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人教A版
展开1. 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不在平面α内”,正确的是( )
A.A∈l,l∉αB.A⊂l,l⊄αC.A⊂l,l∈αD.A∈l,l⊄α
2. 已知空间中点A(x, 1, 2)和点B(2, 3, 4),且|AB|=26,则实数x的值是( )
A.6或−2B.−6或2C.3或−4D.−3或4
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b,则ac2>bc2B.若a>b,c>d,则ac>bd
C.若ac2>bc2,则a>bD.若a>b,c>d,则a−c>b−d
4. 由不等式组x≥0y≥0x+y−1≤0 表示的平面区域(图中阴影部分)为( )
A.B.
C.D.
5.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3πB.4πC.2π+4D.4π+4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一定是直棱柱
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
C.棱柱中各条棱长都相等
D.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7. 已知直线l1;2x+y−2=0,l2:ax+4y+1=0,若l1⊥l2,则a的值为( )
A.8B.2C.−12D.−2
8. 已知a // α,b⊂α,则直线a与直线b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B.相交或异面C.异面D.平行或异面
9. 已知直线l1:(3+a)x+4y−5+3a=0与l2:2x+(5+a)y+8=0平行,则a等于( )
A.−7或−1B.7或1C.−7D.−1
10.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C.梯形可确定一个平面
D.圆心和圆上两点确定一个平面
1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直线BD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π4
B.点C到面ABC1D1的距离为22
C.两条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为π4
D.三棱柱AA1D1−BB1C1的体积是16
12. 在四面体ABCD中,AB=BD=AD=CD=3,AC=BC=4,用平行于AB,CD的平面截此四面体,得到截面四边形EFGH,则四边形EFGH面积的最大值为( )
A.43B.94C.92D.3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直线x−y=0的倾斜角为________.
设直线y=k(x−3)+1,当k变动时,所有直线都经过定点________.
已知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是−2,在y轴上的截距是3,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
已知一圆锥底面圆的直径为3,圆锥的高为332,在该圆锥内放置一个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并且正四面体在该几何体内可以任意转动,则a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和文字说明,共计70分)
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DC=60∘,现将△ADC沿AC边折到△APC的位置,使得平面APC⊥平面ABC.
(1)求证:PB⊥AC;
(2)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设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
(Ⅰ)请将字母F、G、H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
(Ⅱ)证明:直线MN // 平面BDH;
(Ⅲ)求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
已知ΔABC的三个顶点A(−1, 0),B(5, −4),C(1, 2).
(1)求B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方程以及中线的长度;
(2)求AB边上的高线的长度.
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x−y≥0x+y+2≥0x−2≤0 .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此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2)若z=2x−y,求z的最大值.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A1=AB,D为BB1的中点.
(1)若E为AB1上的一点,且DE与直线CD垂直,求EB1AB1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设异面直线AB1与CD所成的角为45∘,求直线DE与平面AB1C1所成角的正弦值.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N分别是棱AB,AD,A1B1,A1D1的中点,点P,Q分别在棱DD1,BB1上移动,且DP=BQ=λ(0<λ<2).
(Ⅰ)当λ=1时,证明:直线BC1 // 平面EFPQ;
(Ⅱ)是否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
【答案】
D
【考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解析】
直接利用空间点与直线,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写出结果即可.
【解答】
“点A在直线l上,l不在平面α内”,符号表示为:A∈l,l⊄α,
2.
【答案】
A
【考点】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解析】
根据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求出实数x的值.
【解答】
点A(x, 1, 2)和点B(2, 3, 4),且|AB|=26,
∴ (x−2)2+(1−3)2+(2−4)2=26,
化简得(x−2)2=16,
解得x=6或x=−2,
∴ 实数x的值是6或−2.
3.
【答案】
C
【考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析】
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一判断即可.
【解答】
解:对于A,当c=0时,ac2=bc2,故A错误;
对于B,取a=2,b=−1,c=−2,d=−3,则ac
对于D,取a=−1,b=−2,c=3,d=1,则a−c故选C.
4.
【答案】
C
【考点】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解析】
根据不等式组和平面区域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由不等式组可知,平面区域位于直线x=0的右侧,y=0的上方,
直线x+y−1=0的下方,
故对应的平面区域为C,
5.
【答案】
C
【考点】
由三视图求体积
【解析】
首先把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的直观图,进一步求出几何体的侧面积.
【解答】
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转换为直观图为:该几何体为半圆柱,
如图所示:
由于底面为半径为1的半圆形,所以S=π⋅1⋅2=2π,
所以:S侧=2π+2×2=2π+4.
故选C.
