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页
    《望天门山》说课稿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望天门山》说课稿

    展开

    这是一份《望天门山》说课稿,共1页。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四句写行船的感受,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写和对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难点。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望天门山》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其他两首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四、说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以读为主,以练习为辅的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练中读熟课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意,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有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难点。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朗读古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进一步强化对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四)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五)总结方法。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