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人教部编版宿建德江教学课件ppt
展开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舍住了一宿( )。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他又逗留长安,欲献赋上书以求荐引,仍无成。开元十七年冬,他郁然归里。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宿建德江》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这句诗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地点,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愁”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的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又是日落黄昏时,诗人触景生情,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生。
“日暮客愁新”中的“新”字有什么特殊的内涵?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近”用得极妙,烘托出了作者孤寂的心情。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旷野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洲,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忧愁及对故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 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北宋乾德二年(964),吴越王钱弘俶所建,原在昭庆寺前。今楼为1985年按清代旧式择地重建。楼台依山临湖,登楼纵览西湖风光,颇富雅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两句诗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诗句中把骤起的“乌云”比喻成 翻墨 ,用乌云翻涌的气势渲染暴雨即将来临的气氛。用“跳珠”形容 雨点,描绘出雨点飞溅的情态,有声有色。诗句中一个“未” 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快 ;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 大 ,雨点之 急 。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 西湖骤雨图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相辉映,一样的明净,一样的蔚蓝。
“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句中水和天有什么特点?
诗人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西湖雨景的?
本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
这首诗描绘的是望湖楼美丽的雨景。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诗人醉于酒,更醉于雨景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描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和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赞叹。
黄沙岭位于江西上饶境内黄沙岭乡,属丘陵山区,山多田少。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盛产薯粉、茶叶。辛弃疾在黄沙岭有读书堂。他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其间。写下《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著名词作。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在词坛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其词题材广阔,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自读诗词,为诗词划分节奏。
即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月明风清的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枝头的喜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这两句词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明 月 别 枝 惊 鹊,清 风 半 夜 鸣 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香”既描绘了稻花盛开的场景,也表达了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稻 花 香 里 说 丰 年,听 取 蛙 声 一 片。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夏夜的景象,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乡村仲夏月夜图,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的是天外疏星,山前雨点,路转溪桥,茅店忽现,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鹊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为热闹;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他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作者围绕“夜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抒发了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你还知道哪些与“月”有关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道中》。
这三首古诗词都描写了大自然优美的风光。其中,《宿建德江》的朗读基调是忧伤、深沉的,要读出惆怅思乡的语气。《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朗读基调是赞美的、充满喜悦的,语气欣喜而陶醉。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语调上扬,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背诵古诗词时,首先要熟读每首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意思,然后抓住每句诗词中的重点字词,想象画面,一句一句的背。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可以抓住“黑云”“白雨”“卷地风”“水如天”来背诵,然后再背诵整首诗。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要注意按照题目、诗人、正文的顺序来写,同时不要写错字,尤其是“鹊、蝉、稻”这几个生字。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几句诗词写的都是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前两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后两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以及词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的愁绪;领略西湖忽雨忽晴的奇观;感悟到作者期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课后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小学语文宿建德江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宿建德江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宿建德江,字词学习,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课文解读,又是一些新愁,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助学资料,写作背景,初读感知,品读鉴赏,雨势猛雨点大,卷地风来,水如天,试着分析这两句诗,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公开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宿建德江,作者简介,指导读诗,自学提示,理解词语,理解诗意,研读诗歌,沧桑凄凉,日暮客愁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