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24分〕,阅读理解〔2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以下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诺贝尔〔nuò〕 颁发〔bān〕 逝世〔shì〕 卓有成效〔zhuó〕 B. 渗透〔cān〕 授奖〔shòu〕 巨款〔kuǎn〕 即日〔jí〕
C. 瑞典〔ruì〕 挪威〔nuó〕 疗法〔liá〕 仪式〔yí〕 D. 遗嘱〔zhǔ〕 拨款〔bō〕 奉献〔gòng〕 荷兰〔hé〕
以下各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频有建树。 B. 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的各国议会联盟。
C.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创造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创造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颚收入。 D.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以下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的功绩。〕
4.以下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模糊。
B.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C.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奉献的人。〞
给以下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创造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创造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创造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顸重要的“住〞,能够有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 ①④③②⑤⑥ B. ⑥①④⑤②③ C. ①④⑤②③⑥ D. ⑥①④③②⑤
6.综合性学习。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奉献,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拟开展一次“走近屠呦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加并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中,刘敏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国内立刻展开新一波“诺奖效应〞。这位80多岁老太太的相关信息立即占据国内各大新闻网站头条。[B]屠家在浙江宁波的旧宅昔日门庭冷落,如今人气迅速飙升,不少游客专门前来拍照留念。[C]据悉,屠呦呦是获得首位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而且没有任何海外求学经历,甚至不会英语。对于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只用“国外尊重中国的原创创造〞一语带过,并叮嘱亲戚“不要宣传〞。
①[A]处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1 〞改为“ 2 〞。
②[B]处画线句语意重复,可将“ 3 〞一词删去。
③[C]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可以调整为: 4 。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下面漫画标题?差距?的含义。
〔3〕.假设你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屠呦呦,你会怎样设计问题?
二、阅读理解〔26分〕
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奉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创造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创造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局部。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t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羡慕之情。
D.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
〔3〕概括第②段的内容和作用。
〔4〕你认为这那么消息的背景局部可以删去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21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揭发现,虽然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 阅读时长的一半。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 ,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1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到达97.20分钟,远超2021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到达94.11%,其中成年人到达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到达53.41分钟。
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局部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假设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快乐,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根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 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 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
导致浅薄化。阅读是否浅薄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浅薄。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修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那么难以逆转。
〔1〕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
A.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根底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 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21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 阅读时长。
D.2021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以下关于2021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局部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以下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浅薄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开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局部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解析】【分析】B项改为:渗透〔shèn〕。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区分读音。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2.【解析】【分析】A改为:颇有建树。
B改为:仲裁。
C改为:巨额。
故答案为:D
【点评】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解析】【分析】颁发,在这里是授予的意思。不是“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故答案为:A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解析】【分析】将“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即可。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尤其是逗号、顿号、分号间的区别,另外不要将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弄混淆,引号的用法中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同时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解析】【分析】④③围绕“火药〞写的,②⑤围绕“指南针〞写的,正好照应第①句中的“率先创造了火药和指南针〞。而且④③和②⑤都是用不是……而是……的关联词连接的句子。第⑥句属于总结。故排序应为①④③②⑤⑥。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6.【解析】【分析】〔1〕【A】“展开〞和“效应〞搭配不当,应将“展开〞改为“效应〞。【B】“飙升〞就含有迅速的意思,应删去“迅速〞。【C】语序不当,应将“获得〞和“首位〞调换位置。
〔2〕比照这两幅漫画,可以看出这两幅漫画都画一只大手和一个人,所不同的是40年前那只大手高高地遮蔽在人的头顶;右边的这幅漫画是那只大手托举这这个人,同时托举着的还有假设贝尔奖。联系材料屠呦呦获奖后人气飙升的事实,可以看出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一个人没有获得荣誉之前什么都不是,获得荣誉后就会被人捧在手里。
〔3〕能围绕“屠呦呦〞获奖这件事进行提问,要提出大家都比拟关心的问题,语言要简洁、明确。如:您获奖后有什么感悟?您获奖以后还有什么新的目标。
故答案为:(1)【A】展开 引起【B】迅速【C】据悉,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
(2)一个人没有获得荣誉之前什么都不是,获得荣誉后就会被人捧在手里。
(3)您获奖后有什么感悟?您获奖以后还有什么新的目标。
【点评】(1)此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2)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以及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理解漫画内容,然后在此根底上思考漫画表达的深层意思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3)此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答题是要注意围绕中心事件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语言要简洁。
二、阅读理解〔26分〕
7.【解析】【分析】(1)ABD表述正确。C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崇高的敬意。
(2)颁奖的时间: 1901年12月10日;颁发者和颁奖机构: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奉献的人
(3)这段话分别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德国的贝林 法国的普吕多姆的国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奉献。这些内容都是真实的,充分表达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结合背景的内容分析这段话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 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别离〔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这样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故答案为:(1)C
(2)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3) 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奉献,这些都充分表达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第四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别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根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根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比照,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 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作用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作用应从新闻的准确性的角度考虑。
(4) 此题考查分析新闻背景及其作用的能力。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开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介绍背景, 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开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8.【解析】【分析】〔1〕根据文章中的“虽然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 阅读时长的一半 〞 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 。
〔2〕根据“2021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到达97.20分钟,远超2021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 〞可知A项和B项说法均不正确;根据“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 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 80分钟〞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根据“数据显示,局部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可知D项说法正确。
〔3〕ABC说法正确。根据倒数第二段“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定会导致浅薄化〞可知D项“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浅薄化〞说法不准确。
〔4〕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可知从“阅读有深浅之分〞到“弱化了思维能力〞讲的是"阅读有深浅之分,而我们有批评浅阅读的倾向。甚至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开展未来的高度〞;从“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到结尾讲的是“我们在进行阅读要求的划分时,忽略了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走向两极化〞。据此解答即可。
〔5〕可答复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围绕“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局部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古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来谈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1)C
(2)D
(3)D
(4) ①阅读有深浅之分,而我们有批评浅阅读的倾向,甚至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开展未来的高度:②我们在进行阅读要求的划分时,忽略了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走向两极化。
(5)例如1: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元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局部人对纸质问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例如2:我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开展,出现如KINDLE等电了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起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连渐增多,数宁化阅读的时间也在贷二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根底上,根据题目的要和提示的信总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
〔3〕此题书查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答复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根底上找到答条范出,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
〔4〕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5〕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雷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根底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21年
55.3%
66.1%
7.8%
10.6%
2021年
59.7%
71.0%
14.3%
12.8%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21年
20.2
13.2
6.6
57.2
74.2
13.9
5.5
2021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提升题,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品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单元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