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备课ppt课件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的红细胞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C.因强烈击打体表破裂的红细胞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
【解析】选C。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的红细胞不会产生反应,不属于抗原,A错误;自身新产生的白细胞能替补衰老和死亡的白细胞,不是抗原,B错误;因强烈击打体表而破裂的红细胞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C正确;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D错误。
2.下列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组是(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B.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C.骨髓、扁桃体、胸腺D.抗体、B细胞、T细胞
【解析】选B。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属于免疫器官;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等)属于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等,而肾脏与免疫系统的组成无关,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3.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A.拥抱 B.一起用餐C.共用注射针头D.握手【解析】选C。艾滋病一般依靠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所以共用注射针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4.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生来就有的B.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由淋巴细胞决定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选A。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先天性的,是生来就有的,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一道防线皮肤及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组成,B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能产生记忆细胞,只有特异性免疫才会产生记忆细胞,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的,D错误。
5.对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遗传疾病,免疫功能有很强的修复能力B.免疫对传染病有防御作用C.免疫功能可清除人体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D.免疫功能可随时识别并清除癌细胞【解析】选A。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即可清除人体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和免疫监视(即可随时识别并清除癌细胞)。
6.下列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毁灭HIV的新型药物B.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部,将来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C.通过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D.科学家研制出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也无法治疗艾滋病【解析】选D。研制一种能毁灭HIV的新型药物,这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A正确;将HIV控制在宿主细胞内部使其不扩散,也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B正确;用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同样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C正确;研制出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可以使HIV不能大量增殖,是一种防治思路,D错误。
7.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D.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解析】选D。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C错误;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产生特异性的抗体,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体液免疫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
8.如图为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示意图,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C.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f有关D.图示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解析】选C。分析可知,b为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A正确;d为T淋巴细胞,该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正确;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记忆B细胞(e)和记忆T细胞(f)的迅速增殖分化有关,而图中c为B淋巴细胞,C错误;图示各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已经发生稳定性差异,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故这些细胞在功能上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9.在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不属于T淋巴细胞功能的是( )A.呈递抗原B.分泌细胞因子C.分泌抗体D.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选C。在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并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10.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种类细胞的功能,其中正确的是( )A.a为浆细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B.b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c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D.d为吞噬细胞,经其摄取、处理的抗原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解析】选D。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其分泌抗体不需要受抗原刺激,A错误;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c代表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靶细胞中的抗原,C错误;d代表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D正确。
11.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整个过程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解析】选A。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细胞迅速大量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生成大量抗体,快速消灭抗原,为二次免疫,A正确。
12.如图表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有B、C和DB.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的作用C.细胞A和B在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选A。图中细胞D为浆细胞,而浆细胞不能识别病菌,A错误;物质Ⅰ为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细胞C)增殖、分化,B正确;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两者在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C正确;物质Ⅰ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13.(2021·吉林高二检测)TS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呈递抗原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S细胞可间接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增强TS细胞的功能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C.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TS细胞的功能D.TS细胞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
【解析】选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TS细胞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因此其可间接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正确;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T细胞引起的,因此增强TS细胞的功能,即抑制T细胞的活性,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B正确;由B选项可知,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增强TS细胞的功能,C错误;TS细胞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D正确。
14.下列曲线显示了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B.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C.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体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D.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②进行救治
【解析】选A。方法①表示免疫治疗,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灭抗原,方法②表示免疫预防,是在患病前给个体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B错误;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C错误;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①进行救治,D错误。
15.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C.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D.浆细胞、T细胞都能识别病原体
【解析】选B。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B正确;浆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C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病原体,D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B.靶细胞死亡后,释放出的病毒通常要经过体液免疫作用后被清除C.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通过孔洞进入靶细胞内与病毒结合D.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解析】选B。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细胞因子,而不是抗体,A错误;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暴露到体液中,还要经过体液免疫予以消灭,B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而不进入靶细胞内与病毒结合,C错误;穿孔素属于分泌蛋白,在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错误。
17.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发生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C.抵抗疟疾只需特异性免疫而不需非特异性免疫D.细胞因子能够增强免疫细胞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
【解析】选A、C。疟原虫入侵人体红细胞,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中抗体最后清除,A错误;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应用于免疫预防,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人抵抗疟疾需要第一、二道防线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能够增强免疫细胞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D正确。