6.
【答案】
A
【考点】
棱柱的结构特征
【解析】
根据直棱柱的定义和性质,可判断选项A;列举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可判断选项B;由侧棱与棱的区别,可判断选项C;举特例,例如长方体,可判断选项D.
【解答】
选项A,由直棱柱的定义和性质可知选项A正确;
选项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也可能是棱柱的侧面,即B错误;
选项C,棱柱中的各条侧棱都相等,并不是每条棱都相等,即C错误;
选项D,长方体是棱柱,它的侧面和底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即D错误.
7.
【答案】
D
【考点】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
【解析】
由直线方程分别求出l1、l2的斜率,再由l1⊥l2得斜率之积为−1,列出方程并求出a的值.
【解答】
由题意得,l1:2x+y−2=0,l2:ax+4y+1=0,
则直线l1的斜率是−2,l2的斜率是−a4,
∵ l1⊥l2,∴ (−a4)×(−2)=−1,解得a=−2,
8.
【答案】
D
【考点】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
由直线a // 平面α,直线b在平面α内,知a // b,或a与b异面.
【解答】
∵ 直线a // 平面α,直线b在平面α内,
∴ a // b,或a与b异面,
9.
【答案】
A
【考点】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
【解析】
根据直线的平行关系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出即可.
【解答】
若直线l1:(3+a)x+4y−5+3a=0与l2:2x+(5+a)y+8=0平行,
则3+a2=45+a,
解得:a=−1或a=−7,
10.
【答案】
C
【考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解析】
直接利用平面的性质的应用,共面的条件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对于选项A:当三点共线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错误.
对于选项B:当该点在直线上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错误.
对于选项C:由于梯形由两条对边平行,所以确定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故另两条边也在该平面上,故正确.
对于选项D:当圆心和圆上的两点在同一条线上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错误.
11.
【答案】
B
【考点】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解析】
直接利用线面夹角判定A的结论,直接利用异面直线的夹角判定C的结论,直接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求出三棱柱的体积判定D的结论,直接利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判定B的结论.
【解答】
对于B:连接BC1,交CB1于点E,由于BC1⊥CB1,且平面ABC1D1⊥平面BCC1,所以CE⊥平面ABC1D1,即CE=12B1C=22,故B正确(1)对于C:条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即异面直线D1C与AD1所成的角,连接AC,所以△ACD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夹角为π3,故C错误(2)对于D:VAA1D1−BB1C1=12×1×1×1=12,故D错误.
故选:B.
12.
【答案】
B
【考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解析】
由直线AB平行于平面EFGH,且平面ABC交平面EFGH于HG,所以HG // AB,同理EF // AB,FG // CD,EH // CD,所以FG // EH,EF // HG.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AD=BD,AC=BC的对称性,可知AB⊥CD.从而四边形EFGH为矩形.建立二次函数关系求解四边形EFGH面积的最大值.
【解答】
∵ 直线AB平行于平面EFGH,且平面ABC交平面EFGH于HG,
∴ HG // AB,
同理:EF // AB,FG // CD,EH // CD,
∴ FG // EH,EF // HG.
∴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又∵ AD=BD,AC=BC的对称性,可知AB⊥CD.
∴ 四边形EFGH为矩形.
设BF:BD=BG:BC=FG:CD=x,(0≤x≤1),
∴ FG=3x,HG=3(1−x),
∴ SEFGH=FG⋅HG=9x(1−x)=−9(x−12)2+94,0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答案】
π4
【考点】
直线的图象特征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解析】
先求出直线的斜率,再求直线的倾斜角.
【解答】
∵ 直线x−y=0的斜率为1,又0≤α<π,
∴ α=π4.
【答案】
(3, 1)
【考点】
直线系方程
【解析】
直线y=k(x−3)+1方程可化为:y−1=k(x−3),令y−1=0x−3=0 ,即可求出定点坐标.
【解答】
直线y=k(x−3)+1方程可化为:y−1=k(x−3),
所以当y−1=0x−3=0 时,方程恒成立,解得x=3y=1 ,
所以所有直线都经过定点(3, 1).
【答案】
3x−2y+6=0
【考点】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解析】
由题意利用用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再化为一般式.
【解答】
∵ 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是−2,在y轴上的截距是3,
则直线l的方程是x−2+y3=1,即 3x−2y+6=0,
【答案】
2
【考点】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
【解析】
根据题意,该四面体内接于圆锥的内切球,通过内切球即可得到a的最大值.
