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提高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展示材料,创设情境,采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学生明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确定依据: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因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确定依据: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仍有些难度,因此将其确立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我将教材整合为三部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内容、影响。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导入新课:秦始皇陵应该是帝王陵墓中知名度最高的,它给后人留下太多的谜团和猜想,近年来关于是否发掘秦始皇陵一直争论不断。那么,秦始皇让后人诉说不尽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此引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板书课题: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
设计意图:图片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从看似无疑处设疑,发现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一、背景:秦的统一
这些知识初中学过,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秦统一的原因,指出秦统一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1.皇帝制度
展示《史记·秦始皇本纪》文字材料,嬴政统一全国后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活动探究:四名学生扮演嬴政君臣,模拟“皇帝”这一称号的议定过程,从中归纳皇帝制度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历史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情景模拟,再现历史场面,形象地刻画出皇帝的唯我独尊、皇权至上,展现历史课堂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史料分析: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问题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问题2: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
(学生答)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这一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充分利用课本《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
问题设计:秦始皇建立中央政府时,如何维护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
在学生阅读了教材相关内容后,可得出答案。
(小结)秦朝中央官制特点:秦始皇所创立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分工严密、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设计意图:紧扣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3.地方:郡县制
展示课后题的材料
创设情境:随着统一的完成,秦始皇面对庞大的帝国该如何治理,“复古”还是“创新”
(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另外,这一问题本身也能让学生明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的道理,起到读史明智的效果。
然后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创设情境:展示《西周分封制的示意图》和《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示意图》。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设计意图:图表分析,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图表的能力。
拓展延伸: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秦朝疆域图》,掌握疆域的四至。点出正是由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击匈奴,南伐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
为了巩固统一,秦朝还通过实行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局面?
展示图片:“秦半两钱”“秦权”“小篆”“秦简”等图片。
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修驰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材料,
设计问题:你认为秦朝能否长治久安?为什么?
消极影响:正是因为皇帝专权,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二世而亡。但同时要指出,秦亡是因暴政,而非秦制。不能因秦亡而否定中央集权制。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问题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历史地辩证地认识问题。
(小结)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开创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君主专断独裁会导致权力滥用,秦因暴政而灭亡,历代王朝种种弊政也是因此造成的。
【板书设计】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背景:秦的统一
二、内容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地方官制——郡县制
三、影响:
1.积极
2.消极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简要明了,一方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起到了总结本课的作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授课类型,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课地位,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手段方法,授课过程,疑难解答,本课小结,牛刀小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