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放大镜是( )
A.凹透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
2.(1分)玻璃砖中有一气泡,其剖面如图所示,图中的平行光线经过玻璃砖后将会( )
A.平行射出B.会聚
C.发散D.全部反射回来
3.(1分)下列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A.B.C.D.
4.(1分)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两个光斑,分别为甲、乙,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根据这两个光斑( )
A.甲、乙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B.甲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
C.乙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
D.甲、乙均不能被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5.(1分)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6.(1分)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远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相机镜头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7.(1分)如图所示,遮光板A与光屏B平行放置且相距为d.在A的中央挖一直径为d1的圆孔,并在孔内嵌入与孔等大的薄透镜L.现有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遮光板,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为d2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d1d2d1+d2B.d2dd1+d2
C.d1dd1−d2D.d1d2d2−−d1
8.(1分)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光斑。若选取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三个光学器件中的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光斑C比圆孔B大,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能是平板玻璃
C.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9.(1分)一束光线(不经过光心)经凸透镜折射后( )
A.一定能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
B.一定是平行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折射光线总较入射光线会聚些
10.(1分)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11.(1分)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向上飞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B.家庭电路的电路图
C.同名磁极周围的磁感线
D.光经过凸透镜时的前后路径
12.(1分)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不切实际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13.(1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路线总是直的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且是倒立的虚像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4.(1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5.(2分)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不正确的光路图是( )
A.B.
C.D.
16.(2分)照相机照相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必须调节( )
A.镜头与物体的距离B.镜头与底片的距离
C.物体与底片的距离D.以上都不对
17.(2分)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18.(2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透镜方向移动3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 )
A.正立、虚像B.放大、实像C.倒立、虚像D.缩小、实像
19.(2分)观察图甲、乙,你认为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B.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C.眼睛调节的两个极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
D.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0.(5分)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她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清晰的实像。
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她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清晰的实像。
(1)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A/B/C/D)图,其矫正做法是 (A/B/C/D)图。
(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21.(5分)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 (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 。
四、解答题(共1小题,共10分)
22.(10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定放大镜的焦距。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后侧的白纸上出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测得光斑到放大镜的距离为L.通过改变放大镜与白纸间的距离就可知道焦距与L之间的大小关系,请写出你的操作方法、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相应的结论。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
23.(14分)实验探究:
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的儿子在玩镜片时,小孩无意间一只手拿起一个近视片,另一只手拿起一个老花镜,把它们放在一前一后的位置,眼睛对着镜片向远处看。他突然惊叫到:“教堂的塔尖变近了。”根据这个办法,利佩尔席做成了第一架望远镜。
今天我们在这里也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做法,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没有?再想一想如果我们用两个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做实验,又会如何?
24.(14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如果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什么样的眼镜?为什么?
25.(4分)实验室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一个是凹透镜。要区别哪一个是凸透镜,哪一个是凹透镜,不准用手摸镜子,也不能使用专门仪器,请你想一个方法区别这两个透镜。
26.(10分)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 ;
②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③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清晰的实像。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7.(14分)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术你的实验方法。
简要做法: ;
如何判断: 。
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D;2.C;3.B;4.B;5.A;6.D;7.C;8.C;9.D;10.C;11.D;12.B;13.D;14.D;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5.ABD;16.AB;17.BD;18.ABD;19.ABCD;
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0.A;C;B;21.右;在玻片的两侧依次放置光源,观察微生物是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微生物的移动方向可能与泥水中盐的分布有关;
四、解答题(共1小题,共10分)
22.答:增大放大镜与白纸间的距离,如果光斑一直变大,说明焦距小于L;如果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说明焦距大于L.减小放大镜与白纸间的距离,如果光斑一直变大,说明焦距大于L;如果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说明焦距小于L。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
23.答:
(1)当用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时,从远处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折射后,向焦点处会聚,在经过凹透镜时变得发散,人眼逆着发散射来的光线看去,会看到一个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2)用两个同焦距的凸透镜组合时,从远处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处成一倒立缩小实像。实像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距焦点很近的地方,目镜以此为物形成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凹;发散;凸透镜;光屏;
答:阳光聚焦法:把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透镜,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凸透镜,地面上有暗圈的是凹透镜。
放大镜法:透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透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凹透镜。
成实像的方法:在教室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的墙之间,透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凸透镜,不能成像的是凹透镜。
上;同一直线上;7.5;左;缩小;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不能把太阳光聚集在一起而点燃火柴;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