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 “漫画”老师》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
展开1.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4.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汇报:《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等三个故事,讲述了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由( 不和)到(和)的事。
2.他们因什么事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里描写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不和?
生汇报: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到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2.同学们想想,蔺相如升官仅仅是靠的一张嘴吗?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默读第一大段,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秦王凭借什么来骗璧?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赵王接到信后是什么反应?此时大臣们是怎么想的?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他们想到了谁?(蔺相如)为什么说他能解决这个难题?(勇敢机智)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勇敢机智?
2.讨论、交流、整理:
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
语言:
(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勇敢)从两个如果说明了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应对秦王的几套方案,从中可看出蔺相如还是位深谋远虑、智慧过人的人
(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指导朗读:读得理直气壮,语气坚定、态度坚决)
行动:
(1)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6、秦王作出让步后,蔺相如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目的是什么?秦王为什么不杀蔺相如呢?
7、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我们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习了第一个故事?
生:先弄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
2.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第二个故事。
(1)自由读第二个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3.生汇报交流。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结果: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公,被封为上卿。
4. 渑池会见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生汇报: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向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5.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句子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是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了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毅然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6.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样?
生: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所以,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了。
7.知道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师:在渑池会见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廉颇却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三个小故事。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生汇报交流: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3.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和好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
生交流汇报:
生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
可以感受到蔺相如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个别读,分组读,全班读。)
廉颇忽然醒悟了: 因为他听到了蔺相如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自己,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为了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请罪。
5.从廉颇的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6.指导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1.看到将相和好,你有什么感想?
生:只有将相同心协力,才能保家卫国。
2.学了《将相和》这篇文章,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3.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爱国是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4.猜一猜:一位功勋卓著,叱诧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出脊背,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罪,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5.读一读: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便使枭雄气血寒。为问书生真本色,千秋莫作等闲看。
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谁识负荆低首难。真是将军胸胆在,始留佳话后人看。
6.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人谁无过?过儿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五.复习巩固,课堂作业。
(一)句子变魔术。
1.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用加点的词写句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用加点的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一个小故事进行复述。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课后完成下列作业:
1.课外阅读:既然将和相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七.板书设计。 6.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原因)
将 失和 相
廉颇 蔺相如
(知错就改) 和 勇敢机智 不畏强暴 顾大局
负荆请罪 (结果)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板书题目,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弄清脉络,概括段意,学习第一个故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