【解答】
依题意,四面体可以在圆锥内任意转动,故该四面体内接于圆锥的内切球,
设球心为P,球的半径为r,下底面半径为R,轴截面上球与圆锥母线的切点为Q,圆锥的轴截面如图:
则OA=OB=32,
因为SO=332,
故可得:SA=SB=SO2+OB2=3,
所以:三角形SAB为等边三角形,
故P是△SAB的中心,
连接BP,则BP平分∠SBA,
所以∠PBO=30∘;
所以tan30∘=rR,即r=33R=33×32=32,
即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32.
另正四面体可以从正方体中截得,如图:
从图中可以得到,当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时,截得它的正方体的棱长为22a,
而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正方体上,
故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即为截得它的正方体的外接球,
所以2r=3AA1=3×22a=62a,
所以a=2.
即a的最大值为2.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和文字说明,共计70分)
【答案】
如图所示,
取AC的中点为O,连接PO、OB,
由PA=PC,得AC⊥PO,由BA=BC,得AC⊥OB,
又∵ PO∩OB=O,∴ AC⊥平面POB,
而PB⊂平面POB,∴ AC⊥PB,
即PB⊥AC;
由(1)知,PO⊥AC,
又平面APC⊥平面ABC,且平面APC∩平面ABC=AC,
∴ PO⊥平面ABC,
由已知可得,PO=3,S△ABC=12×2×2×32=3,
∴ VP−ABC=13S△ABC×PO=13×3×3=1.
【考点】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直线与平面垂直
【解析】
(1)取AC的中点为O,连接PO、OB,由已知可得AC⊥PO,AC⊥OB,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C⊥平面POB,进一步得到PB⊥AC;
(2)由(1)知,PO⊥AC,再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得PO⊥平面ABC,然后利用棱锥体积公式求解三棱锥P−ABC的体积.
【解答】
如图所示,
取AC的中点为O,连接PO、OB,
由PA=PC,得AC⊥PO,由BA=BC,得AC⊥OB,
又∵ PO∩OB=O,∴ AC⊥平面POB,
而PB⊂平面POB,∴ AC⊥PB,
即PB⊥AC;
由(1)知,PO⊥AC,
又平面APC⊥平面ABC,且平面APC∩平面ABC=AC,
∴ PO⊥平面ABC,
由已知可得,PO=3,S△ABC=12×2×2×32=3,
∴ VP−ABC=13S△ABC×PO=13×3×3=1.
【答案】
(1)F、G、H的位置如图;
证明:(Ⅱ)连接BD,设O是BD的中点,
∵ 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
∴ OM // CD,OM=12CD,
HN // CD,HN=12CD,
∴ OM // HN,OM=HN,
即四边形MNHO是平行四边形,
∴ MN // OH,
∵ MN⊄平面BDH;OH⊂面BDH,
∴ 直线MN // 平面BDH;
(Ⅲ)方法一:
连接AC,过M作MH⊥AC于P,
则正方体ABCD−EFGH中,AC // EG,
∴ MP⊥EG,
过P作PK⊥EG于K,连接KM,
∴ EG⊥平面PKM
则KM⊥EG,
则∠PKM是二面角A−EG−M的平面角,
设AD=2,则CM=1,PK=2,
在Rt△CMP中,PM=CMsin45∘=22,
在Rt△PKM中,KM=PK2+PM2=322,
∴ cs∠PKM=PKKM=223,
即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为223.
方法二:以D为坐标原点,
分别为DA,DC,DH方向为x,y,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如图:
设AD=2,则M(1, 2, 0),G(0, 2, 2),E(2, 0, 2),O(1, 1, 0),
则GE→=(2, −2, 0),MG→=(−1,0,2),
设平面EGM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n→⋅GE→=0n→⋅MG→=0 ,即2x−2y=0−x+2z=0 ,令x=2,得n→=(2, 2, 1),
在正方体中,DO⊥平面AEGC,
则m→=DO→=(1, 1, 0)是平面AEG的一个法向量,
则cs
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为223.
【考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直线与平面平行
【解析】
(Ⅰ)根据展开图和直观图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Ⅱ)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直线MN // 平面BDH;
(Ⅲ)法一:利用定义法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进行求解.
法二: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
(1)F、G、H的位置如图;
证明:(Ⅱ)连接BD,设O是BD的中点,
∵ 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
∴ OM // CD,OM=12CD,
HN // CD,HN=12CD,
∴ OM // HN,OM=HN,
即四边形MNHO是平行四边形,
∴ MN // OH,
∵ MN⊄平面BDH;OH⊂面BDH,
∴ 直线MN // 平面BDH;
(Ⅲ)方法一:
连接AC,过M作MH⊥AC于P,
则正方体ABCD−EFGH中,AC // EG,
∴ MP⊥EG,
过P作PK⊥EG于K,连接KM,
∴ EG⊥平面PKM
则KM⊥EG,
则∠PKM是二面角A−EG−M的平面角,
设AD=2,则CM=1,PK=2,
在Rt△CMP中,PM=CMsin45∘=22,
在Rt△PKM中,KM=PK2+PM2=322,
∴ cs∠PKM=PKKM=223,
即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为223.
