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表格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表格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速读课文,学习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课题将相和课型精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备注一、温故知新1.请学生说一说第5课学到的速读方法:①默读课文②集中注意力③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④不要回读生齐读课文导语,思考“连词成句”的意思。明确:尽可能是一个词语一个词语读,甚至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看。而不是逐字逐字地读。请学生说一说是否有相关的经验,什么时候会使用?预设:①觉得不重要的内容;②非常熟悉的内容;③没有生字生词的时候;④字不太密不太小的时候……建议:平常要加强阅读,阅读量大的读者读书速度快、词汇量大,更容易连词成句地读。二、速读课文。1.课件展示课题,生齐读。请学生使用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对课题进行提问。预设:①“将相和”是什么意思?②“将”是谁?“相”是谁?③“和”是什么意思?④因何“不和”?又因何而“和”?生默读课文,并记下时间。回答问题:(1)“将”和“相”分别是谁?明确:“相”指的是蔺相如,原本并非是大夫,因“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后又因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将”为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2)“将”与“相”因何不和?课文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明确:“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3)“将”与“相”又因何而“和”呢?明确:“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板书:负荆请罪)师:所以课文《将相和》讲述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学习字词。1.识字:①出示汉字,请学生根据拼音跟读两遍。②老师重点讲解多音字“强、划、削”,形声字“璧、袍”,前后鼻音易读错字“蔺、卿”。3.书写:①出示汉字,齐读两遍。②重难点字的书写:臣、典、拒、召(“刀”的撇要长)宫(两个口有大小)、罪(上下大小)。③学生跟着书写,并互相批改指正。④自行观察剩下的字,并进行书写,有时间,老师进行投影展示。4.词语表朗读,并尝试不看书,把这些词语归到相应的故事里。完璧归赵:无价之宝→得罪渑池会面:胆怯、示弱、拒绝、职位负荆请罪:职位、同心协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2.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备注一、温故知新。词语表词语复习(朗读、抄写或默写,视时间而定)回顾《将相和》中的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二、聚焦“完璧归赵”学生再次默读“完璧归赵”部分。课件出示词语表中与该故事相关的词语:无价之宝/召集/大臣/商议/解决/完好无缺/称赞/商量/允诺/典礼/得罪(1)“完璧归赵”字面上是什么意思?明确:把完整的和氏璧还给赵国。补充:(蔺相如)使完整的和氏璧回到赵国。(2)课件中展示“和氏璧”的资料。(3)蔺相如为什么需要“归”?(起因)明确: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4)蔺相如怎么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经过)明确: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使计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无奈。(5)师:蔺相如因此立了功,被封为了上大夫。(结果)(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1)赵王原本并不知道蔺相如,他是如何知道的?明确:大家因为秦王用城换璧的建议很为难,有人推荐说,蔺相如勇敢机智,能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勇敢机智)(2)在故事中,哪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预设:第6自然段的分析;第7自然段使用计谋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第8自然段中把璧偷偷送回赵国。朗读指导:请学生选择最能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一句话进行朗读。三、聚焦“渑池会面”学生默读“渑池会面”部分,根据表格,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蔺相如因何立功经过蔺相如怎么立功结果将相不和的起因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命人记录了下来。蔺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渑池会面”的故事。在这个小故事中,哪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预设:①两次上前;②秦王卫士在侧,并且想杀了他,但他毫不畏惧。朗读指导: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正确的语气读蔺相如两次上前的话。在“渑池之会”上,秦王没能占到便宜,只是蔺相如一人之功吗?明确:“秦王指导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了”,若没有廉颇之功,武功天下的秦王也许会把赵王和蔺相如一起掳走或者以武制人。四、聚焦“负荆请罪”学生默读“负荆请罪”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廉颇是自己醒悟的吗?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①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是因为蔺相如的话才转变的。②顾全大局、爱国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居功自伟、性格直率;顾全大局、爱国;勇于改错朗读指导:读一读廉颇的话,独处居功至伟、自以为是的感觉。如果你是廉颇,你上门负荆请罪,会说什么?蔺相如又会说什么?三、课堂小结1.方法概括。我们在平时要多加强阅读,才能真正做到连词成句地读。2.主题概括。课文以秦赵两国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板书题目,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弄清脉络,概括段意,学习第一个故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