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1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3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4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5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6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9课《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十九 音乐就在你心中/陈钢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十九 音乐就在你心中/陈钢课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获得教养的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196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读遍了祖父和父亲的丰富藏书和他当学徒的书店里的新旧文学和哲学书籍。黑塞自称那几年的学习“较之正规学堂学习收获更大”。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直至一九零四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一九零四年,黑塞和出身瑞士书香门第的玛利亚•贝诺利结婚,婚后移居在瑞士农村的巴登湖畔,专事写作。一九零四——一九一四年是黑塞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克诺尔普》(1915年)都是作者早期重要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在我满三十岁以后,还压根不曾料到,世界上还有着一种如此美妙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一种极富特性的中国人生观和人道精神,它们不仅为我所喜爱和珍视甚至于变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归宿和第二个故乡。早先,除去《诗经》,我对中国文学一无所知;可后来,未曾料到的事情就发生了,通过卫礼贤和其他一些人的翻译,我认识了一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那就是智与善的中国道家的理想。
    《孙子兵法》英文名为《The Art 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已经被译成近30种文字,仅在日本就有近200种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
    应该怎样 读书?读哪些书?
    3、第一段,简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真正的教养”有什么特点?
    问题:(1)“真正的教养”的目的是什么?
    (3)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真正的教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问题:(1)第二段中,有哪些语句与第一段相照应?突出表现了什么?
    (2)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真正的修养的永无止境是本段中照应前文的。“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4、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就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有新的发现。
    (3)第二段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
    (4)第二段中,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三段中,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应该怎样来读?
    (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于杰作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它决不是消遣;不是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不是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要有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心的教养。) 
    (6)第四段中,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7)第四、五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杰作?
    ( ①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5、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2)文章第七段中,为什么强调作品要精读?
    (3)文章第七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问题:(1)第七段中,经典作品能展现出人类怎样的性?
    (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杰作都是相通的。世界各民族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精读是深入经典作品其中的重要手段。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 
    (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五)整体感知、问题探讨这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问题: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作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国外经典文学书籍: 1、《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2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3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4 、《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5 、《变形记》弗兰茨·卡夫卡6 、《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7 、《红与黑》司汤达8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9 、《幻灭》巴尔扎克10 、《毁灭》法捷耶夫11 、《荆棘鸟》考琳·麦卡洛12 、《局外人》阿尔贝·加13 、《名利场》萨克雷14 、《南回归线》亨利·米勒
    15 、《牛虻》伏尼契16 、《漂亮朋友》莫泊桑17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1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19 、《十日谈》卜伽丘20 、《我的大学》高尔基21 、《雾都孤儿》查尔斯·狄更斯22 、《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2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鲍里斯·瓦西里耶夫24 、《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25 、《最后的莫希干人》詹姆斯·费尼莫尔·库26、《简爱》夏洛蒂·勃朗特27、《基督山伯爵》大仲马28、《茶花女》小仲马29、《汤姆叔叔的小屋》斯陀夫人30、《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
    中国经典文学书籍:31、《家》巴金32、《蛙》莫言33、《围城》 钱钟书34、《倾城之恋》张爱玲35、《郁金香》 张爱玲36、《半生缘》张爱玲37、《我这一辈子》老舍38、《月牙儿》老舍39、《正红旗下》老舍40、《昆仑殇》毕淑敏41、《雪山的少女们》毕淑敏42、《白鹿原》陈忠实43、《平凡的世界》路遥44、《长恨歌》王安忆45、《这一辈子》季羡林

    相关课件

    语文拓展模块二十七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拓展模块二十七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优质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回顾课文内容,学习第34段,课堂小结,归纳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六 过秦论(上)/贾谊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六 过秦论(上)/贾谊精品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写作背景介绍,课文时代背景介绍1,走进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概括第三段主要内容,秦王朝的灭亡,《过秦论》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二 废墟的召唤/宗璞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二 废墟的召唤/宗璞获奖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万园之园,图片欣赏,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废墟的召唤,作者简介,本文写作背景,全文可分四个部分,品味赏析语言,由实写到虚写,汶川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