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设计
展开3.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来做平桥,一张用来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
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板书:拱形在受力时,力量的示意图
二、探讨
1.提出问题:在不改变材料又不变形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拱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
2.挑战自我: 挑战时间:12分钟;
先设计好方案再动手操作,设计一个做一个,并填写好记录单;
注意:别在形变过程中加垫圈;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
控制实验:当拱形弯曲到什么程度,就算做不能再加垫圈了。
实验记录表:
| 推测能承受 的垫圈数 | 实际能承受 的垫圈数 |
第一次 |
|
|
第二次 |
|
|
第三次 |
|
|
3.小小答辩会
实验汇报以答辩会的形势进行,汇报小组分组别座上答辩席,评委则是老师和其他学生组成,评委可以根据汇报情况任意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认识和讨论后老师用电脑出示抵住拱足后的受力分析图,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建构 “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抵住拱的外推力,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样一个科学概念。
教师演示课件说明: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强了!那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了,要是我们继续在旁边加书本,拱是不是会一直都这样,承受的物体越来越多呢?(引出极限、“限载”的含义)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终于将拱形的受力情况分析的清清楚楚。
三、延伸课堂
1.提出问题:你知道了赵洲桥的长寿秘密了吗?
学生充分回答后,观看书上赵州桥的图片,播放一段赵州桥的视频。
2.拓展延伸:寻找生活中的拱形
3.激发兴趣:让学生按照书上的事宜,自己回家搭建一个瓜皮拱。
四、课堂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赵州桥是利用了拱形的原理建造而成的,(播放州州桥的视频)
我们身边也有雪多的建筑里用了拱形,同学们可以下课去寻找一下身边的拱形。下节课,我们看看谁找的有多有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源于生活,还原生活。让学生吸收信息,提高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猜测,作出假设,探究活动,验证结论,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