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教版(中职)雨霖铃 柳 永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qíqīng),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柳屯田”。他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抑郁不得志,终身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集有《乐章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都汴京 ( 今河南开封 )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柳永因作词忤(wǔ不顺从,违背)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词牌来源: 马嵬(wéi)兵变后,杨贵妃缢(yì)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luán借指皇帝的车驾等)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bì)篥,因吹之,遂传于世。”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 霖 铃 柳 永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本诗的题材为“送别”,“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
1、思路探究 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感情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 方法指导: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结尾
上片主要是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主要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2、意境赏析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的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题①: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并拟写标题。
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词人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离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问题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渲染气氛)
分析1: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使人伤心难忍。
分析2: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
即“知了”,夏季活跃,叫声鼎沸,秋日叫声变成若断若续的哀鸣
问题③: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等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正当离人依依难分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感。这种缠绵的离情,是凄婉的。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问题④:作者在“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从送别的都门“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
问题⑤: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分析: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这首词上阕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阕的虚写。下阕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承接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由于多情而如此,似乎有自慰之意;然而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拓展了词的境界,下面别后设想就顺理成章了。
问题⑥:词的上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分析:《雨霖铃》抒写的是饯别时黯然、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了“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助。词的上阕在凄冷环境衬托下,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是对别后思念和凄凉的设想。全词既写了眼前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景为情设。整首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在情景交融中,意境缠绵,凄凉清丽,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析: 这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译:秋蝉的鸣叫凄凉急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一阵暴雨刚刚停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析: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译: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出发。无绪:没有心思,指心情不好。处:……的时候。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
析: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译:手拉着手泪眼相望,(此时此刻)哽噎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执手:手拉手。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析: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dìng船停泊时系船的石礅,作用如同铁锚)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译: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一程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傍晚浓云笼罩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远辽阔!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语念无奈之意。暮霭(ǎi):傍晚的云气。沉沉:深沉。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析: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译: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悲伤地离别,(今天我们彼此分手)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叫人怎能承受)!清秋:凄清的秋天。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析: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译: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析: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译: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经年:一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倒装句,应是“良辰好景应是虚设”。
上阕: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重在写环境和情态)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重在刻画心理)
自古伤别 于今尤甚
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下面我们来看这些词: 寒蝉 长亭 兰舟 杨柳 月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庾信《哀江南赋》
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兰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 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杨柳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之情。
月 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愁别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把“酒、柳、风、月”这四种最能触动离愁的送别诗的典型意象集中成为一幅凄清的画面。白描手法
人生聚散离合乃是常事,为什么诗人面对离别却倍感戚伤?从中可以看出柳永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诗人身世经历)
柳永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 放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再试,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 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 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读柳永》
戚伤的因素:悲秋情结、政治失意、 前途未卜、知己离散
诗人精神形象:才子词人、失意文人、 多情浪子
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 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长亭:人们饯行送别地方。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沉沉: 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更:一作“待”。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1.把握信息。(词牌、作者。)2.理解字面意思。(注释、文言知识积累)3.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意象、主旨句)4.运用了什么手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雨霖铃 柳 永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雨霖铃 柳 永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牌介绍,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雨霖铃 柳 永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雨霖铃 柳 永优秀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赏析诗词,离别难,相思苦,雨霖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高教版(中职)雨霖铃 柳 永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高教版(中职)雨霖铃 柳 永优秀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雨霖铃柳永,作者简介其人,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婉约派有四大旗帜,写作背景,整体探究,离别前,离别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