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2.依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与氟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 镁离子与氟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C. 镁原子与氟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2F D. 氟原子的核内有9个中子
3.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灼烧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8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
A. 1.1g B. 2.2 C. 4.4g D. 5g
4.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2g H2、20g HF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一定条件下,某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X的变化曲线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F原子的质量为18/ag B. t时刻,H2和HF的质量相等
C. 反应开始时,物质X的质量为18g D. 物质X的分子式为F2
5.将8.4gCO、CO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质量增加了10g,则原混合气体中CO、CO2的质量比为( )
A. 2:1 B. 1:2 C. 7:11 D. 10:11
6.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过程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葡萄酿酒 B. 食品发霉 C. 水分蒸发 D. 煤气中毒
7.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
A. B.
C. D.
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物中有单质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3 D. 参加反应的 和 的质量比为17︰24
10.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之比为a∶b,而B原子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之比为m∶n,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二、综合题
11.A、B、C和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固体单质,B、C 为氧化物,且B 为有毒气体,D是碳酸。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由物质A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物质C中混有少量物质B时,可将混合物通入________除去物质B。
(3)写出物质C 与固体过氧化钠(Na2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由此,你认为过氧化钠可用于________。
1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小强:(如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________;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2点)
(2)如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炭粉,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
(3)用小强设计完成实验时: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若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4)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 实验。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
(2)甲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防止实验中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若用 E 装置收集的氧气,在完成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留适量的水(图 F 所示),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收集纯净的氢气最好选择装置_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氢气的收集方法叫________,用该方法收集的氢气 若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 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 250℃加热制取 O2。实验结束时,乙同 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 O2 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 MnO2 分解出 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 K2MnO4 分解放出 O2;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 K2MnO4 和 MnO2分解都放出 O2。
(实验验证) 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 MnO2 , 在 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 MnO2 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不正确;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 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5)(拓展延伸)
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ClO3固体与 KMnO4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 KMnO4在 KClO3 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________。
14.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写名称);
(3)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
(4)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15.绿色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氢能源备受关注。
(1)探究一 实验室电解水
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图所示,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两电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理论上正负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________。
(3)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填一点即可)。
(4)探究二 不同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对水电解产生气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时,发现反应速率慢,且V(H2)和V(O2)比并不等于理论值。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多选)。
A 氧气的密度比氢气大
B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强
C 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而被消耗
(5)[查阅资料]纯净水导电能力差,加入电解液能增强导电性,但不同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对产生气体的体积有影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对不同电解液和电极材料进行探究,结果如下:
[结论]由上表实验信息可得:
稀硫酸(H2SO4)做电解液时,铁丝不能做电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电解水选择最佳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三、计算题
16.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向100g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Si,充分反应后生成0.4g H2 . 求:
(1)参加反应的Si的质量。
(2)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将木柴架空燃烧,可以使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是燃烧根据成分,不符合题意;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减少吸入有毒气体和有害的粉尘;由于温度升高,气体密度变小,有害气体会向上运动,故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不符合题意;
C、救火时,打开门窗会加快空气流通,带入更多的空气,从而使燃烧跟家旺盛,不符合题意;
D、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的目的是隔绝空气,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是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二是根据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分析。
2.【答案】 B
【解析】【解答】A. 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镁元素和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氟元素不属于同一周期,故A不符合题意;
B. 镁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电子数变成10;硫原子易得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电子数为10,所以二者的电子数相同,都是10,故B符合题意;
C. 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氟元素与镁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F2 , 故C不符合题意;
D.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中子数为19-9=10,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B、根据镁离子、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C、先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再写出化学式。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答案】 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 ,则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题意计算出钙元素的质量;
再根据化学式中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接着根据碳酸钙分解反应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4.【答案】 D
【解析】【解答】A. 因为2g H2所含分子数为a,则含有的H原子数为2a,则a个H的质量为1g,因为a个HF分子中含有a个H和a个F,20g HF中所含分子数为a,所以a个F的质量为20g-1g=19g,所以一个F原子的质量19/ag,故A不符题意;
B. 分析图象可知a个H2和a个x反应生成2a个HF,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中含有2个F,所以X的化学式为F2 , 该反应的方程式H2+F2=2HF,每消耗2份质量H2 , 生成40份质量的HF,则t时刻,剩余H2的质量小于生成HF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
C. 该反应的方程式H2+F2=2HF,从图象可知a个H2和a个F2反应生成2a个HF,又因为2gH2、20gHF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所以参加反应 H2质量为2g,生成HF的质量为40g,所以反应开始时,物质F2的质量为40g-2g=38g,故C不符合题意;
D. 分析图象可知a个H2和a个x反应生成2a个HF,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中含有2个F,所以X的化学式为F2 ,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氢气,氟化氢的组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B、t时刻,H2和HF的分子个数相等。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X 的化学式。
5.【答案】 B
【解析】【解答】将8.4gCO、CO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 ,所得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质量增加了10g,澄清石灰水增加的质量就是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比混合气体增加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解:设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8g
则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4g-2.8g=5.6g
故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g:5.6g=1: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再加热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差量法计算出参加反应一氧化碳的质量。
再计算出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6.【答案】 C
