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 第五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911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 第五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911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 第五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911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 第五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9118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 第五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9118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 第五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9118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 ,猎马带禽归。(《野望》)
(2) ,属国过居延。(《使至塞上》)
(3)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4)最爱湖东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
(5)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6)《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 ,
。
(7)《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并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的的名句: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记载(zài) 舳舻 喧嚣(xuān) 自出心栽
B.嶙峋(lín) 摄取 遒劲(qiú) 惟妙惟肖
C.纤维(qiān) 车辙 映衬(chèn) 无动于忠
D.岔道(chà) 跳蚤 行伍(xíng) 络绎不决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石拱桥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
B.“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左右。
C.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不摔伤。
D.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B.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D.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陈从周语)。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________
①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②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
③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④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⑤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A.④①⑤②③ B.①②④③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③②⑤
6.名著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的把空鞘留下,去别处觅食了。
(1)以上语段节选自 国作家 的作品《 》。文中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水甲虫觅食未得后的 的神情,令人忍俊不禁。(5分)
(2)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5分)
二、阅读(共5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上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诽谤
C愿王察之 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结束
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3分)
译: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译:
9.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3分)
10.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 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1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3分)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段的中心句是第①句。
B.本段的结构是总——分——总。
C.“寂寞”一词的语境义是冷清或单调,其反义词是丰富。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4.对文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15.“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什么?(3分)
1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树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7分)(2021·重庆中考真题)
大美田园
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②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晚霞,在宁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国的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翠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 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项,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⑥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8月11日。有改动)
17.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4分)
1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6分)
(1)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19.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3分)
20.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4分)
三、语言表述(6分)
21.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5处错误,请找出并更正。
征稿启事
爱好文学的同学们:
为了丰富校刊《星星草》的内容,特征求下列内容的稿件:园丁颂歌、班级启事、学习心得、读书笔记、思想火花等。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文字简洁,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左右为宜。请写明真实的姓名和所在班级。
2018年10月15日
《星星草》编辑部
四、作文(60分)(2021·广西中考真题)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生活,如贴对联、穿旗袍;文化是技艺,如打油茶、烧泥陶;文化是建筑,如骑楼、哈亭;文化是器具,如会鼓、天琴;文化是首诗,如《乡愁》《秋词》;文化是个人,如杜甫、苏轼;文化还是道德素养,民风家教,祖父传之,子孙握之。文化在身边,文化在心里,文化无处不在。
请围绕“我与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自拟题目、以物见人、缘人记事、因事生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拟好标题井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
A B C
气息的混合。(全句的感情基调:欣喜、深情)
D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初中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第六单元提分小卷-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第六单元提分小卷-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第五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原卷版doc、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第五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考试版doc、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第五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解析版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第四单元提分小卷-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拔卷第四单元提分小卷-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