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s=v0t+at2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2.知道v-t图像中的“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并会用此关系推导位移和时间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利用v-t图像求位移
图1
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如图1所示,在图乙中,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s=(v0+vt)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当初速度为0时,s=at2.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与物体的位移相等.( √ )
(2)位移公式s=v0t+at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
(3)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
(4)位移公式s=v0t+at2中v0、a、t始终取正值.( × )
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5 s末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5 s内汽车的位移为________,在汽车速度从10 m/s达到30 m/s的过程中,汽车的位移为________.
答案 20 m/s 75 m 200 m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导学探究 阅读教材48页,体会微元法的基本思想.
图2
如图2所示,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0,在t时刻的速度为vt,加速度为a,利用位移大小等于v-t图线与t轴所围梯形的面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答案 如题图所示,v-t图像中梯形的面积s=(v0+vt)t①
又因为vt=v0+at②
由①②式可得s=v0t+at2.
知识深化
1.位移公式s=v0t+at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中s、v0、a都有方向,应用时必须先选取正方向.一般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a取负值,计算结果中,位移s的正负表示其方向.
3.当v0=0时,s=at2,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s与t2成正比.
一辆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加速行驶,已知汽车的初速度为9 m/s,求这辆汽车在12 s末的速度大小和12 s内经过的位移大小.
答案 21 m/s 180 m
解析 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因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vt=v0+at
s=v0t+at2
代入数据,可得汽车在12 s末的速度为vt=21 m/s
汽车在12 s内发生的位移s=180 m.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0=5 m/s,加速度大小为0.5 m/s2,求:
(1)物体在3 s内的位移大小;
(2)物体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 (1)12.75 m (2)3.75 m
解析 (1)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因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v0=5 m/s,a=-0.5 m/s2
3 s内物体的位移s3=v0t3+at32=5×3 m+×(-0.5)×32 m=12.75 m.
(2)同理2 s内物体的位移
s2=v0t2+at22=5×2 m-×0.5×22 m=9 m
因此第3 s内的位移
s=s3-s2=12.75 m-9 m=3.75 m.
位移公式的应用步骤
1.确定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已知量的正、负,并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
3.根据位移公式或其变形式列式、求解.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量的大小和方向.
针对训练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为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B.物体第2秒内的位移为4 m
C.物体在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
D.物体从静止开始通过32 m的位移需要4 s的时间
答案 D
解析 根据s1=at1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4 m/s2,故A错误.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s2=at22-at12=6 m,故B错误.物体在第3 s内的位移s3=at32-at22=10 m,则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故C错误.物体从静止开始通过32 m需要时间t==4 s,故D正确.
二、v-t图像求位移
导学探究 如果已知物体运动的v-t图像,我们在计算位移时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答案 有,可以通过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
知识深化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可获得的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1)由图像可直接读出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图线与纵轴的交点(截距)表示初速度.
(2)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
(2020·鸡泽县期中)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火箭在40 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 000 m
C.火箭经过120 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 s到达最高点
答案 B
解析 由v-t图像可以看出速度方向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故A、C错误;火箭一直向上运动,在120 s时达到最高点,此时位移h=×120×800 m=48 000 m,故B正确,D错误.
针对训练2 (2020·合肥九中月考)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5所示,该质点( )
图5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第1秒末和第3秒末的位置相同
D.在前6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答案 C
解析 第1 s末速度方向未发生改变,第2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A错误;1~3 s内加速度不变,B错误;由图像可知第1 s末和第3 s末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相同,C正确;4 s内正向位移和负向位移相等,第4 s末回到出发点,即前4 s内的位移为零,则前6 s内发生的位移等于4~6 s内的位移,不为零,故D错误.
1.(位移公式的应用)(2020·合肥六校联考)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司机突然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50 m B.144 m C.25 m D.16 m
答案 C
2.(位移公式的理解)(多选)(2020·南昌市安义中学联考)一辆汽车在某段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的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s=20t-2t2,s与t的单位是m和s,则该汽车( )
A.运动的加速度是-2 m/s2
B.第1 s内的位移是18 m
C.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18 m/s
D.前6 s内的位移是50 m
答案 BD
解析 由s=20t-2t2可得:v0=20 m/s,a=-4 m/s2,故A错误;把t=1 s代入s1=20t-2t2得s1=18 m,B正确;前2 s位移s2=(20×2-2×22) m=32 m,== m/s=16 m/s,C错误;汽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总===5 s,前6 s位移s6=s5=(20×5-2×52) m=
50 m,D正确.
3.(v-t图像求位移)如图6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图6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在t=2 s时到达最远点,2~3 s静止,7 s时回到出发点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即速度方向未变,0~2 s做匀加速运动,2~3 s做匀速运动,3~7 s做匀减速运动,D错;由v-t图像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可知,t=1 s时的加速度a1== m/s2=1.5 m/s2,A错;t=5 s时的加速度a2== m/s2=-0.75 m/s2,即5 s时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B对;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3 m,C错.
4.(位移公式的应用)(2020·黄陵中学期末)一滑块从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试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第4 s末的速度大小;
(3)运动后7 s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 (1)1.2 m/s2 (2)4.8 m/s (3)29.4 m
解析 (1)由a=得,物体加速度为a==1.2 m/s2.
(2)第4 s末的速度为v4=at4=4.8 m/s.
(3)运动后7 s内的位移s=at72=29.4 m.
考点一 位移公式s=v0t+at2的应用
1.(2021·宝鸡市高一检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s=24t-1.5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 s B.8 s C.16 s D.24 s
答案 B
2.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 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3节 B.6节 C.9节 D.12节
答案 C
解析 设一节车厢长为L,这列火车共有n节车厢,
则L=at12,nL=at22.