【解析】【解答】A. 葡萄酿酒的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食品发霉的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煤气中毒的实质是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7.【答案】 B
【解析】【解答】①集气瓶内氧气含量大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法符合题意;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说法不符合题意;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说法符合题意;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说法正确的有:①③;
故答案为:B。
【分析】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消耗氧气,氧气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低到一定浓度,蜡烛会熄灭。
8.【答案】 C
【解析】【解答】C中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两端的液面不会平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9.【答案】 B
【解析】【解答】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时,一种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该反应的生成我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有题中信息可知,每反应2个化合物的分子时,同时反应掉3个单质的分子,所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有题中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 和 的质量比为34×2:16×3=17︰24,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0.【答案】 A
【解析】【解答】设A原子质量为x,B原子的质量为y,碳原子的质量是z,则 = ,x= , = ,z= ,碳原子质量的 为 ,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根据题意推断碳原子的质量,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综合题
11.【答案】 (1)2C+O2 2CO
(2)灼热的氧化铜
(3)2CO2+2Na2O2=2Na2CO3+O2;制取氧气
【解析】【解答】本题是框图式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A、B、C和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 为有毒气体,故B是一氧化碳,其中A 为固体单质,能生成一氧化碳,故A是碳,碳能生成氧化物C,故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D能相互转化,D可能是碳酸,代入框图,推断合理;(1)A是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2CO;(2)C是二氧化碳,混有一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使用灼热的氧化铜除去;(3)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 因此可以使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
故答案为:(1)2C+O2 2CO(2)灼热的氧化铜(3)2CO2+2Na2O2=2Na2CO3+O2;制取氧气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A、B、C和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固体单质,B、C 为氧化物,且B 为有毒气体,则B是一氧化碳,其中A能生成B,故A是碳,碳能生成C,故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碳酸相互转化,据此解答
12.【答案】 (1)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装置漏气;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2)不能;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无明显变化
(3)说明装置不漏气;最终活塞移动至12mL处停止;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停留在8mL刻度处
(4)测量更准确或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解析】【解答】(1)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或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氧气完全耗尽)或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写2点)。
(2)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因为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无明显变化。
(3)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氧气,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最终活塞移动至20mL-40mL× =12mL处停止,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最终活塞移动至12mL处停止。若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活塞先向右移动(反应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再向左移动(氧气消耗、温度降低),最后停留在:20mL-(40mL+20mL)× =8mL刻度处,故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停留在8mL刻度处。
(4)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它在密闭环境中,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再就是装置的刻度更清楚,读数更容易,误差较小;故填:测量更准确或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13.【答案】 (1)水槽
(2)A;2KMnO4 K2MnO4 + 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吸收 SO2 , 防止污染空气
(3)B;E;排水法;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即开始收集
(4)Ⅰ和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
(5)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 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1)仪器①是水槽;故填:水槽。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
故答案为: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若用 E 装置收集的氧气,在完成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留适量的水(图 F 所示),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填:A; 2KMnO4 K2MnO4 + 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吸收 SO2 , 防止污染空气。(3)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是硫酸锌和氢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液常温的反应,
故答案为:择B装置;收集氢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但排水法收集的氢气较纯净;用该方法收集的氢气 若不纯,其原因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即开始收集。
故填:B;E;排水法;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即开始收集。
(4)[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 MnO2 , 在 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 MnO2 的质量不变,则猜想Ⅰ和Ⅲ不正确;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 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填:Ⅰ和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
(5)[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ClO3固体与 KMnO4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 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故填: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 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分析】(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反应装置。
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反应装置。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比较纯净。
(4)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5)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催化剂。
14.【答案】 (1)明矾
(2)Ⅲ、Ⅱ、Ⅰ;蒸馏
(3)活性炭
(4)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
【解析】【解答】(1)净水时加入明矾能加速水的沉降。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分别是过滤、蒸发、蒸馏,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Ⅲ、Ⅱ、Ⅰ,其中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3)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可以使用活性炭。
(4)若经过操作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
【分析】(1)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能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
(2)蒸馏水是纯净物。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
(4)根据过滤的“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
15.【答案】 (1)
(2)1:2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BC
(5)
(6)氢氧化钠溶液;铁丝
【解析】【解答】(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所示,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两电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理论上正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3)该实验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实验时,发现反应速率慢,且V( )和V( )比并不等于理论值,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可能有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强,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而被消耗;
故填:BC。
(5)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电解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电极材料是铁丝时,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最接近2:1,因此电解水选择最佳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组合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铁丝。
【分析】(1)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2)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
(5)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
(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计算题
16.【答案】 (1)解:设参加反应的Si的质量为x,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x=2.8g
答:参加反应的Si的质量为2.8g
(2)解:设参加反应的Si的质量为x,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x=2.8g
y=8%
答: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Si+2NaOH+H2O=Na2SiO3+2H2↑,利用生成氢气的质量则能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硅的质量和1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则能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电解液(浓度0.2kg/L)
不同电极材料产生的V(H2):V(O2)
碳棒
铜棒
保险丝
电阻丝
铁丝
氢氧化钠溶液
6.9:1.09
7.7:3.35
6.9:2.95
7.3:3.4
6.51:3.2
稀硫酸
6.9:1.10
阳极产生的氧气很少
7.6:1.95
7.5:3.45
铁丝溶解
Si+
2NaOH+H2O=Na2SiO3+
2H2↑
28
80
4
x
100g×y
0.4g
Si+
2NaOH+H2O=Na2SiO3+
2H2↑
28
80
4
x
100g×y
0.4g
2020-202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