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教学设计
展开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实验室动手制得氧气,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 练习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 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气制取的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2) 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分类观,采用实验法对典型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三、 教学方法
多媒体动画、学生实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讲解相结合
四、实验用品
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mL)、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进行识记
|
既复习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又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生动有趣的导入本节课内容。
|
二、 分析试验任务,为顺利实验做准备 (一)、氧气的制取与收集 【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请同学们从实验盘中找出所需药品,并根据他们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收集? PPT展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问】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讲】我们今天在实验室里主要选取三种物质来验证氧气的助燃性。分别是木炭、铁丝、石蜡
PPT展示文字表达式 教师边板书符号表达式边讲解书写表达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PPT展示: 如何做好试验前准备? ① 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② 做好细致的小组分工
一、 分析实验报告、重温实验注意事项
PPT播放:展示优秀实验报告
PPT播放:展示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找出的各步骤注意事项。 【提问】这些不正确的操作造成的后果。
【布置任务】 对照PPT照片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
【布置任务】 小组长再次明确小组分工
【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实时指导学生,拍照捕捉经典瞬间。记录学生出现的错误以及值得提出表扬的地方。
【反思与交流】 ① 将学生刚刚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手拍照上传,让学生们共同分析问题所在。 ② PPT:展示别的班级同学做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大家一起来诊断 【问】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处理?
【总结】 鼓励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的 异常现象,教师对其进行解释,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引导学生畅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感想。 |
思考、观察、回答、
思考、回答、识记
思考、回答、识记
总结、思考
观察、讨论
思考、讨论、总结、表达、识记
动手检查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比较、验证、总结
观察、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
学习讨论、坦言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
复习发生装置以及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巩固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氧气的性质。面对真实的实验药品及器材进行讲解,理解更加深刻。
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入第二个实验任务
强调书写表达式的易错点。夯实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一次科学任务的策略。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给认真努力的同学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通过将学生实验报告填写情况拍照上传,进行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各步骤注意事项的理解。以保障实验环节的顺利进行。
培养实验前检查仪器药品的良好习惯。
实验前,再一次明确各自职责,有助于实验顺利有序的进行
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小组协作的重要性,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的能力。
通过照片、视频的方式真实展示身边同学甚至自己出现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激烈谈论。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
|
六、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 氧气的制取:(1)发生装置:固液常温
(2)收集装置: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排水法
2、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 C+O2 → CO2
③ Fe+O2 → Fe3O4
④ 石蜡+ O2→CO2+O2
附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班级: 姓名:
方法指导:如何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熟读课本相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熟悉实验操作和步骤;注意安全提示,考虑防范方法。
考虑哪些步骤可以小组同学同时做,提高效率;哪些操作需要两人或者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如何配合;考虑哪些步骤需要在完成过程中或者完成后停下来,让同组同学观察;考虑谁来记录和指导。基于上述考虑做好分工。
明确任务: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5瓶氧气:排水法2瓶,排空气法3瓶
③ 做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与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对比
实验用品: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mL)、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友情提示:①双氧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尽量小心
②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剧烈,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注意认真观察和控制反应,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动手实验
(一)氧气的制取
如图所示 ,按照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的顺序安装实验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
★你准备如何检查本套装置气密性:
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g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ml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
★此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不如此会引发什么后果?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下面盖好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排水法2瓶);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瓶
★此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 (也可以在步骤上用红笔圈出)
如果不如此会引发什么后果?
想一想:如何证明已经集满了氧气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放在燃烧匙里,立刻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此实验成功的小秘诀有哪些:
如果不如此会引发什么后果?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端绑有火柴的螺旋状细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预先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观察现象。
(注意!此实验观察现象时不要凑近集气瓶直视!)
★此实验成功的小秘诀有哪些?如果不如此会引发什么后果?
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将燃烧匙中的蜡烛在空气中点燃后,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此实验成功的小秘诀有哪些?如果不如此会引发什么后果?
★要求:
①根据老师上课实验演示情况,亦可同学讨论、上网查询等一切方式熟悉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注意问题。将实验报告填写填写完整。
实验报告填写合格者方能走进实验室!
请如实记录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空气中 | 氧气中 | ||
木炭的燃烧
|
|
|
|
铁丝的燃烧 |
|
| |
蜡烛的燃烧 |
|
|
小任务:
请将今天这节实验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氧气优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达标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装置,操作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节 氧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节 氧气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温故知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