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只要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2.(本题3分)两列客车,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向北
B.乙车静止不动,甲车正在向南
C.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运动,且乙车运动的速度快
D.甲乙两车都在向北运动,且甲车运动的速度慢
3.(本题3分)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 )
A.甲的速度比乙快
B.再经过120s,乙跑过的路程是甲的2倍
C.120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D.90s时甲乙相距50m
4.(本题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比的速度大
C.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5.(本题3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13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6.(本题3分)甲、乙两人运动的时间之比是,两人通过的路程之比是,则甲、两人的速度之比是:( )
A. B. C. D.
7.(本题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若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7cm、5.36cm、5.36cm、5.48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5.39cm B.5.393cm C.5.36cm D.5.363cm
8.(本题3分)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公路两旁的房屋 B.公路两旁的树 C.他骑的自行车 D.公路
9.(本题3分)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
B.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
C.某同学的正常体温是
D.一只普通圆珠笔的长度大约在
10.(本题3分)下列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中,正确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27分)
11.(本题4分)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
则:(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12.(本题2分)两个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之比为3∶5,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若运动相同的时间,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13.(本题3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距离大约是km(科学计数),“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若人类探月飞行器以10km/s的平均速度飞向月球,大约需要h能抵达。
14.(本题3分)一位同学以3m/s 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 2m/s 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另一位同学前一半时间为3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m/s,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15.(本题2分)小明和家人到贵港园博园游玩,在路上小明看到车上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小车的行驶速度是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他们从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处到贵港园博园至少需要min。
16.(本题2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如图所示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17.(本题3分)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6km用了20min,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km/h,合m/s。
18.(本题3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的s-t运动图象,仔细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5分钟,甲车和乙车相距m。在距离O点m的时候,两车相遇。
19.(本题2分)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2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s。
20.(本题3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2020年10月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开展了第十五届体育文化节。
开幕式上,小主持人们清脆嘹亮的声音响彻在我们美丽的校园。瞧:迎面走来了英姿飒爽的旗手们,鲜花队,篮球队……在这里,目之所及,心之所感都是青春的呐喊;在这里,你带来的是拼搏的精神。
从亲子越野跑,到长跑,短跑,跳远,跳高,接力赛,阳光伙伴……孩子们尽情地挥洒汗水,不管是比赛的同学们,还是幕后的志愿者,小记者们都热情洋溢。校运会期间,为了记录这次青春与激情碰撞的盛宴,我们采用了无人机,搭载一台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
(1)开幕式上,迎面走来英姿飒爽的旗手们相对于坐在操场的观众是(选填“静止”或“运动”)。
(2)运动场上,孩子们进行阳光伙伴项目时,12名同学跨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奋力奔跑,站在侧面观战的同学某时只能看到边上一位同学,其光学原理是。
(3)无人机上的摄像机进行拍摄时,为了能拍摄到100米跑冲刺瞬间冠军选手更大的像,则应当(填“靠近”或“远离”)被拍摄的选手。
三、实验题(共17分)
21.(本题8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每小一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vAB=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22.(本题9分)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如图。
(1)测量的原理是;
(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
(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
下落距离s/m | 下落时间t1/s | 下落时间t2/s | 下落时间t3/s | 下落时间平均值t/s | ① |
1.80 | 1.4 | 1.6 | 1.5 | ② | ③ |
四、计算题(共26分)
23.(本题7分)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地上公路、地下隧道、空中立交桥的立体式交通网络。一列200 m长的轻轨列车,以15 m/s的速度通过1.6 km的立交桥。求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24.(本题12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十堰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十堰需要多长时间。
25.(本题7分)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传感器。十一黄金周期间,小雨爸爸驾车以某一速度高速行驶,当离测速仪120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为,已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着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值就是不准确的,估读数字只有1位即可,多估读几位数字无意义,也不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
B.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甲车静止不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乙车正在向南运动,故A错误;
B.乙车静止不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甲车正在向北运动,故B错误;
C.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运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乙车运动速度比甲车快,故C正确;
D.甲乙两车都在向北运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甲车运动速度比乙车快,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 由图象知,甲在120s内运动200m,即相遇点距离出发点200m,而乙在120s-60s=60s内运动了200m,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用的时间少,乙的速度较快,故A不符合题意;
