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五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五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6g氧化镁
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有关NaClO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有机化合物B.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它是由3个原子构成的D.NaClO在水溶液中会产生硫酸
3.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该反应的是化合反应
4.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关于甲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醇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甲醇分子中质子总数等于电子总数
D.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5.6g
B.D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A和B两种物质质量比为1:2
6.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
B.没食子酸由7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5个氧元素组成
C.没食子酸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D.没食子酸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7.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其根本原因是这三种物质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在常温下分解
D.都含有氧元素
8.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2gH2和32gO2反应生成34gH2O
C.12gC和32gO2反应生成44gCO2
D.8g氢气与1g氧气反应生成了9g水
9.图是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CO2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可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从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残余物中回收的二氧化锰,仍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11.在某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物甲、丙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
12.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如图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
(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种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3)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原子种类不变;②分子种类不变;③原子数目不变;④分子数目不变;⑤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3.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当前,人类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排放出SO2、NO2等有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SO2、NO2会发生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
(3)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4)瓦斯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有害气体的总称。近年来多次发生瓦斯爆炸事件,已成为煤矿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瓦斯属于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14.一定条件下,a,b,c,d 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参加反应的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1:2
B.x的取值范围:0≤x≤30
C.x+y=65
D.当y≤20 时,该反应一定是_____反应
15.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9g,完全燃烧后生成9g H2O,则混合物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B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___________;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
(3)A物质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写出比一个水分子少两个质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
17.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_______。
(3)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会使煤充分燃烧,原因是_______。
三、简答题
18.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它的新方法,原料之一是NaClO2,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图:
(1)二氧化氯的化学式是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从宏观上看甲和乙两种物质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是_____.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19.结合下列图示的信息,回答:
(1)①、②、③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
(2)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3)A、B、C、D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
(4)②对应的碱与①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0.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〇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1)图一微观模型所表示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2)变化Ⅰ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_____。(写出一项即可)
(3)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
21.钛(Ti)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现有5种含钛元素的物质: Ti、TiO2、Ti2O3、TiClx、K2TiO3。回答下列问题:
(1)Ti2O3读作_____________。
(2)TiClx中Ti的化合价是+4,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___。
(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上述5种钛元素物质,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有_____。 (填选项)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碱 D 盐
(4)已知Ti2(SO4)3溶于水,溶液呈紫色。Ti2O3(紫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溶于硫酸,生成Ti2(SO4)3。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2.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NO2属于______(填“酸”或“碱”或“盐”)。
(2)阿斯巴甜中含有______种元素。
(3)B-胡萝卜素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
(4)1kg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g,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其使用标准。
(5)“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4
8
3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4
0
3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名称
亚硝酸钠
阿斯巴甜
B-胡萝卜素
环七糊精
化学式
NaNO2
C14H18O5N2
C40H56
(C6H10O5)7
类别
防腐剂护色剂
甜味剂
着色剂营养强化剂
增稠剂
最大使用量(每1kg)
腊肉0.15g
膨化食品0.5g
淡奶油0.02g
胶基糖果20.0g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元素是宏观概念,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镁与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则24g镁和16g氧气恰好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24g +16g =40g氧化镁,此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择D。
2.B
【详解】
A、NaClO中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B、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 x+(-2)=0,得x=+1价,选项说法正确;
C、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D、NaClO中不含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溶液中不会产生硫酸,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B
【分析】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待测=6.4+3.2+4.0+0.5-2.56-7.2-0.5=3.84。
ab反应前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c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
【详解】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4g,错误。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生成物c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等于反应物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正确。
D、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故选B。
4.A
【详解】
A、从图中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所以1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甲醇分子中质子总数等于电子总数,正确。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和H2O,正确。
故选A。
【点睛】
5.C
【分析】
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所以2g+4g+8g+3g-6.4g-3g=7.6g,所以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7.6g,错误;
B、D物质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有可能为催化剂,也有可能不参与反应,不一定一定为催化剂,错误;
C、C物质质量全部反应完,属于反应物,A和B质量均增加,属于生成物;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正确;
D、B物质质量增加2.4g,A物质质量增加5.6g,反应中A和B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3,不是1:2,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此类问题即可。
6.D
【详解】
A、氧化物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没食子酸含C、H、O三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没食子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只分种类,没有个数说法,故选项错误;
C、没食子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含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D、没食子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种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氯酸钾、高锰酸钾需要加热才能分解,选项说法不正确;
D、物质由元素组成,三种物质都含氧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C
【分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可用其来解释一些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详解】
A、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此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2gH2只能和16gO2反应生成18gH2O,所给条件下,氧气过量,不符合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符合质量守恒,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此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 1gO2只能和0.125gH2反应生成1.125gH2O,所给条件下,氢气过量,不符合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故选C。
9.B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打开弹簧夹后,烧杯的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偏小,所以不能用此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天平保持平衡,可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0.D
【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加快反应的速率错误,也可以减慢,故选项错误;
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C、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D、因为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从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残余物中回收的二氧化锰,仍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丁是反应物。
【详解】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12.