将t1=2 s,t2=6 s代入上面两式解得:n=9,选项C正确.
3.(多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C.第2 s内的位移为4 m
D.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2
答案 AD
解析 由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知,第1 s内的平均速度==2 m/s,A对.由s=at2得,加速度a== m/s2=4 m/s2,D对.第1 s末的速度vt=at=4×1 m/s=4 m/s,B错.第2 s内的位移s2=×4×22 m-×4×12 m=6 m,C错.
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此物体( )
A.第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1 m
B.第一秒末的速度是1 m/s
C.第一秒初的速度是1 m/s
D.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 m/s
答案 B
解析 第一秒内通过的位移s=at2=×1×12 m=0.5 m,故A错误.第一秒末的速度vt=at=1×1 m/s=1 m/s,故B正确.第一秒初的速度为0,故C错误.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0.5 m/s,故D错误.
5.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当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升空.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 600 m,所用时间为40 s,若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
A.a=2 m/s2,v=80 m/s
B.a=2 m/s2,v=40 m/s
C.a=1 m/s2,v=40 m/s
D.a=1 m/s2,v=80 m/s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s=1 600 m,t=40 s,由位移公式s=at2,可得a== m/s2=
2 m/s2,则v=at=80 m/s.故选A.
6.(2020·合肥九中月考)一辆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以15 m/s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从刹车开始计时,求:
(1)汽车2 s末的速度大小;
(2)汽车经4 s的位移大小.
答案 (1)5 m/s (2)22.5 m
解析 (1)v2=v0+at2=[15+(-5)×2] m/s=5 m/s.
(2)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t== s=3 s,
4 s>3 s,所以4 s时,汽车速度已经减为零,
4 s内位移与3 s内位移相同,
s4=s3=v0t3+at32= m=22.5 m.
考点二 v-t图像求位移
7.如图1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物体( )
图1
A.初速度为0
B.2 s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
C.5 s内的位移为0
D.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0=5 m/s,末速度vt=0,由公式vt=v0+at可得a==-1 m/s2,A、D错误.由题图知,2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B正确.由于5 s内v-t图像中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不为零,所以C错误.
8.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2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0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 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2
A.x=3 m B.x=8 m
C.x=9 m D.x=0
答案 A
解析 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质点的位移,由v-t图像可知,在0~4 s内图线位于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为正,s1= m=6 m,在4~8 s内图线位于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质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其位移为负,s2=- m=-3 m,则8 s内质点的位移为:s=s1+s2=6 m+(-3 m)=3 m,则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3 m,故A正确.
9.(多选)(2020·汪清六中期末)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3所示.则关于物体在前
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物体在第6 s末改变运动方向
B.前8 s内的位移为16 m
C.第6 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第4~6 s内与第6~8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AC
10.(2020·烟台市期末)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4所示.关于这个质点在0~3 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第3 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B.质点3 s内通过的路程为3 m,而位移为零
C.第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D.质点在第1 s内的加速度大小比第2 s内的加速度大
答案 B
解析 0~1.5 s质点向正方向运动,位移为s1=1.5 m;1.5~3 s质点向负方向运动,位移为s2=-1.5 m,整个过程3 s内位移为零,路程L=1.5 m+1.5 m=3 m,故A错误,B正确;1~2 s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故C错误;由图像斜率可得1 s内加速度比第2 s内加速度小,故D错误.
11.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 B. C. D.t
答案 B
解析 由位移公式得s=at2,=at′2,所以=4,故t′=,B正确.
12.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 s内的位移为19 m,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1.9 m/s2 B.2.0 m/s2
C.9.5 m/s2 D.3.0 m/s2
答案 B
解析 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
前10 s的位移s1=at102,
前9 s的位移s2=at92,
故第10 s内的位移s=s1-s2=19 m,
代入数据解得a=2.0 m/s2.
13.(2020·北京市石景山期末)类比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学习了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如图5所示分别是甲、乙两个物体静止开始做某直线运动时的v-t图像、a-t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甲物体在5 s末回到了出发点
B.甲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9 m
C.乙物体在1 s末的速度是1 m/s
D.乙物体在4 s末的速度是2 m/s
答案 C
解析 题图甲中物体运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5 s末物体没有回到出发点,A错;由题图甲面积可得5 s内物体位移为8 m,B错;由题图乙a-t图像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v,所以1 s末物体速度为1 m/s,4 s末速度为7 m/s,故C正确,D错误.
14.(多选)(2020·黄冈市高一期末)某人骑自行车以5 m/s的初速度匀减速骑上一个长为30 m的斜坡,加速度大小是0.4 m/s2.则( )
A.他不能到达坡顶
B.他到达坡顶需用10 s时间
C.他到达坡顶需用15 s时间
D.他到达坡顶时的速度为1 m/s
答案 BD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s=v0t+at2,可得30=5t-×0.4t2,解得:t1=10 s,t2=15 s(舍去,因为若斜坡足够长,他经过t==12.5 s,速度减为零),故A、C错误,B正确;他到达坡顶的速度为vt=v0+at=5 m/s-0.4×10 m/s=1 m/s,故D正确.
15.一辆汽车以v0=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过2 s速度变为6 m/s,若将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从开始刹车起,汽车在6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
(2)汽车静止前2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答案 (1)25 m (2)4 m
解析 (1)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
a== m/s2=-2 m/s2,
则汽车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
t0== s=5 s<6 s.
则6 s内的位移等于5 s内的位移:
s=v0t0+at02=10×5 m+×(-2)×52 m=25 m.
(2)将汽车的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在静止前2 s内的位移:
s′=a′t′2=×2×22 m=4 m.
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共15页。
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本章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本章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弹力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弹力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