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设计《兼爱》 第二课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349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设计《兼爱》 第二课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349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7 兼爱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教学设计
课题 | 《兼爱》 | 单元 | 一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高一 |
学习 目标 | 1.积累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 ||||||
核 心 素 养 |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体味中,理解墨子思想、说理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 ||||||
重点 | 反复体味中,理解墨子思想、说理方法。 | ||||||
难点 | 反复体味中,理解墨子思想、说理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同学们,有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它叫做——(墨)守成规,它讲的是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的故事。墨子除了是一位善于守城的能工巧匠、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身微贱的草根思想家、政治家,他杰出的思想就是“兼爱非攻”,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兼爱》这篇文章。 | 回答老师的提问,回归所学内容,带着情境,走入本课。 | 整合之前所学知识,创设情境带着情境,走入本课。 |
讲授新课
| 研读赏析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研读第一段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研读第二段 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 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墨子认为天下乱象有: 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 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 贼人以利其身,是乱; 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 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 研读第三段 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 则天下治”的观点。 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 研读第四段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合作探究 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 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 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 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 《兼爱》中,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本文的写作特色 意质而语显 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 逻辑严密,明辨是非。 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 逻辑严密,明辨是非。 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 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在儒家心中,君子最爱的首先是双亲,其次是民众,最后是万物。对于民众而言,施以仁德便可,亲爱留给自己的血亲。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 课堂练习 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D ) A.子自爱,不爱父 B.贼爱其身,不爱人 C.凌万顷之茫然 D.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定语后置句) B.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判断句) C.皆起不相爱。 (状语后置句) D.当察乱何自起? (宾语前置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2、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 拓展提高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鄄城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鄄城人。 非攻:?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 作业布置 随笔:请就“‘仁爱’与‘兼爱’哪个更普适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发表你的看法。
|
研读赏析文本
学生先说内容,教师再指导。
课堂上进行班级检测。
拓展“墨家”与“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生发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
教师鼓励。
理解文本的内容,理解文本的论证过程。
检测本节课所学内容。
拓展学生知识 面。
完成作业
|
课堂小结 | 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
板书 | 兼 爱 第一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 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 第二段: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重在理解这一节课的论证过程、 | 及时总结,要点提示。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学设计,共30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墨子,诵读文本,理清结构,写作特色,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定位,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技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