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看一看(一)教案
展开《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设计理念】本节课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个内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现在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引导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的知识,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未形成,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有序地、具体地观察事物。这样,学生才能从观察中汲取知识,并使思维在观察中活跃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过程与方法: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境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体验观察位置和角度与看到的简单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流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入
| 观察长方体箱子 1.这个长方体箱子一共有几个面? 2.在你的位置上,你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3.为什么大家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学预设: 生:因为站在了不同的位置。 |
1.准备好一个长方体箱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课件出示问题。
|
1.分坐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箱子。 2.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况。 | 我让学生坐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箱子实物,通过学生的分享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会有不同的观察结果,从而引起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
二、 观察 探究
验证 拓展
| (一)观察情景图
| 1.课件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根据学生观察情景图后的回答情况,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猜想。 | 1.观察情景图。 2.描述图中孩子看到的情况。 3.学生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投票箱,每次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
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观察,目标指向明确。激活学生观察物体的已有经验,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
(二)小组活动 1.和你的同伴一起观察投票箱,看一看每次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2.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你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3.全班汇报。 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让学生体会站在同一个位置一次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 |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 2.强调活动要求。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验证。 4.引导学生尝试说明猜想的合理性
| 1.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2.汇报交流,体会站在同一个位置一次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
|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学生今后深入研究几何图形打下基础、铺平道路。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空间想象和推理的方法与价值,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 |
(三)
| 1.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引导学生分享交流。 3.归纳总结: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 1.先对照问题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2.理解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充分体验观察位置和角度与看到的简单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促进他们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和空间观念的建立。 |
流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三、 分层 练习
巩固 提高
| 1.对号入座
2.选择表演 出示四人观察茶壶图,让学生根据观察情况做出相应的动作。
3.抽题检测:
|
1.分层设计练习。 2.课件出示问题。 3.组织学生表演活动。 4.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应答情况,加强针对性的辅导,释疑解难。 |
1.独立思考,完成习题。 2.认真观察,参与表演。 3.抒发见解,展开交流。 |
这些练习题让学生经历了前、后、左、右、下的完整观察过程。这些图所对应的实际物体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经过回忆、再现、比较、筛选,很快得出了答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上 —— 下
前 —— 后
左 —— 右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反思】实物观察是“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是实物观察的发展。本设计的问题串设计是让学生经历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只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才会逐步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从上面、左边、右前方观察长方体,让学生积累从多个角度观察简单物体的经验,体验每次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这种观察物体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先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再尝试说明这个猜想的合理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考活动,能够激活学生观察物体的已有经验,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二是对号入座,让学生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这样,学生经历 “观察图片------空间想象判断-----观察实物图-----形成表象”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三是找摄影师的站位和观察茶壶并表演的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课上,我创造了对学生现有水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实质性的发展;力求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教育、享受求知的种种美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生敢想、敢说, 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低年段的学生在说理这一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启发引导。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看一看(一)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看一看(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看一看(一)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看一看(一)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对象,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二 观察物体1 看一看(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二 观察物体1 看一看(一)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