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精讲+练习(沪科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5208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精讲+练习(沪科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5208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精讲+练习(沪科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5208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精讲+练习(沪科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520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精讲+练习(沪科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520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精讲+练习(沪科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520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综合训练题
展开第7章 力与运动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目录
1.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提出了质疑。通过实验发现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牛顿通过实验探究,已经对伽利略等前人的观点进行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积累,并进行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理想实验法或推理法)
2.惯性
定义: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且惯性只于质量有关。
惯性的利用:洗衣机脱水,跳远助跑
防止惯性的危害:系安全带,禁止超重
【重要提示】
只能说具有惯性或者有惯性,题目说到惯性力或者受到惯性都是错误的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1】(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如图1所示,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
(1)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_____;
(2)在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在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_____(选填“越慢”或“越快”);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___;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_____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____得出的正确结论;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不变的性质;
【答案】相等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越慢 匀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 推理 不需要 运动状态
【解析】
(1)[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2)[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即目的是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阻力的大小。
(3)[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的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长,这表明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4]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5)[5][6]由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6)[7][8]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惯性
【例2】(2020·湖北省初二期中)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答案】C
【解析】
A.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难以推动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故B错误;
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下半身随车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而向前倾倒,故C正确;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有惯性,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和受力的作用时都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常考1】牛顿第一定律
【例1】(2020·河北省初二期中)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答案】D
【解析】
A.汽车启动,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拐弯,车的运动方向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减速上坡,车的速度减小,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的速度没有改变,车的运动方向也没有改变,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常考2】惯性
【例2】(2020·河北省初二期中)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B.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C.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D.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答案】B
【解析】
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错误;
B.衣服和灰尘本来是静止的,当用力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了,而灰尘由于惯性保持静止,和衣服分开而脱落,故B正确;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不会消失,故C错误;
D.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所以运动员助跑并不是为了增大惯性,故D错误。
故选D。
【热点题型1】惯性
1.(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的应用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物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
B.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作用,但仍能向前运动
C.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可以除去附着在被子上的灰尘
D.为了防止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要求对汽车进行限速和保持一定车距
【答案】D
【解析】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从而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射击时,子弹在枪膛里受到火药气体的推力作用,并获得很大的速度,离开枪口后由于惯性仍继续高速前进,该现象利用了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手拍打被子时,被子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被子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和被子就会分离,利用了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公路上两辆汽车距离太近时,前面的汽车停车时,后面的汽车刹车不及时,后车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会撞到前面的汽车,所以为了防止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要求对汽车进行限速和保持一定车距,这是防止惯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020·河北省初三一模)下列有关惯性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虽然速度为零,但处于非平衡态
B.宇航员在太空中是自由漂浮的,因此没有惯性
C.汽车匀速转弯时受到惯性力作用,处于平衡态
D.高速飞行的子弹能打死大雁,是因为子弹的惯性比大雁大
【答案】A
【解析】
A.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虽然速度为零,但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为非平衡力,处于非平衡态,故A项正确;
B.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故B项错误;
C.惯性不是力,故C项错误;
D.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子弹的质量小于大雁,所以子弹的惯性比大雁小,高速飞行的子弹能打死大雁,是因为子弹具有较大的动能。故D项错误。
故选A。
2.(2019·福建省初二期中)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正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在这时它受到的所有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则这颗卫星将( )
A.仍在原轨道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B.立即匀速落向地面
C.沿直线匀速飞向太空 D.停在原处
【答案】C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说明该物体受力为零,所以该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3.(2019·福建省初二期中)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机动车辆不能超载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右侧通行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答案】C
【解析】
A. 机动车辆不能超载是因为超载使车辆的质量增大,惯性增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A不合题意;B. 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是因为如果车距过近,当车辆刹车时,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B不合题意;C. 车辆要右侧通行是为了保持良好的通行秩序,与惯性无关,故C符合题意;D. 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是因为当车辆刹车时,由于惯性人继续向前运动,容易造成碰撞事故,故D不合题意。故选C.
4.(2019·福建省初二期中)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A.飞翔的老鹰 B.出膛的子弹
C.行驶的汽车 D.进站的动车
【答案】D
【解析】
四个选项中,动车的质量最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故选D.
