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_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练习题01
    1_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练习题02
    1_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练习题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训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尚书》记载,周公曾说,“治民无常,唯治为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7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尚书》记载,周公曾说: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用兵伐殷)这体现了西周时期 (  )

    A.统治者接受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增强

    C.倡导敬德保民维护统治

    D.政治局势不稳

    2.(2020重庆育才中学高一期末)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

    类别

    天子的王城

    诸侯的国都

    卿大夫的采邑

    城墙面积

    九雉(长三丈高

    一丈为一雉)

    七雉

    五雉

    南北向

    道路宽度

    九轨

    (九辆车的宽度)

    七轨

    五轨

     

    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等级突出礼制观念

    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3.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初铸刑书时,晋国的叔向致信于他,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但子产仍坚持他的做法。这反映出当时(  )

    A.礼乐文化秩序遭到破坏

    B.传统治国方式出现变化

    C.法家法治主张受到重视

    D.贵族阶层特权得到强化

    4.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题组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5.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了自己的仁、义、圣、德,彰显了秦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从而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的功绩。这反映出秦朝(  )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约束人欲

    6.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的解释,分类整理后得知秦律内容众多,几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皆有法式。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这反映了(  )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7.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

    A.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8.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的律文逐条逐句进行注解,撰成《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道德相联系

    题组三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9.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此可知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10.(2020湖南常德一中高二期末)《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父母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父母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是处以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

    A.法自君出 B.轻罪重罚

    C.法不阿贵 D.以礼入法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2019山东高三月考,)商朝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天命恒常。周朝统治者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敬德保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新的天命观,构建出了民意有德天命的具有政权合法性和革命合法性的证明逻辑。商朝到周朝天命观的变化反映了(深度解析)

    A.国家治理不再借助神权

    B.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D.商朝制度被西周抛弃

    2.(2019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月考,)公元前536,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此后,晋国也铸刑鼎刑书”“刑鼎中的法都是以刑为主,起到诘奸除暴,惩贪黜邪的作用。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  )

    A.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B.法律成为可以做的文本

    C.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

    D.权力是统治的基本观念

    3.()西周统治者在夏、商两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思想的基础上创造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并以之作为国家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这种”“共用的法律模式说明(  )

    A.儒学思想影响商周法律制定

    B.天人感应学说融入西周法制

    C.中国古代法制德法并重

    D.中国古代社会法制体系完备

    题组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4.(2018山西怀仁第一中学高二月考,)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宣、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  )

    A.在法学上没有建树

    B.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

    C.缺乏法律人才

    D.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

    5.(2019河南商丘睢县回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这表明当时(  )

    时间

    人物

    举措

    公元前205

    汉高祖

    在关中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公元前168

    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公元前140

    汉武帝

    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

     

    A.察举制已成为较成熟的选官制度

    B.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

    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D.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题组三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6.(2020江西高二期末,)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之丧应解官去职,居家守制,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的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势,父母去世而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便会被立刻削职为民,并成为士人阶层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7.(2019河南高三月考,)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说: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材料说明(  )

    A.清朝重视基层教化与文化发展

    B.中国清代乡村实行宗族自治

    C.清朝儒家思想在乡村实现普及

    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受到冲击

    题组四 综合题组

    8.(2018福建泉州南安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乡饮酒礼始于周代,最初是地方乡大夫送迎、宴请地方贤良与尊者的一种礼仪。对于受邀的乡饮宾客,朝廷会大肆表彰其德行义举,历届乡饮宾客的姓名还会被载入地方史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乡饮酒礼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B.礼乐制度具有教化功能

    C.民俗影响政府的管理职能

    D.宗法制度日益强化

    9.(2019山东高三月考,)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唐朝以后,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如康熙帝曾举办千叟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 (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

    C.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

    10.(2018福建长泰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中华法系具有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的特征。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古代中国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且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重礼轻法的情况。这源于(深度解析)

    A.法家思想 B.儒、道思想

    C.儒家思想 D.儒、法思想的结合

    11.(2019河北高二月考,)下表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关于中国的言论。根据这些言论可得出的结论是(  )

    伏尔泰

    我们还是一小群人并在阿登森林中踯躅流浪之时,中国人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国君是这个家庭的父亲,40多名公卿大夫则被视为兄长

    孟德斯鸠

    中国的立法者们……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

    魁奈

    (中国)君主被看作是一个大家庭的家长……正如人民应当孝顺地服从于他们的君王一样,君王反转来也应当像父亲那样热爱他的人民

     

    A.伦理治国导致中国的落后

    B.当时中国具有伦理治国的特征

    C.法治取代伦理是历史的进步

    D.中国的政治体制优于西方

    12.(2019湖南桑植贺龙中学高二月考,)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摘自《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穆(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干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做个好人。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自足见重于世矣。