方法二:以D为坐标原点,
分别为DA,DC,DH方向为x,y,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如图:
设AD=2,则M(1, 2, 0),G(0, 2, 2),E(2, 0, 2),O(1, 1, 0),
则GE→=(2, −2, 0),MG→=(−1,0,2),
设平面EGM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n→⋅GE→=0n→⋅MG→=0 ,即2x−2y=0−x+2z=0 ,令x=2,得n→=(2, 2, 1),
在正方体中,DO⊥平面AEGC,
则m→=DO→=(1, 1, 0)是平面AEG的一个法向量,
则cs
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为223.
【答案】
∵ ΔABC的三个顶点A(−1, 0),B(5, −4),C(1, 2),
故BC边上的中点D(3, −1),
故BC边上的中线的长度AD=(−1−3)2+(0+1)2=17,
BC边上的中线AD所在直线方程为 y−0−1−0=x+13+1,即 x+4y+1=0.
由于AB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0−4−0=x+15+1,即 2x+3y+2=0,
故AB边上的高线的长度,即点C(1, 2)到直线 2x+3y+2=0的距离,
为|2+6+2|4+9=101313.
【考点】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性质
【解析】
(1)先求出BC边上的中点D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BC边上的中线的长度AD的值;再利用两点式求出BC边上的中线AD所在直线方程.
(2)先利用两点式求出AB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C(1, 2)到直线 2x+3y+2=0的距离,即为AB边上的高线的长度.
【解答】
∵ ΔABC的三个顶点A(−1, 0),B(5, −4),C(1, 2),
故BC边上的中点D(3, −1),
故BC边上的中线的长度AD=(−1−3)2+(0+1)2=17,
BC边上的中线AD所在直线方程为 y−0−1−0=x+13+1,即 x+4y+1=0.
由于AB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0−4−0=x+15+1,即 2x+3y+2=0,
故AB边上的高线的长度,即点C(1, 2)到直线 2x+3y+2=0的距离,
为|2+6+2|4+9=101313.
【答案】
根据不等式x−y≥0x+y+2≥0x−2≤0 可画出该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平移y=2x的图象得到y=2x−z,当y=2x−z经过点A(2, −4)时,z取最小值,−z取最大值,
∴ z的最大值为:z=2x−y=4+4=8.
【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
【解析】
(1)根据不等式组即可画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2)根据平面区域,作直线y=2x,然后平移y=2x得到y=2x−z,从而看出−z取最小值时,z取最大值,根据平面区域可看出y=2x−z经过点(2, −4)时z取最小值,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
根据不等式x−y≥0x+y+2≥0x−2≤0 可画出该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平移y=2x的图象得到y=2x−z,当y=2x−z经过点A(2, −4)时,z取最小值,−z取最大值,
∴ z的最大值为:z=2x−y=4+4=8.
【答案】
解:(1)取AB中点M,连接CM,DM,有MD // AB1,
∵ AC=BC,∴ CM⊥AB,
又∵ 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
∴ 平面ABC⊥平面ABB1A1,
又∵ 平面ABC∩平面ABB1A1=AB,
∴ CM⊥平面ABB1A1,
又∵ DE⊂平面ABB1A1,
∴ CM⊥DE,
又∵ DE⊥CD,CD∩CM=C,CD⊂平面CMD,CM⊂平面CMD,
∴ DE⊥平面CMD,
又∵ MD⊂平面CMD,
∴ DE⊥MD,
∵ MD // AB1,∴ DE⊥AB1,
连接A1B交AB1于点O,∵ ABB1A1为正方形,
∴ A1B⊥AB1,
又∵ DE⊂平面ABB1A1,A1B⊂平面AA1B1B,
∴ DE // A1B,
又∵ D为BB1的中点,
∴ E为OB1的中点,
∴ EB1AB1=14.
(2)如图,以M为坐标原点,分别以MA,MO,MC为
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2a,由(1)可知∠CDM=45∘,
∴ AB1=22a,
∴ DM=CM=2a,
∴ A(a, 0, 0),B1(−a, 2a, 0),C1(0, 2a, 2a),
D(−a, a, 0),E(−12a, 32a, 0),
∴ AB1→=(−2a, 2a, 0),B1C1→=(a, 0, 2a),DE→=(12a, 12a, 0),
设平面AB1C1的法向量为n→=(x, y, z),则n→⋅AB1→=0,n→⋅B1C1→=0.
