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体验较大晶体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晶体与结晶、混合物的分离。
【教学难点】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对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mL,下列操作后的溶液是否饱和?
① 取出10mL后 ② 加热至80℃ ③ 冷却至10℃
④ 恒温下加水 ⑤ 恒温下蒸发水 ⑥ 恒温下加入KNO3固体
2.已知KNO3的溶解度20℃为32g,40℃为64g。现有100g水与32g KNO3组成的20℃的饱和溶液,当加热至40℃是,需加入多少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
[引入新课]将上述第2题得到的40℃的饱和溶液,又冷却回20℃,大家猜想一下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板 书]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阅 读]P210 图7-14 美丽奇特的晶体
[设 问]晶体是怎样形成的?
[板 书]二、晶体的形成
[观察活动]【实验7-9】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板 书]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讲 解]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是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如从蔗汁中提取砂糖,从海水中提取精盐。
[设 问]【实验7-9】中制得的晶体很小,如何才能值得较大的晶体呢?
[板 书]三、制造较大的晶体
[探究活动]【实验7-10】怎样制造较大的晶体?
[讲 解]晶体析出后剩下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设 问]1.氯化钠与沙子混合在一起,有什么方法使它们分离而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讨论、交流,归纳出“溶解→过滤→蒸发)
2.氯化钠与硝酸钾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还能用上述方法吗?
[板 书]四、怎样分离混合物
[探究活动]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混合物
[板 书]1.过滤法: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2.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或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讲 解]P212 图7-16 用结晶法提纯固体物质
操作指引——过滤操作
[补 充]结晶法的应用——两种方法四种情况
两种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法
四种情况与两种方法的关系:
1.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得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KNO3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NaCl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法。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KNO3中混有NaCl),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
的固体(如NaCl中混有KNO3),采用蒸发溶剂法。
[小 结]1.有规则形状的固体称为晶体,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2.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过滤法——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或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布置作业]现有两种同一温度下的溶液,一瓶是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一瓶是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请你至少用三种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
板书设计
7.4结晶现象
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二、晶体的形成
三、制造较大的晶体
四、怎样分离混合物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培优训练题,情景创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4 结晶现象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