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设计
展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执教: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姜小卫
【教材分析】
《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本单元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这一课主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得到数据的梳理,推想拱形承重时的受力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体验创造拱桥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实验活动中能分析拱形承重的受力情况,认识到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
【教学难点】 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它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盒子、A4纸、垫圈;做拱形的纸、塑料板、垫圈、记录纸1;橡皮、记录纸2;塑料拱、钩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今天我用这两个盒子做桥墩,用这张纸做桥面,我来造一座桥。诶,发生了什么现象?
2、谁来帮我一个忙,只用这张纸做桥面,让它不塌下去。说说你成功的秘诀,好吗?
3、那它还能不能承受其他的重量呢,我用这个垫圈来试一试。
4、看来,简单地改变形状的确能够明显地增强它的承受能力。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1、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的第二种形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板书课题)
2、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拱形的自我介绍。(师板书拱形,并张贴各名称。)
3、下面我们来造一个拱,只用这张纸和这块跨度板,请你造一个跨度为15厘米的拱形。造好后也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并且把它的形状变化画下来。
4、你造的拱承受了几个垫圈,它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拱足的变化,我们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呢?(学生上台画)(师板书贴纸:外推力)(课件出示拱形的受力情况。)
5、假如要使我们的拱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可以怎么办呢?
6、我给大家准备了橡皮,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实验操作(课件)。听了他的实验介绍,你有哪些方面想提醒大家的?
7、小结:为什么抵住拱足,拱的承受力就变大了呢?(课件出示资料)(板书:抵住外推力,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三、搭一个塑料拱。
1、我这里有一袋塑料块,你能把它搭成一个拱吗?
2、这座塑料块造的拱,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呢?我用钩码来测试,一个钩码50克,1个,2个,3个,放不下了,还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吗?我请一位同学用手来压一压。
3、用了这么大的力量,它都没有塌下去,为什么它这么坚固呢?
4、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这一点,把桥建成拱形。那么在我们中国,最著名的拱桥是哪一座?谁能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赵州桥在这么多年来能承受暴雨、洪水的袭击,为什么它这么坚固呢?
5、课件展示各拱形建筑。
6、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拱形形状的物体,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当然还可以找一找生活中与拱形相似的形状,继续研究它们受力的特点。
【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
抵住外推力
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拱足 拱足
外推力 外推力
“拱形的变化”观察记录
第 小组
画一画:请你简单地画出拱形承受压力前后的形状。
受压前 受压后
想一想:比较这两种形状,我们发现了什么?
“抵住拱足拱形承受压力”记录表
第 小组
抵住拱足的橡皮块数量 | 承受的垫圈个数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我们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比较观测结果,我们发现了什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猜测,作出假设,探究活动,验证结论,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探究拱形能承受压力吗,让拱桥承受更大的压力,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