即−2x+2y=0,x+2z=0, 令z=−1可得n→=(2, 2, −1).
∴ cs
即直线DE与平面AB1C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55.
【考点】
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解析】
【解答】
解:(1)取AB中点M,连接CM,DM,有MD // AB1,
∵ AC=BC,∴ CM⊥AB,
又∵ 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
∴ 平面ABC⊥平面ABB1A1,
又∵ 平面ABC∩平面ABB1A1=AB,
∴ CM⊥平面ABB1A1,
又∵ DE⊂平面ABB1A1,
∴ CM⊥DE,
又∵ DE⊥CD,CD∩CM=C,CD⊂平面CMD,CM⊂平面CMD,
∴ DE⊥平面CMD,
又∵ MD⊂平面CMD,
∴ DE⊥MD,
∵ MD // AB1,∴ DE⊥AB1,
连接A1B交AB1于点O,∵ ABB1A1为正方形,
∴ A1B⊥AB1,
又∵ DE⊂平面ABB1A1,A1B⊂平面AA1B1B,
∴ DE // A1B,
又∵ D为BB1的中点,
∴ E为OB1的中点,
∴ EB1AB1=14.
(2)如图,以M为坐标原点,分别以MA,MO,MC为
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2a,由(1)可知∠CDM=45∘,
∴ AB1=22a,
∴ DM=CM=2a,
∴ A(a, 0, 0),B1(−a, 2a, 0),C1(0, 2a, 2a),
D(−a, a, 0),E(−12a, 32a, 0),
∴ AB1→=(−2a, 2a, 0),B1C1→=(a, 0, 2a),DE→=(12a, 12a, 0),
设平面AB1C1的法向量为n→=(x, y, z),则n→⋅AB1→=0,n→⋅B1C1→=0.
即−2x+2y=0,x+2z=0, 令z=−1可得n→=(2, 2, −1).
∴ cs
即直线DE与平面AB1C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55.
【答案】
(1)证明:以D为原点,射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建立坐标系,则B(2, 2, 0),C1(0, 2, 2),E(2, 1, 0),F(1, 0, 0),P(0, 0, λ),
∴ BC1→=(−2, 0, 2),FP→=(−1, 0, λ),FE→=(1, 1, 0)
λ=1时,BC1→=(−2, 0, 2),FP→=(−1, 0, 1),
∴ BC1→=2FP→,
∴ BC1 // FP,
∵ FP⊂平面EFPQ,BC1⊄平面EFPQ,
∴ 直线BC1 // 平面EFPQ;
(2)设平面EFPQ的一个法向量为m→=(x, y, z),则x+y=0−x+λz=0 ,
∴ 取m→=(λ, −λ, 1).
同理可得平面MNPQ的一个法向量为n→=(λ−2, 2−λ, 1),
若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
m→⋅n→=λ(λ−2)−λ(2−λ)+1=0,∴ λ=1±22.
∴ 存在λ=1±22,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考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直线与平面平行
【解析】
(Ⅰ)建立坐标系,求出BC1→=2FP→,可得BC1 // FP,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以证明直线BC1 // 平面EFPQ;
(Ⅱ)求出平面EFPQ的一个法向量、平面MNPQ的一个法向量,利用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1)证明:以D为原点,射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建立坐标系,则B(2, 2, 0),C1(0, 2, 2),E(2, 1, 0),F(1, 0, 0),P(0, 0, λ),
∴ BC1→=(−2, 0, 2),FP→=(−1, 0, λ),FE→=(1, 1, 0)
λ=1时,BC1→=(−2, 0, 2),FP→=(−1, 0, 1),
∴ BC1→=2FP→,
∴ BC1 // FP,
∵ FP⊂平面EFPQ,BC1⊄平面EFPQ,
∴ 直线BC1 // 平面EFPQ;
(2)设平面EFPQ的一个法向量为m→=(x, y, z),则x+y=0−x+λz=0 ,
∴ 取m→=(λ, −λ, 1).
同理可得平面MNPQ的一个法向量为n→=(λ−2, 2−λ, 1),
若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
m→⋅n→=λ(λ−2)−λ(2−λ)+1=0,∴ λ=1±22.
∴ 存在λ=1±22,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人教A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安徽省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人教A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人教A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人教A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圆C1, 夹在两条平行线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安徽某校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人教A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安徽某校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人教A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