(1)3
(2)2CO+2NO2CO2+N2
(3)①③⑤⑥
【分析】
(1)
由图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后的新物质有氮气和二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都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即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3种氧化物,故填3。
(2)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O+2NO2CO2+N2。
(3)
①由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②由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③由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选项正确;
④由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⑤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⑥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选项正确,故填①③⑤⑥。
13.石油 NO 温室效应 混合物 CH4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硫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1个氮原子乙1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即X的化学式为NO,故填NO。
(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排放量增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4)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一些气体,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14.C 化合
【详解】
A.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10g-0=10g,参加反应的d 的质量=15g-10g=5g,所以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与 d 的质量比为10g:5g=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x可以大于30,例如当a是生成物时x>3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y=30+20+(10+5)=65,该选项说法正确;
D.当y=20时,b是催化剂,或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c、d的质量减少,所以c、d是反应物,则a物质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当y<20时,反应后b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c、d的质量也减少,也是反应物,反应物是三种,那么只有a是生成物,生成物只有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15. 4.8
【详解】
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生成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与乙醇和乙醛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相等,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乙醇与乙醛的总质量为9g,则该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为,乙醇和乙醛的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相等的,都为2:1,即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固定值,即:,所以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6.
(1)
(2)一氧化氮分子,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分子
(3)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每种分子均由不同种(或两种)原子构成
(4)O2-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N、O的个数分别是3、2、5,生成物中含C、N、O的个数分别是2、2、3,故生成物中还应补充1个C、2个O,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应补充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 ;
(2)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氮气分子和2个二氧化碳分子,其中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未参与反应,故发生改变的粒子是一氧化氮分子,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分子;
(3)
A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每种分子均由不同种(或两种)原子构成,故A物质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4)
一个水分子含2+8=10个质子,比一个水分子少两个质子的离子是氧离子,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O2-。
17.CH4+2O2CO2+2H2O 天然气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
【详解】
(1)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3)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能够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促进煤充分燃烧,故填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
18.ClO2 +4 甲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而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详解】
(1)二氧化氯中有氯、氧两种元素,且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氯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先读的后写,化学式为ClO2;其中O为﹣2价,设:Cl元素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
(2)根据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3)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为: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一个氯气Cl2分子,由一个钠原子、一个氯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NaClO2分子;生成物的分子为:由一个氯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ClO2分子,一个钠原子、一个氯原子构成的NaCl分子;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为Cl2+2NaClO2=2ClO2+2NaCl。
【点睛】
根据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微观模型图,可判断分子的构成,由分子的构成可确定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① 26.98 D B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详解】
(1)碳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填:①。
(2)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3)A、B、C、D中,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B的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4)②对应的碱是氢氧化钠,①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0.60% 升高温度 2SO32SO2+O2;
【详解】
(1)由图一中分子的结构可知:图一表示的物质是SO3,则其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
(2)从图可以看出,变化Ⅰ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3)由图示可知分解反应的变化前是SO3,变化后的物质是SO2和O2,方程式为2SO32SO2+O2。
21.三氧化二钛 4 C 紫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 Ti2O3+3H2SO4=Ti2(SO4)3+3H2O。
【详解】
(1)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Ti2O3读作三氧化二钛;
(2)氯元素显-1价,TiClx中Ti的化合价是+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4)+(-1)×4=0,x=4;故填:4;
(3)Ti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TiO2、Ti2O3都有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K2TiO3、TiClx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没有碱类物质,选C;
(4)Ti2O3(紫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与硫酸反应生成Ti2(SO4)3和水,观察到紫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O3+3H2SO4 Ti2(SO4)3+3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物的读法、物质的分类、熟悉酸碱盐的定义、有关化合价的计算等,难度不大。
22.盐 4 5:7 符合 不正确,在规定标准内使用,利大于弊
【解析】
【详解】
(1)NaNO2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盐;
(2)阿斯巴甜中含有碳氢氧氮 4种元素;
(3)B-胡萝卜素C40H56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40:56=5:7;
(4)1kg某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g,小于20.0g的标准,所以符合其使用标准;
(5)“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不正确,在规定标准内使用,利大于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五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五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五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