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262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262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262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同步练习(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使用的的凸透镜焦距为16cm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放大倒立的实像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2.下列光现象中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①钢笔“错位”②山的“倒影”③水中“折筷”④墙上“手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在公园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拱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D.湖边的红花因为能吸收红色光所以是红色4.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图是其结构示意图,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5.小明在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图所示是用作图方法说明重新看到硬币原因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6.如图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手机扫码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C.手机摄像头拍照时成的是虚像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B.北京故宫日晷上的影子C.桥在水中形成 “倒影”D.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的光带8.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9.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形成原因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C.景物在车后视镜的像 D.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10.下面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演员对镜化妆 B. 手影游戏C. 用放大镜看邮票 D. 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11.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段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C.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远处物体的清晰像应该是倒立的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端向外拉12.关于光现象的相关知识:①小孔成像,皮影戏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②湖水中出现“鱼在云中游”的奇异现象,水中的“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造成的;③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④红外线可用来测体温,紫外线可用来灭菌。上述判断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13.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现象所涉及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夜晚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清澈的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C.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在教室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课桌上的书,是由于光照到书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如图中的( )A. B. C. D. 二、填空题1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用到的器材:凸透镜、_____、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要能正确的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_____、评估和交流。16.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__镜的作用, 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1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某同学的近视眼镜的焦距为25厘米,他眼镜的度数为____度。18.地球的自转让我们每天能看到“日出”和“日落”现象。由于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太阳光通过密度均匀的大气层会发生______,如果没有这层大气,我们看到的日出将______(“提前”或“推迟”)。19.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看到了硬币的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现象,小明看到的硬币的像在硬币实际位置的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20.小亮手中有三个直径相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A、B、C,分别由玻璃、塑料制成,小亮用正确的方法分别测出了它们的焦距,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凸透镜的材料和______有关,其中会聚能力最强的是______(选填“A”、“B”或“C”)。如果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凸透镜ABC材料玻璃玻璃塑料形状
焦距10cm5cm7cm 三、计算题21.王伟同学眼鏡度数是400度,他眼鏡焦距为多少cm?22.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请你利用所学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数学知识,计算该凸透焦距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3.爱好摄影的小权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对如图所示的两张同一个场景的两张照片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结合你学到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小权同学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说明需要控制的变量.24.小明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便于让像承接在______。(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3)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4)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填符号)。25.如图所示,蜡烛从距凸透镜外的A点出发,沿主光轴经B、C到达D点,当它移动到B 点时,所成的像正好与烛焰等大,已知AB=BC=CD=10厘米,在如图中简略地画出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
参考答案1.D【详解】A.物距等于像距等于16cm时,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所以焦距为8cm,故A错误;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故B错误;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错误;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故选D。2.A【详解】①玻璃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玻璃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②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③水中“折筷”,是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④“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故A正确。故选A。3.D【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平静水面上拱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鱼,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湖边的红花因为能反射红色光所以是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C【详解】太阳光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进入人眼,人可以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选C。5.C【详解】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硬币时,硬币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A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线方向错误,故AB错误;C.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确;D.光线的方向正确,折射光线没有发生偏折,故D错误。故选C。6.D【详解】A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C错误;B.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D.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摄像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D正确。故选D。7.C【详解】A.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A不符合题意;B.日晷是根据影子的变化计时的,因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的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A【详解】A.“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牛顿设计的“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是凹面镜,目镜是凸透镜;故A错误,符合题意。B.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越大,会聚的光线越多,形成的像就越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对同一物体来说,它对人眼的视角越小,我们看见物体越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9.D【详解】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景物在车后视镜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C【详解】A.演员对镜化妆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游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看邮票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详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是外界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半透明纸相当于光屏,像成在半透明纸上,人在A段就可以看像是否清楚,故A不符合题意;B.来自外界物体的光进入凸透镜的越多,所成像就越亮,故应把B段朝着明亮的室外,A段朝着较暗的室内,故B不符合题意;C.由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在清晰的观察近处的物体时,像距较大,再看远处的物体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要缩短A、B间的距离,即把B段向内推,以减小像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A【详解】①小孔成像,皮影戏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正确;②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空中的白云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看到的湖水中鱼在水中游,是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②错误;③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故③正确;④红外线有热效应,可用来测体温,紫外线可用来灭菌,故④正确,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3.C【详解】A.夜晚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清澈的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是由光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引起的,故B错误;C.雨后的彩虹,空气中的小水珠对光进行折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D.在教室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课桌上的书,是由于光照到书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故选C。14.A【详解】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又因所成的像位于物体的后方,是放大镜的原理。故选A。15.光屏 分析论证 【详解】[1]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用到的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等,光屏用来成像。[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要能正确的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这也是探究实验需要完成的几个步骤。16.放大(凸透) 虚像 【详解】[1]球形鱼缸可看作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放大镜)。[2]球形鱼缸相当于放大镜,则看到的时鱼的正立、放大的虚像。17.厚 前面 凹透镜 400 【详解】[1][2][3]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较强导致的,因此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4]我们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平时说的眼镜片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某同学的近视眼镜的焦距为25厘米,即0.25m,其倒数为4,则他的眼睛的度数为4×100=40018.折射 推迟 【详解】[1][2]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光通过密度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即会早看到日出,若没有大气层,那么日出会延迟。19.折射 上方 【详解】[1][2]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即硬币像在硬币实际位置的上方),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20.形状 B 显微镜 【详解】[1]A、B凸透镜对比发现,材料相同时,形状不同,焦距不同;A、C凸透镜对比发现,形状相同时,材料不同,焦距不同。[2]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故A、B、C三个凸透镜会聚能力最强的是B凸透镜。[3]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图像可被放大的倍数更大,所以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显微镜。21.25cm【解析】【详解】因为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焦距;22.8cm<f<15cm【详解】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可得30cm>2f即f<15cm又因为f<16cm<2f可得8cm<f<16cm综上可得8cm<f<15cm。答:该凸透焦距的取值范围是:8cm<f<15cm。23.见解析【解析】分析:照相机成像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一场景的两张照片大小不同,可能是由于拍摄的同学与景物的距离不同造成的,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像的大小跟物距是否有关?实验器材:透镜、光具座、光屏、点燃的蜡烛.控制的变量:透镜的焦距、物的大小.故答案为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像的大小跟物距是否有关?实验器材:透镜、光具座、光屏、点燃的蜡烛.控制的变量:透镜的焦距、物的大小.【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距、像距、物体、像大小之间的关系.24.光屏中心 缩小 照相机 变大 B 【详解】(1)[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便于所成的像在光屏中间。(2)[2][3]如图甲所示,物距为50cm,在2倍的焦距外,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照相机。(3)[4]小明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像距和物距都变大。(4)[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故不可能是B。25.【解析】解答:当把蜡烛移动到B 点时,所成的像正好与烛焰等大,则物距u=2f,由图知物距大约为30cm,则焦距大约为15cm,焦点为F;蜡烛在A点时,即蜡烛处于2倍焦距之外;由烛焰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为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