B. 再经过120s,甲的路程为200m×2=400m,乙的路程为200m×3=600m,乙的路程不是甲的2倍,故B不符合题意;
C. 甲总时间为120s,乙总时间为60s,二人路程相同,所以乙平均速度大于甲,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像可知,90s时甲跑了150m,乙跑了100m,所以90s时甲乙相距50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A.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因为
所以比的速度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与战斗机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
由知道,运动员的速度
所以,根据题意知道,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
已知甲、乙两人运动的时间之比,两人通过的路程之比,则甲、两人的速度之比
故选A。
7.C
【详解】
ABCD.5.48cm的准确值4与其他三项不同,故该值舍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木板的长度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和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若以公路两旁的房屋、公路两旁的树、公路等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符合实际,故B符合题意;
C.某同学的正常体温是,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只普通圆珠笔的长度大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不随时间变化,故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1mm
【详解】
(1)[1]从;;;知道,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2]从六个测量结果看,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
(3)[3]由于的分度值是0.1mm,所以,测量结果不合理。
(4)[4]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这本作业本的长度为
12.5:33∶5
【详解】
[1][2]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可知
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13.3.0108m/s10
【详解】
[1][2][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距离大约是
[3]“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若人类探月飞行器以10km/s的平均速度飞向月球,大约需要的时间为
14.2.42.5
【详解】
[1]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由公式v=得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2===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v=====2.4m/s
[2]设总时间为2t,则前、后一半时间均为t,根据v=可得s=vt,前一半时间的路程
s1=v1t
后一半时间的路程
s2=v2t
则总路程为
s=s1+s2=v1t+v2t
全程平均速度
v====2.5m/s
15.609
【详解】
[1]由速度表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60km/h。
[2]由标志牌可知,“贵港园博园12km”的含义是指从交通标志牌到贵港园博园的距离为12km,“80”的含义为这段公路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由可得,从标志牌到贵港园博园的时间
16.80.7
【详解】
[1]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为72km/h=20m/s,志愿者反应时间为0.4s,则减速前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2]志愿者没有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3m,则汽车从开始减速到停止时所行驶的距离为
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打电话时志愿者的反应时间为
17.小明自己(或自行车)185
【详解】
[1]他以自己(或自行车)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
[2][3]已知路程s=6km,时间
故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
18.大于50100
【详解】
[1]由图知,甲从5min开始运动,乙从0min开始运动,乙10min运动了100m,甲运动的时间
10min-5min=5min
通过的路程为100m,即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短,根据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2]乙车的速度
那么第5分钟时,乙车移动的距离为
s乙=v乙t'=10m/min×5min=50m
甲运动的距离为0,
故第5分钟,甲车和乙车相距和乙车相距50m。
[3]由图知在距离O点100m的时候,两车相遇。
【点睛】
本题所用的知识点有:速度与物体运动。
19.2.50110
【详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0刻线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0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50s=110s。
20.运动光的直线传播靠近
【详解】
(1)[1]迎面走来旗手相对于坐在操场的观众,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是相对于观众,旗手们是运动的。
(2)[2]站在侧面观战的同学某时只能看到边上一位同学,因为后面的同学被边上的同学挡住了,故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应用。
(3)[3]为了拍更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故需要将镜头靠近被拍摄的选手。
21.小0.02大
【详解】
(1)[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3] AB段的距离为
所用时间为:tAB=2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4)[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速度偏大。
22.v=大大下落的平均速度v(m/s)1.51.2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根据速度的公式v=进行测量的;
(2)[2][3]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较大的纸锥,较大的纸锥下落时受到空气的阻力较大,下落时间会长一些,或从较大的高度开始下落,纸锥下落时间也会长一些;
(3)[4]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目的是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还应该增加一栏,即:下落的平均速度v(m/s);
[5]由表中数据可得,下落时间平均值:
t= ==1.5s,
[6]下落的平均速度:
v===1.2m/s。
23.120s
【详解】
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
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t===120s
答: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120s。
24.(1)0.5h;(2)100km/h;(3)0.7h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045-101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由图知道,从B到达十堰的距离s2 =70Km,轿车从B地到十堰所用时间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0.5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十堰需0.7h。
25.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详解】
超声波从发射到遇到汽车所用时间
由得,0.4s内声波通过的距离:
汽车在0.4s内通过的距离
汽车行驶的速度
因为,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答: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M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5.2 速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5.2 速度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km/h,2;1200;20,8℃,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