5.(2020·安徽省初二月考)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 )
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
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答案】C
【解析】
AB.汽车和司机的质量是一定的,有无安全带,汽车行驶速度大小,汽车和司机的惯性都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符合题意;
D.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突然加速时,司机由于具有惯性,会向后运动,座椅可以对实际起到保护作用。此时安全带不起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0·安徽省初二月考)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C.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D.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答案】C
【解析】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速度不变,但运动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但运动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由于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运动状态不变,故C符合题意;
D.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7.(2020·甘肃省初二期中)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
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前倾或后仰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
【答案】B
【解析】
A.自行车骑的太快,保持原来的快速运动状态不容易停下来,造成交通事故,故A不符合题意;
B.中熟透的苹果之前静止,受重力作用沿竖直方向落,没有变现出保持原来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只是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符合题意;
C.汽车刹车时,汽车已经慢下来了,人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就会比车快,所以向前倾.启动时刚好相反,不符合题意;
D.匀速行驶列车上,晓明挑起后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匀速的速度,和火车速度一样,所以扔落回远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0·河北省初三其他)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乘车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B.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大
C.如果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离开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答案】C
【解析】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都无关,系好安全带不是为了减小惯性,而是为了防止因为惯性而产生的运动,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自由下落的小球的惯性不变,故B错误;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足球原来是运动状态,当外力突然消失,足球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足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子弹离开枪膛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9.(2020·河北省初三其他)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答案】B
【解析】
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具有惯性不会立即停下来。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了惯性,但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
10.(2019·福建省初二期中)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_______运动。
【答案】同一 相同 小 远 匀速直线
【解析】
(1)[1][2]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
(2)[3][4]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
(3)[5]由(2)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2020·四川省初二期中)“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后,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 )
A.落回地面 B.飞向太阳 C.停在空中 D.绕地球转动
【答案】B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射出的箭是运动的,所以当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箭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向太阳。
故选B。
2.(2020·四川省初二期中)一位乘客乘坐在一辆由南向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他把一个苹果竖直向上抛去,苹果下落后将( )
A.正落在手中 B.落在手南面 C.落在手北面 D.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内,乘客把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小球落下的位置在抛出点的正下方,即落入乘客的手中。
故选A。
3.(2020·甘肃省初二期中)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D
【解析】
重物原本随气球竖直向上匀速上升,绳子断了,重物虽不受向上的拉力,但由于重物具有惯性,仍会继续向上运动;
重物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最终会下落,其原因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即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
重物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物所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大于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从而向下做加速运动.
故选D.
4.(2020·福建省初二期中)“戴口罩”、“不聚集”、“保持安全距离”等,都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防止“飞沫传播”的重要防护措施。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以飞沫形式从病人口中排出后会继续飞行1—2米,是因为飞沫具有( )
A.惯性 B.速度 C.质量 D.重力
【答案】A
【解析】
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以飞沫形式从病人口中排出后,由于飞沫具有惯性会继续飞行。
故选A。
5.(2020·湖北省初二期中)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的,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在公路边有许多警示牌。请写出其中的两条以上与惯性有关的交通安全警示语:
(1)_____;
(2)_____。
【答案】请系好安全带 请勿超速,保持安全车距
【解析】
(1)[1]当行驶的汽车突然停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会造成对人的伤害,所以行车时要系安全带。
(2)[2]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行驶的汽车由于惯性很难停下来,所以汽车不能超速并要保持车距。
6.(2020·甘肃省初二期中)雾霾天气,快速行驶的B车司机看到不远处的A车后立即刹车,由于_____仍撞到A车,造成追尾事故(如图)。观察A车尾部,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
【答案】惯性 形状
【解析】
[1]汽车B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当司机遇到情况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不能立即停止,会向前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是B车撞到A车的真正原因。
[2]图中A车的尾部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力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
7.(2020·安徽省初三三模)如图所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车头受到所载水泥管的冲击,严重挤压变形,这起事故发生在汽车突然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时,水泥管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致。
【答案】减速
【解析】
水泥管原来与汽车一起运动,当汽车突然减速时,水泥管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车头受到所载水泥管的冲击,严重挤压变形。
8.(2020·河北省初二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______表面上停止得最慢,是因为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
(3)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运动。
【答案】使小车到达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毛巾 小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1]因为该实验是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所以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只让水平面的阻力大小不同,所以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要想让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就应该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释放。
(2)[2][3]在这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这是因为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这是因为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大。
(3)[4]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9.(2020·甘肃省初二期中)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相同;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_运动状态不变;
(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_______。
【答案】速度 远 小 匀速直线 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1)[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
(2)[2][3][4]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可以推理,当小车不受摩擦力,小车运动的距离无限远,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5]由这个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物理规律是牛顿第一定律。
10.(2020·山西省山西大附中初二期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
(1)伽利略却敢于向权威挑战,他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两者冲突的核心原因是有没有思考_______对运动物体的影响。牛顿的智慧是通过探究__________,再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2)为了得出科学结论,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如果可以补充器材,你还能进行的实验有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阻力 速度相同的同一物体在不同接触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 使小车到达底面的速度相等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
(1)[1][2]伽利略理想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两者冲突的核心原因是有没有思考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牛顿通过探究速度相同的同一物体在不同接触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再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2)[3]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可以控制小车到达底面的速度相等。
(3)[4]在本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如果可以补充器材,还能进行的实验∶①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需补充弹簧测力计、木块和钩码等);②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二节 力的合成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二节 力的合成精品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科学探究,0分),【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科学探究,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docx、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