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题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实验中如果得AB长度为30cm,AC长度为6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为3s,通过AC段所用时间为5s,则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cm/s,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所以小车在斜面上 做_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加速”)。
2.小兮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
(1)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机械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实验操作都正确,则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BC______m/s;
(4)实验过程中,把vAB、vBC、vAC三者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全程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则: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sAB=______cm,tBC=______s;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3)实验时,金属挡板的作用是______。应调整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
(4)实验中测得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可得,小车全程是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4.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______,致使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5.小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C=_______cm;tAB=_______s;vAB=________m/s;vBC=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片金属片,其好处是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小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大致情况,期中与事实相符的是_________。
A. B. C. D.
7.如图甲所示,小米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m/s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4)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小米重新利用位置传感器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象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m/s。
8.金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3)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我们测量时间就越容易、越准确。
(2)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做的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10.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____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小”“大”),其目的是:______;
(3)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小”),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是______(选填“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
11.小芳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有______和停表;
(2)如果有手表和停表两种计时器供你选择,你将选择______则量时间;
(3)斜面应保持______(选填“很小”或“很大”)的坡度;
(4)室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若在实验中,测量总路程时小芳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B为AC的中点位置,则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斜角______(填“很大”或“很小”);
(3)如果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测得AC段的时间为4.2s,AB段的时间为2.2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4)再将小车从100cm处静止释放,运动到C处的平均速度______0.19m/s(填“>”、“=”或“<”)。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1
12.5
9.0
14.0
23.0
2
25.0
______
______
74.0
3
30.0
21.6
79.4
101.0
路程/m
全程s1=0.6m
上半程s2=0.3m
下半程s3=___m
时间/s
t1=5s
t2=3s
t3=____s
速度/(m/s)
参考答案
1. 较小 时间 10 0.15 加速
【详解】
(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2][3]斜面坡度越大时,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的越快,通过某点时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2)[4][5][6]由题意可知
sAB=30cm=0.3m
sAC=60cm=0.6m
则
sBC=sAC-sAB=0.6m-0.3m=0.3m
由题意知tAB=3s,tAC=5s,则
tBC=tAC-tAB=5s-3s=2s
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由
vBC>vAB
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
2. 方便计时 偏大 0.4 vBC>vAC>vAB 变速
【详解】
(1)[1]该实验原理是。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则小车运动运动时间要大一些,故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3]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根据可知: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车在B点的对应的刻度40.00cm,sBC=40.00cm;由图示知:tBC=1.0s;则
(4)[5][6]小车在A点的对应的刻度80.00cm,sAC=80.00cm,tAC=3.0s;则
小车通过AB段的距离为
sAB=80.00cm﹣40.00cm=40.00cm
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AB=2.0s,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比较可知
vBC>vAC>vAB
根据测量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全程做变速直线运动。
3. 20.0 1 10.0 便于测量时间 小 便于测量时间 vBC>vAC>vAB 变速 小
【详解】
(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公式。
(2)[2]由图可知AB之间的距离
sAB=45.0cm-25.0cm=20.0cm
[3]BC段的时间
tBC=1s
[4]AB段的时间
tAB=2s
AB段的平均速度
vAB==10.0cm/s
(3)[5]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6][7]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4)[8][9]由图可知BC之间的距离
sBC=25.0cm
BC段的时间
tBC=1s
BC段的平均速度
vBC==25.0cm/s
AC之间的距离
sBC=45.0cm
AC段的时间
tAC=3s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15.0cm/s
所以
vBC>vAC>vAB
小车全程做变速直线运动。
(5)[10]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会导致所测AB段的时间偏大,由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4.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18 56 越长 增大 停车距离变大
【详解】
(1)[1][2]由表格中1、3两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3][4]已知v1=12.5m/s,s1=9m,所以反应时间
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时间t相等,所以,第2行中的反应距离
s2=v2t=25m/s×0.72s=18m
所以制动距离为
s=74m-18m=56m
(2)[5]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当然更容易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6][7]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反应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所以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5. 小 90.0 2 0.2 0.5 快 变速直线 小
【详解】
(1)[1]该实验的原理是速度的公式。
(2)[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3]由图可知,AC段的距离是
sAC=10.00dm-1.00dm=9.00dm=90.0cm
[4][5]AB段的时间tAB=2s,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
sAB=10.00dm-6.00dm=4.00dm
所以
vAB==0.2m/s
[6]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
sBC=6.00dm-1.00dm=5.00dm
所用的时间tBC=1s,所以
vBC==0.5m/s
(4)[7][8]由上述数据可得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9]让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小。
6. 小 便于测量时间 45.0 0.5 大于 C
【详解】
(1)[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
(2)[2][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4][5]由表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厘米,AB点对应的刻度分别为0.0cm、45.0cm,AB段的路程: SAB=45.0cm-0.0cm=45.0cm,测得AB前半段用时0.9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4)[6]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 SAC=100.0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7]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应是速度越来越大,故C符合题意。
7.v= 时间 40.0 0.25 大 加速 0.8
【详解】
(1)[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根据速度公式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2)[3][4]根据图示可知
sAB=80.0cm-40.0cm=40.0cm
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3)[5]让小车过了A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根据公式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4)[6] 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由图象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运动的。
[7]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是2.5s,对应的速度为0.8m/s。
8.v= 小 0.2 大
【详解】
(1)[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大,过某点的时间越来越短,计时就会越困难,所以,为了实验中便于计时,斜面应该选择较小坡度。
(3)[3]由图知道,小车通过AB的路程
sAB=10.0dm-6.0dm=4.0dm=0.40m
小车通过AB所用的时间
tAB=15:35:22-15:35:20=2s
则小车通过AB的速度
(4)[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即所计时间偏小,由知道,路程一定,所计时间偏小,则速度偏大。
9.小 变速 0.3 2s
【详解】
(1)[1]实验中,木板倾斜角度越小,小车运动到底部时的时间较长,便于我们记录时间。
(2)[2][3][4]下半程的路程为
下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因为上下半程中,路程相同,但小车所用时间不同,平均速度不同,因此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
10. 停表 小 便于测量时间 大 变速
【详解】
(1)[1][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为,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提供的器材可以测量路程,所以还需要停表测量时间。
(2)[3][4]小车下滑过程中,坡度尽可能小一些,小车的下滑速度就比较小,滑到底端所需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
(3)[5][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由知道,算出的速度偏大。由题意可知,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
由图可知,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等,所需时间不等,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
11.刻度尺 停表 很小 偏大 偏大 0.1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就是用刻度值测出路程用停表测出时间然后计算出平均速度。
(2)[2]手表和停表相比较,停表分度值小,测量更精确也容易控制。
(3)[3]为了便于记录时间,应该让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4)[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记录的时间偏小,根据公式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5)[5]实验中,测量总路程时小芳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会使测得路程偏大,根据公式则会使平均速度偏大。
(6)[6] BC段的平均速度是
12. 很小 0.2 大于
【详解】
(1)[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2)[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3]BC段的路程为
sBC=40.0cm
BC段的时间为
tBC=4.2s﹣2.2s=2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v==20.0cm/s=0.2m/s
(4)[4]AC段的平均速度为
vAC=≈19cm/s=0.19m/s
小车从高度处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当将小车从100cm处静止释放时,高度增加了,重力势能增加,滑到底端时,动能增加,速度增加,所以滑到C处的平均速度大于0.19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