    ——摘编自〔明〕何尔健《廷尉公训约》

    材料三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摘编自〔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及民众对儒家伦理思想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7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基础过关练

    1.C

    2.B

    3.B

    4.B

    5.A

    6.D

    7.B

    8.B

    9.B

    10.D

     

    1.C 根据题干可知,周公对周文王崇尚德政,爱护子民,慎用刑罚的治国思想持肯定态度,C项正确。当时儒家思想尚未产生,A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B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政治局势动荡,D项错误。

    2.B 材料体现了西周城墙面积和南北向道路宽度的等级划分,突出了礼制观念,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B 依据材料将弃礼而征于书”“仍坚持他的做法可知,传统的以礼治国的治国方式发生变化,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的特权,D项错误。

    4.B 材料唯治为法”“二柄者,刑德也体现了法家学派以法治国,厉行赏罚的主张,B项正确。A项属于儒家思想,C项属于道家思想,D项属于墨家思想,均排除。

    5.A 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从而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反映,排除。

    6.D 据材料可知,秦朝法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些不同类型的法律反映了秦朝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无法反映秦朝竭力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问题,且材料中秦律涉及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故排除BC两项。

    7.B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决狱是指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五经,尤其是《春秋》中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表明儒家的伦理和思想主张在当时已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

    8.B 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知,唐代法律在治国方面主张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体现了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天人感应,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三教合一,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天理与道德的关系,D项错误。

    9.B 根据材料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可知,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对地方民众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基层治理,B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未体现,A项错误;根据材料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可知,乡约制度是要借助儒学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而非确立儒学权威,C项错误;强化重农抑商只是乡约制度作用的一个方面,不是主要作用,D项错误。

    10.D 材料反映的是《大清律例》中法有等差、同罪异罚的法律规定,这实际上是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封建社会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反映了清代法律以礼入法的特点,D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2.C

    3.C

    4.D

    5.D

    6.B

    7.A

    8.B

    9.B

    10.D

    11.B

     

    1.B 材料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敬德保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的是上天意志和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的约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B项正确。

    知识拓展

      敬德保民 敬德,是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才会得到上天的保佑;保民,是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保民实际上就是在保社稷、保国家。 敬德保民是夏商以来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转变。

    2.C 材料“‘刑书’‘刑鼎中的法都是以刑为主,起到诘奸除暴、惩贪黜邪的作用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法律对经济生活的着重调整,A项错误;中国古代法律是强制性的要求,不仅是可以做的文本,B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C 依据题干“‘’‘共用的法律模式可知,中囯古代法制具有德法并重,礼法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商周时期儒家思想尚未出现,A项错误;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于西汉时期,B项错误;“‘’‘共用的法律模式不能说明中国古代法制体系在西周时已经完备,D项错误。

    4.D 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宣、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表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B项中取代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5.D 汉高祖选拔有修行的人为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提倡扶世导民,莫善于德,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教化人们,使他们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D项正确。

    6.B 材料主要强调儒家孝悌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反映了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B项正确。西周礼乐制度强调的是世袭制和等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 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为选官标准,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D项错误。

    7.A 从材料可以看出乡绅在地方上,有教化百姓,整肃社会风气的作用,体现了清朝重视基层的教化与文化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均排除。

    8.B 材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通过乡饮酒礼,表彰德行义举,以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法制度,D项错误。

    9.B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推动社会的尊老”“养老之风,起到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作用,以巩固自己的统治,B项正确; 商朝时期儒家思想尚未形成,A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等级差别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与宗法观念无关,D项错误。

    10.D 分别来源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的表现,D项正确。

    知识拓展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中华法系以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但也融合了道、释的某些教义。

    11.B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魁奈都提到了儒家伦理在中国治国中的作用,说明当时中国具有伦理治国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伦理治国导致中国的落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治对伦理的取代, 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政治体制优于西方,D项错误。

    12.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团结宗族;和谐乡里。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思想。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族和睦;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推动思想文化发展。

    解析 (1)据材料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知,的根本是孝悌。政治主张结合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回答即可。

    (2)据材料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一家雍穆(和睦),端由于此可得出家庭和睦;据材料即同宗相处……富贵者宜怜穷困可得出宗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据材料循规蹈矩……乡党称弟()可得出邻里乡里之间要和谐相处。

    (3)态度依据材料三孝顺父母……毋作非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悉心向善……贻子孙无穷福泽可知,明朝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思想所持的态度是一致的,即尊崇儒家伦理思想。做法据材料可知,统治者通过圣谕来提倡儒家伦理思想,通过材料《虎墩崔氏族谱·族约》可知,民众要遵守儒家伦理思想。

    (4)积极作用综合三则材料和儒家文化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相关试卷

    新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含解析),共1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历史微专题 1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2022高考历史微专题 1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解析版doc、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_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练习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