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设计
展开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和质量不发生变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并能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巩固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发展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3)通过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实,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教学,启发引导,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
【实验准备】
仪器药品:天平、烧杯、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丝、大理石、稀盐酸等。
【教学流程】
采取先做出微观分析、再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路呈现教学内容。
首先以木炭燃烧成灰烬和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为情境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将学习主题引导到定量认识化学反应上来;然后以“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为例,让学生推测、讨论“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有关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知识分析得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结论,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并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用微粒观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本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 导入 | 本单元要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 明确学习目标 |
|
复习 回顾 | 复习回顾: 什么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演示】 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微观动画。 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电解的实质。并分析在水的电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是否发生了变化。 |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旧分子原子新分子微观实质: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氢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分析图示可以看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均没有发生变化。 | 激活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构建。复习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以便于引导学生做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推测。 |
提出 问题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仅实现物质的转化,也能实现能量的转化。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木炭燃烧成为灰烬,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提问】 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会变化呢?存在怎样的关系?这就是本节课探究课题。 【板书】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 看图,思考 C+O2 CO2 反应物的质量减少; H2O+CO2有机物+O2 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 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引发学习兴趣,将学习主体引导到本课的主题:定量认识化学反应上来。
|
猜想 与 假设 | 【活动天地5-1】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的物质的质量关系 1、猜想: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2、宏观现象及问题都需要从微观角度作出解释,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怎样的呢? 推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板书】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1、猜想质量关系: 大于? 等于? 小于? 2、选择正确的过氧化氢分解示意图, 猜想理由: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没有发生改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也不发生改变。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经验大胆猜想,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
设计 实验 方案 | 【过渡】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加以验证,事实胜于雄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实验前我们应制定计划,设计出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5-1】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提问】你认为要知道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大致需要哪些主要实验步骤呢? | 【提示】 1、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提供4种方案) 2、其次要考虑怎样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气体--密闭) 3、同时还要考虑怎样使反应发生、在哪里发生,需要哪些药品、仪器等。(发生装置的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选择化学反应以及实验所需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主要实验步骤: | 采用提示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展开思维、深入思考,减少实验探究的盲目性。 |
进行 实验 | 【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要有良好实验习惯。 | 学生分组,相互协作,进行实验。 完成实验表格。 |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相互协作意识。 |
出示各组实验名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各组交流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关系。 【演示】方案三:白磷燃烧视频【板书】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各组代表回答: 方案一:铁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方案二:出现蓝色沉淀;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方案三: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据此引导得出初步结论。 | 一是培养学生的证实意识,二是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 |
反思 与 评价 | 【提问】 1、对比师生实验,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你可采取哪些措施能使实验更准确、快捷地完成?
2、探究讨论白磷燃烧以及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中,玻璃管上为何系一个气球?
| 1、认真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得出: (1)为保证实验准确,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2)为保证实验快捷,在称量完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后,不必将砝码放回、游码归零,只需比较反应前后指针是否偏转即可。 小组交流、优化实验方案。
2、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气体膨胀,瓶内压强增大,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CO2,也会导致瓶内压强增大,如不系一小气球,有可能使瓶塞弹出从而造成实验失败。 | 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的意识和习惯。 |
表达 与 交流
| 【过渡】我们要验证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我们获得的结论是反应前后所称量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我们以白磷燃烧实验为例做进一步深入分析。抽丝剥茧还原真相!
【引导分析】 1、反应前后所称量物质分别有哪些? 2、未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3、而所称量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根本原因是? | 学生思考回答 1、反应前称量的有:锥形瓶、胶塞、气球、玻璃管、沙子、锥形瓶内参加反应的氧气和未参加反应的其他气体、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未参加反应的白磷。 反应后称量的有:锥形瓶、胶塞、气球、玻璃管、沙子、未参加反应的其他气体、未参加反应的白磷、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不变 3、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总和。 |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析, |
【提问】各小组分别对本组实验进行分析可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实际上无数的实验都得出了与大家类似的结果,由此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及注意问题
| 讨论回答: 方案一: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方案二: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的质量总和。
齐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学以致用】判断正误 |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
课堂 小结 | 【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 3、从宏观、微观归纳质量守恒定律 | 回顾本节知识 从宏观和微观来归纳“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 使学生明确本节所学,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养成思考、归纳的能力,分享成功。 |
学以 致用 | 【学以致用】1-4 【典型例题】5-6 | 思考、讨论、回答; | 能够应用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
盘点 收获 | 我们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了科学探究过程。这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 | 通过本节的信息我们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其微观本质。 | 整理思维,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
拓展 延伸 | 【播放】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教师寄语: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该定律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有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 倾听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波义耳-罗蒙诺索夫-拉瓦锡-郎道尔特-曼莱 |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重温历史,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
课后 作业 |
1、巩固性作业:完成检测题( A组必做,B组选做) 2、拓展性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大作用。 3、探究性作业:铁钉在生锈前后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请你调查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并研究为什么这样变化。
| 及时巩固课堂知识;鼓励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大作用。 | |
板书 设计
|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推论: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等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天地5-1,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实验探究5-2,实验演示,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共5页。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天地5-1,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实验探究5-2,实验演示,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