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勤·真”教学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抽测物理【试卷+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勤·真”教学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抽测物理【试卷+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关于声音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2.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B.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
C.液体沸腾时要吸热,而蒸发时不一定要吸热
D.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 )
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
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一只瓶子里的干得快
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
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干得快
5.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6.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7.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 )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
8.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见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发声体的振幅太小B.发声体振动太慢
C.发声体离我们太远D.此时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9.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由于次声波声音太弱,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超声波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10.下列关于声音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B.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不同
C.在给病人检查时,医生经常轻敲病人腹部,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积水的多少
D.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1.唱歌时,通过音响把声音放大,放大后的声音与原来相比( )
A.振幅增大B.频率提高C.音色改变D.声速增大
12.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气压很低,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13.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第14题图
14.小明和小华读出a、、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
A.小明声音音调低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D.小华声音响度大
15.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敲击音叉后,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逐渐变为30dB。在这过程中,有下列判断:①振幅变小②频率变小③音调变低④响度变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如图所示,试管A和烧杯B中均装有水,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100℃时(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中的水温高于100℃
B.B中的水先沸腾,A中的水后沸腾
C.B中的水能够沸腾,A中的水不能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7.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要戴口罩,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
A.响度变小B.响度变大C.音调变低D.音调变高
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一定比次声波的速度大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在唱歌 D.“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9.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20.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下面实验过程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D.当温度计内液面稳定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小题,共23分)
21.如图A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
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果第二次划齿的力量较大,第 次发出的声音响度较小。此实验中研究的声源是 。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 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如图,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这是乙醚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再推压活塞,会看到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说明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乙醚在液化过程中
会 (吸热/放热)。
23.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了热水 ,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手感觉暖和,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4.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声音的产生,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发出的声音
是 (选填“超”或“次”)声波。
26.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上一块抹布;②把门窗关闭严实;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的三种方案中,①是在 处控制噪声;②是在 中控制噪声;③是在 处减弱噪声。
27.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
A.﹣10~110℃ B.35~42℃ C.﹣20~50℃ D.0~50℃
若要来测量连云港气温应选 。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4小题,共27分)
28.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4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填序号),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这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用力越大,纸团跳动的越剧烈,同时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 越大,鼓声的 越大。
(3)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伸出桌面钢尺长度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发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这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2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小华用手敲鼓面.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 .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
b.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 (选填“变大”、“变小”).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选填“大”、“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4)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
3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 图(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④根据实验数据,猜想当时的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主要成分应该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3)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出现“白气”会比停止加热前 (“多”或“少”)一些。
(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勤·真”教学联盟2021学年度八年级第一次抽测
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C; 2.C; 3.C; 4.D; 5.D;
6.B; 7.A; 8.D; 9.A; 10.D;
11.A; 12.A; 13.C; 14.A; 15.B;
16.C; 17.A; 18.D; 19.B; 20.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21.一;一;塑料片;乙; 22.汽化;压缩体积;放热;
23.蒸发;液化放热;汽化;液化; 24.能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5.响度;音调;次; 26.声源;传播过程;人耳(接收);
27.C;18℃;﹣16℃;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8.AC;频率;振动;转换法;振幅;响度;钢尺;响度;低;控制变量法;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29.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变小;变大;小;①;C; 30.C;低于;不变;水蒸气;多;C;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115.4Hz
279.0Hz
e
120.5Hz
282.8Hz
时间/min
0
1
2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