20℃时,将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ag和bg,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4、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
5、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
6、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7、甲
乙
冰
图A 图B
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
结晶的方法
9、t1 t2 温度/℃
溶解度
/g
30
A
B
C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
(3)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10、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我国已发现多例输入性病例。
(1)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某机场要用4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过氧乙酸能杀灭病毒的主要原理是 。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 (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
。
参考答案:
1、B
2、D
3、C,20℃时溶解度是固定的,都蒸发出10g水,则原来溶解在这10g水中的晶体是一样多的。
4、B,第一次蒸发掉水后的溶液可能仍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所以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后,析出的晶体可能等于3g,也可能大于3g。
5、C 解析: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其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和溶剂的量没有改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而只有C正确。
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好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而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无关,只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多少有关。只要溶质和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也没有关系。
6、C
7、A 解析:从图中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减小。当把两支试管放入冰水中时,乙的溶解度变大,固体又开始溶解,试管中固体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而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试管中固体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溶液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又在溶液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
8、C t1℃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A项正确;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降低,只有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溶质没有减少,质量分数也没有改变,
B项正确;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项错误;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
结晶的方法,D项正确。
9、答案:(1)c (2)c(3)7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在零度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时,a、b溶液可变为不饱和溶液,也就没有晶体析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所以可以在升温时会有晶体析出。t2℃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在此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50ga物质就成为饱和溶液,即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所以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
10、答案:(1)600 过氧乙酸能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2)③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高于固液分离的正确认识均可得分)
化学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434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7.4 结晶现象课后复习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7.4 结晶现象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7.4 结晶现象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