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2 电铃响叮当教案
展开基本信息
名称
《电铃响叮当》
执教者
李鸿蓓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教材分析
《电铃响叮当》一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中的第五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常见的能量、知道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制作电磁铁,发现电能产生磁,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二、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三、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与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三年级研究磁铁的性质、认识电路以及六年级上一课时学习“能量的转化”等相关知识。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在通电的状态下具有了磁铁的一些性质,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电磁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探究,是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科学认识的关键。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从中年级段开始由教师由扶到放逐渐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由于学生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把握不好定量与变量的关系,从而影响实验预期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指导要求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电磁铁在通电和断电时出现的现象,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并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3.能猜测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研究系列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难点
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让学生明白电磁铁与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自主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活动:
1.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首先让学生制作一个电磁铁,这是研究电磁铁的前提条件,一节电池、导线、大钉子可以组合成简易的电磁铁装置。电磁铁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测试磁性。
2.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度、线圈缠绕的匝数有关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仍采用“假设与搜集证据”、“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来完成探究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强调的是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分析。
3.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主要可以采取让学生交流、资料共享的方法,认识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认识到电磁铁为人们的工作带来的巨大方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
1. 教师出示材料:一个透明杯子,杯子底部有一堆小铁钉。
提出问题:不用手接触杯子和铁钉,怎么把这些小铁钉一次全部取出来?
2.在学生说出用磁铁吸引铁钉的办法之后,教师出示一块磁铁,演示吸铁钉。
继续提问:现在不能用任何物体接触钉子,怎样把这些小铁钉一次全部放下去?
3、教师:在不能接触铁钉的前提下,要想完成任务,我们可以想办法让磁铁的磁力消失。可是老师手里的这块磁铁不会听从我们的命令接受指挥,所以我们今天就来重新制作一种“听话”的磁铁。
学生提出用磁铁吸铁的办法。
学生思考让铁钉下落的办法。
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相关的旧知识加以联系,产生新的研究问题,任务自主驱动,指明探究方向。
二、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制作电磁铁。
12分钟
1.出示制作材料,并介绍说明:制作新磁铁需要用到长铁钉、电线、安装电池的电池盒、开关、大头针。
2.学习制作方法并观察实验现象 (观看课件)
(1)将电线沿着一个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绕在钉子上,电线两端各留出5-10厘米的长度。数一数电线在钉子上缠绕的圈数。
(2)连接电池盒与开关。
(3) 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记住你的装置吸起了几根大头针。
(4)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5)在实验时还要注意: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电池不但会发热,还会损坏。
3.讨论交流: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装置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种装置通电后能够吸引铁钉(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各组制作的装置吸起铁钉的个数各不相同。
4.认识电磁铁构造
师:缠绕在铁钉上的电线通电后,能使铁钉产生磁性,我们为这种装置取一个名字,叫做电磁铁。(板书课题)
铁钉在电磁铁中叫做铁芯,还可以是铁棒等其它铁制材料。缠绕成一圈一圈的电线在电磁铁中叫做线圈,一圈叫做一匝,电磁铁就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认识实验材料
学生按照要求组装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汇报实验结果。
为装置命名
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制作电磁铁,通过实验观察电磁铁在通电和断电时出现的现象,初步了解电磁铁的磁性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的转化,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结构,为后面环节学生推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做铺垫。
三、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0分
1.提出问题:大家制作的电磁铁可以通过通断电流加以控制,但是每个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铁钉的个数是不同的,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呢?
2.猜想与假设: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池数量、线圈匝数)
3.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从猜想入手,设计实验方案,提示:采用对比实验,两组实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如线圈的匝数),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4.实验验证。
分小组按各自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测。
5.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方法和结果,在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发言。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内交流评价各自的实验方案,然后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3.记录表格中。
学生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各组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同的问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了对比实验的要点:控制好一个变量,突破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知道了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和电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四、认识电磁铁的用途。
5分钟
由于电磁铁的磁力可以人为控制,在生产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主要运用于(图示:电铃、电磁起重机、电话机、电动机、机电器等电器设备上),它还运用于磁悬浮列车上。
观察思考。
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拓展。
比较磁铁与电磁铁,试着用研究磁铁性质(两端磁力最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的方法检验电磁铁是否具备类似的性质。
课后探究
启发学生将探究磁铁性质的方法应用于电磁铁性质的研究,挖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与“科学探究”这一主题展开,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为主线,具体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利用磁力装置吸引铁制物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相关的旧知识加以联系,产生新的研究问题:制作一种可以控制磁力的装置,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强化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通过观看课件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训练重点,当然也是难点,由于有的学生把握不好定量与变量的关系,实验预期的目标较难达成。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感官知觉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所以先引导学生明确了对比实验的要点:控制好一个变量。为学生设计实验计划和具体实验做了铺垫。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起初的教学设计中,我只提供给实验小组一根长电线,学生从开始制作电磁铁,都主动尽量增加线圈缠绕匝数,实验验证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时,必须把开始的实验设计拆除再进行第二个对比的实验,容易耽误实验时间,影响教学的进度,于是我改为每个小组先提供一根略短一些的电线,另外再准备一套电磁铁制作材料,其中包括同样粗细的铁钉与一根比较长的电线,提供给需要的小组使用,有效地提高实验效果和教学效率。学生实验中,电磁铁总处于通电状态,耗费电能。因此在材料中加上开关,就能解决控制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状况出现,为学生组装电路提供方便。
三、反思电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升华。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只有将科学课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科学课的真正价值。通过电磁起重机、电铃与磁悬浮列车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电磁铁的其它用途,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完本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在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影音资料与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实验的教学特点与方法,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区别。
二、教师努力扮演好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角色,处理好“教、扶、放”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搭设支架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要探究的内容和预定的教学目标中。
三、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去实验、去探索、去分析、去交流、去总结,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意见,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四、重视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学生已经在不同学段了解了有关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并在前面“种子的萌发”、“发霉”等实验中进行过完整设计与实践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能够比较顺利地遵照对比实验的相关要求去执行的实验时能够比较顺利地遵照对比实验的相关要求去执行;同样在探究电磁铁性质的活动中,也提示学生结合有关磁铁性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比较、检验电磁铁的性质,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新知识。
虽然《电磁铁》一课教学效果良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困难与不足:
一、电磁铁这一装置是学生不太了解的,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认识电磁铁、了解其性质是很抽象、难度比较大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制作简易电磁铁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减小认知难度。
二、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如何使教学变得生动灵活、张驰有度,教师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存在指导不到位、不够简练、不能一语中的等问题。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及探究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还需要不断去探索、去实践。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电铃响丁当∣冀教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电铃响丁当∣冀教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目标,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六年级上册9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9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19 美丽的星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六年级上册19 美丽的星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