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4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5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7页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评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鉴赏与品味,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角度之一侧面烘托,分析小结,音乐开场,角度之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
    吴丝蜀桐张高秋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 在睛朗的深秋。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音乐的高雅、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时间和环境),富有蕴味。 “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空山凝云颓不流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张”“颓”。“张”字和“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刹那情态。
    江娥啼竹素女愁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点出音乐表情 :“愁”用典:“江娥啼竹” “素女”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
    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以声类声“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 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香笑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试做具体分析。
    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比喻、拟人)正面描写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这句诗给人以清空之感,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十二门前融冷光 箜篌声使整个长安城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十二门。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二十三丝动紫皇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那激越的声响,那憾人心肺的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新奇,出人意表,而又感人肺腑。   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
    具体描写音乐,由强到弱,从悲戚转为欢快,再转为冷清,给人以清空之感,仿佛整个长安城只有美妙的旋律在回荡。 “高秋”“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广袤。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夜渐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的情景承接着“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达到乐曲的高潮。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乐曲在惊天动地中结束,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这首诗,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做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词采瑰丽天上人间的想象 通感的手法大胆的夸张奇幻的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活用典故、自铸伟词虚实结合 
    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 用典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相关课件

    高中人教统编版李凭箜篌引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李凭箜篌引评优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角度之二,音乐效果,琵琶行·白居易,明湖居听书·刘鹗,李贺诗中的名句,高山流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示范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箜篌引,作者李贺,李凭箜篌引,请同学们尝试翻译诗歌,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课文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箜篌引,作者简介,品味诗歌,李凭箜篌引,李凭中国弹箜篌,弹奏箜篌的音乐效果,侧面烘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