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92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92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92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统编版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诗歌诵读,赏析指导,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凭箜篌引
课时
两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一首运用古乐府的体裁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极力描摹和渲染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创造出奇异而美丽的幻觉世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我们读李贺此诗,可采用精讲点拨法和鉴赏分析法,通过赏析诗的内容,领悟李贺怎样用妙手彩笔,描绘了千年前李凭箜篌发出的绝响;通过品味诗的意境,感受李贺怎样把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的。进一步体会李贺善于独辟蹊径的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不同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
2.使学生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
回忆:曾经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描写音乐的语句
1.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苏轼《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
(二)正体
一、诗题解析
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
2.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3.引:“引”、“行”、“歌”及“吟”,是古诗的四种体裁,“引”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孔雀东南飞》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因被诽谤诲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三、写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四、诗歌诵读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五、赏析指导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1.吴丝蜀桐:(为什么从乐器的原材料和制作开始写起?)
(1)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
(2)写箜篌构造精良→突出音乐的高雅、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2.高秋:(演奏的时间是?)
(1)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
(2)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3.张&颓→对比(赏析“张”和“颓”)
张:秋日高远气象—饱满
颓:白云凝神倾听—无力
4.空山凝云(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箜篌什么样特点?)
移情于物,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1.李凭中国(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点是?)
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2.写作顺序:琴—声—人(这四句诗的写作顺序是?)
(1)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
(2)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3)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以声比声——用二者衬托其声之美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芙蓉泣,状其声之惨淡;香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2.以形比声(这些形象分别写出了乐声怎样的特点?)
(1)昆山玉碎:山崩地裂→乐声乍起的壮观
(2)凤凰叫:孤独哀鸣→幽怨
(3)芙蓉泣泪:露滴残荷→凄凉
(4)香兰笑:兰花盛开宛如笑靥→欢快愉悦
3.通感(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1)概念: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2)举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作用:过渡——承上启下
2.诗歌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写作顺序:天上→神山→月宫
2.写作手法(这几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音乐?)
(1)侧面描写
(2)给人具象的视觉感受,使人如见其事,如闻其声。
(3)其他作品举例:《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写法总结:诗中是如何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写出了音乐的优美。
2.通感。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的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
3.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鬼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
六、合作探究
1.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和写法后,你觉得李凭弹的箜篌是什么样的音乐?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优美流畅,略有忧伤,绝不是诡异、恐怖)
(1)江娥啼竹素女愁→幽怨的心境(出发点)
(2)各种意象:
①昆山玉碎:(大珠小珠落玉盘)代价太大,遮掩“清脆”,令人不快
②凤凰叫:祥和之鸟,凤凰和鸣→“叫”显得粗俗和刺耳
③芙蓉泣露:极艳丽的花→哭泣让人感到妖异
④香兰笑:幽雅娴静,安详不为外物所动→笑让人感到突兀、不安
昆山之玉、凤凰、芙蓉、香兰(美好意象)+碎、叫、泣、笑
→破碎、不和谐、亵渎的恶意
⑤石破天惊逗秋雨:末世破灭的快意
⑥老鱼瘦蛟:对美感意象的一种尖锐反讽,幺姨、古怪→无措的心灵难以安顿
(3)《箜篌引》的源起
传说有一白发老者披发提壶,乱流而渡,丧身鱼腹,其妻随后呼之不及,亦多堕河而死。有女子丽玉睹此而作《箜篌引》,歌云:“公无渡河,公终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
(4)李贺与《李凭箜篌引》
李贺天生忧郁,不喜欢这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情有独钟,其诗云:“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在他的诗歌中,死是艳丽而诡异的,所以《箜篌引》中那突如其来毫无理由的死亡,也应该使他感到心动不已。
从这些怪异的意象组合方式中,我们能感到破碎、不和谐和某种程度上的恶意冒犯。它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不认同,以及由此形成的厌烦和焦虑。
在这些意象中,我们再也找不到我们用以组织我们日常生命的正常秩序,世界和世俗的美感全都失去了。来自一个虚幻世界的召唤,更加突出了现实世界的凌乱和不和谐。
《李凭箜篌引》其实与李凭没有关系,音乐家不过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诗人再次领略到某种神秘的意味,并在这种神秘意味的对照下,表达了自己的生存感受。
2.李贺诗歌风格总结:
凄艳诡谲: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
(1)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意象感情化→悲感色彩的意象群
(2)对物象色彩和情态的描绘和渲染
“红”:“冷红”、“老红”、“愁红”、“笑红”
“绿”:“凝绿”、“寒绿”、“颓绿”、“静绿”
(3)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
①“酸风”、“香雨”、箫声“吹日色”、月光“刮露寒”
②多用质地锐利、脆硬、狞恶的物象+“剪”、“斫”、“古”、“死”、“瘦”、“血”、“狞”→营造一种瘦硬、坚脆、狠透、刺目的意象
(“斫取青光写楚辞”、“一双瞳人剪秋水”、“荒沟古水光如刀”)
总结:怪奇、畸形的审美→偏执、狭隘的精神世界&对字词的精心锤炼
3.李贺与李白
(1)李白:诗仙——从天上来 李贺:诗鬼——往天上去
(2)李白《短歌行》vs李贺《苦昼短》(描写对时间流逝的感怀)
李白《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李贺《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
嬴政梓棺费鲍鱼。
(1)对时间
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李贺: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2)对天神
李白: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李贺: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3)对龙
李白: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李贺: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总结:
李白:我愿把天灌醉,让人永葆青春——大气、苍茫、乐观
【明朗、坦率——充满阳刚之气】仙:天马行空、狂傲奔放
李贺:天要杀你,你为什么不杀天呢——诡谲、飞天、悲壮
【幽深、神秘——显得阴柔纤弱】鬼:光怪陆离、诡异荒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表格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鬼”人,探“鬼”韵,比“鬼”艺,拓“鬼”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