18.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选A、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A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有些过敏反应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如药物过敏,C错误;艾滋病患者最终因为免疫功能丧失,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正确。
1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B.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C.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D.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解析】选A、B、D。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图中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A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图中抗红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结合,说明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B正确;题图中的该种免疫失调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的一种,D正确。
20.X—linked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缺失体液,没有T细胞,浆细胞数量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类疾病的出现是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的,则属于人类遗传病B.患者的B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C.患者体液中含有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D.患者的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大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
【解析】选A、B、C。X-linked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是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的人类遗传病,A正确;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的范畴,淋巴细胞可以位于淋巴、血浆中,B正确;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而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体液的范畴,C正确;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D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21.(10分)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_________所示,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__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________道防线。 (3)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__________性免疫。
【解析】(1)图一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二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图一、二、三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答案:(1)一 一 (2)溶菌酶 二 二(3)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非特异
22.(10分)狂犬病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不损害神经纤维,但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病毒可以与______________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______________(填“顺向”或“反向”)运行。若一部分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病毒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2)狂犬病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神经细胞被狂犬病病毒侵染后,______________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凋亡。
(3)多数情况下,狂犬病病毒有较长潜伏期,人被犬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______,预防狂犬病发生。注射疫苗后经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8 ℃,则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狂犬病病毒是以胞吞的形式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反向运行。若一部分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病毒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最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抑制。(2)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因此狂犬病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神经细胞被狂犬病病毒侵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凋亡。(3)狂犬疫苗相当于抗原,会刺激人体产生记忆细胞,预防狂犬病发生。若体温一直处于38 ℃,说明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答案:(1)突触前膜 反向 抑制(2)防御 细胞毒性T(3)抗原 记忆细胞 等于
23.(12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去除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
(4)在特异性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______________,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______细胞可在该物质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1)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A鼠去除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将淋巴细胞移植至A鼠后恢复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B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攻击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编码抗体的基因是基因,能够指导抗体合成发挥免疫作用,但基因自身不发挥免疫作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不具有免疫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
(4)在特异性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答案:(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2)攻击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3)浆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4)细胞因子 B(或B淋巴) 抗体
24.(9分)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依据其发病机制,分为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和体液免疫排斥反应两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器官移植过程通常让受体动物吸入一定剂量的全身麻醉药物异氟烷,异氟烷通过________运输与神经元烟碱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该受体功能,痛觉消失。痛觉信号在神经元间依赖________结构进行传递。
(2)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作为________会诱导受体动物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供体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排斥反应”或“体液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死亡。为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期,给受体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可以使____________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3)免疫排斥反应体现受体动物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解析】(1)全身麻醉药物异氟烷是通过体液(血液)运输至相应的靶细胞即神经元,与其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该受体功能,痛觉消失。痛觉信号在神经元间依赖突触进行传递。(2)由于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作为抗原会诱导受体动物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供体细胞,产生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死亡。针对免疫排斥反应,可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因此给受体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可以使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3)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免疫的防御功能将会有效地抵御病菌、病毒、外来抗原等对机体的入侵,从而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免疫排斥反应体现受体动物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1)体液 突触(2)抗原 细胞免疫排斥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3)防御
25.(14分)(2020·山东等级考)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__。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 __。 预期实验结果: 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和实验设计。(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依赖的结构是突触,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激素通过和受体结合起作用,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表面有能和去甲肾上腺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兴奋的产生需要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光刺激可以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结合图2可知,其原因是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通过图1可知,光刺激可以通过脾神经激活B细胞,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增多。为了探究破坏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体液免疫的能力,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切除脾神经,因变量是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数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备课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预习自查,蛋白质,免疫细胞,细胞表面的受体,淋巴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靶细胞,巨噬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3节 免疫失调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3节 免疫失调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预习自查,已免疫,第二次,B细胞,组织胺,遗传倾向,再次接触,自身组织和器官,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课文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预习自查,特异性,生理功能,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一半以上,免疫抑制,供体器官,病原微生物,病原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