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第1页
    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第2页
    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用一个测量仪器测量某物理量时得到的数据跟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满足一定的数学关系。表格中列出了五组数据,每组数据分别记录了测量仪器的示数Q和对应的待测物理量的真实值P:
    由上表可以推断,假设用这个测量仪器去测量该物理量的 时,仪器的示数是〔 〕。
    A. B. C. D.
    2.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列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 〕
    A. 一定运动更快 B. 一定运动得更远 C. 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 可能运动更慢
    3.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 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 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 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 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4.如以下图,凸透镜 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 刻度处,放置在 处的光屏上恰好形成清晰的像,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点燃的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的焦距为
    B. 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会变化
    C. 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向右移动蜡烛,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D. 将透镜 换成凸透镜 且焦距 ,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出现蜡烛的像
    3 , 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 141g,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 40mL 水的量筒中,如以下图,那么玉石的密度为〔 〕
    A. 2.6×103kg/m3 B. 1.7×103kg/m3 C. 2.0×103kg/m3 D. 3.5×103kg/m3
    6.取50g水和40g酒精倒入烧杯充分混合,酒精的密度为 ,那么该混合液的密度可能为〔 〕
    A. B. C. D.
    7.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以下图的图象.根据这个图线,可得到水的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有关水的变化的一些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水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B. 水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C.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D. 水在4°C时密度最大
    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9.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置于三棱镜后面的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此现象〔 〕
    A. 叫光的分解 B. 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的
    C. 彩色光带中红光位置在最下面 D. 五彩缤纷的烟花形成的原因与它相同
    10.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以下图,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
    B. 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 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11.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 关系图象如以下图,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乙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从开始到5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 10min后,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 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12.从侧面拍摄一辆以 运动着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的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 ,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汽车车身长 ,在底片上汽车长为 ,那么曝光时间最多为〔 〕。
    A. B. C. D.
    二、实验题
    13.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木块自O点开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
    〔2〕假设要使5s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1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测:
    猜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测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测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测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上下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测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测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上下,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测,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 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素,此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实像.假设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那么人眼在图中_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那么该眼镜是________眼镜〔近视/远视〕.
    〔〕,量筒,水、食盐,烧杯、白纸、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假设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为称量出2g盐,小红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示数如图甲所示,那么白纸的质量为________g;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至________ g处,再用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2g盐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那么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________ 。
    〔4〕小红发现可以用实验中的天平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 g,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乙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为方便使用该“密度计“,小红做了如下的使用说明:
    ①图丙中横坐标表示m,纵坐标表示待测液体密度 。请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 图象,并在坐标轴上标出 的最大值________。
    ②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別密度差异不小于________g/cm3的液体。
    三、计算题
    局部:
    〔1〕一次运行中,列车在苏州到南京路段上经历了大雾天气在平安区进行了避让,最后延时了 小时平安到达了南京,请你结合该列车时刻表,计算出此次由苏州驶往南京列车的平均速度。
    〔2〕该列车行驶途中以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800m的山洞,列车全部通过山洞的时间是40s,求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18.一辆卡车以速度 通过减速带,司机利用搁置在仪表盘上的车载计时仪记录汽车前轮和后轮先后与减速带撞击的声音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声速。车载计时仪位于前轮轴的正上方,在前轮通过减速带时开始计时,在 第一次接收到声音信号,在 第二次接收到声音信号。汽车前后轮轴之间的距离 ,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不考虑除空气外其他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结论保存小数点后两位 。
    四、综合题
    19.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设计并进行了河水含沙量的研究。
    第一阶段是理论分析:分别以 、 、 表示水、泥沙、泥沙水的密度,以x表示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 称作含沙量 ,导出了 与 、 、x的关系式;然后作出了泥沙水的密度 随含沙量x变化的图象。
    第二阶段是实验验证: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枯燥的黄土,再倒入一定量的清水,计算出含沙量x,并测出泥沙水的密度 ;接着再屡次参加清水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进行同样的计算和测量,由此得出 与x的多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表示泥沙水的密度与含沙量关系的 图象。他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阶段是实际测量:在一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采集了 的水样,称出其总质量为 。前已经测出枯燥的泥沙的密度 ,于是求出了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导出 与 、 、x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作出泥沙水的密度 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的草图。
    〔2〕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三阶段的计算工作,求出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解答】由表格中数据知,物理量每增加n倍,仪器的读数便增加为原来的n的平方倍, 是 的5倍,那么仪器刻度读数Q是 的25倍,即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表格中物理量真实值与仪器示数之间个关系求解即可。
    2.【解析】【解答】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磁悬浮列车以6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由速度公式 可知,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速度更大,那么一定运动更快,当速度恒定时运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越大,表示运动越快。
    3.【解析】【解答】频率的定义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是多少,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于甲音叉每秒振动256次,即甲音又发声时振动频率为
    所以,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解析】【解答】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物距、像距分别为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凸透镜焦距等于 ,A不符合题意;
    B.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后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近视眼镜,光线延迟会聚成像,像距变大,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蜡烛,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那么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即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不同时,成像的性质也不同,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即可。
    5.【解析】【解答】铜的体积
    工艺品的总体积
    玉石的密度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排水法,即末状态的体积减初状态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解物体的密度即可。
    6.【解析】【解答】水的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
    由 可得水和酒精的体积
    水和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由 可得该混合液的密度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密度不可能比水的密度大,故只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酒精、水的质量和密度求解各自的体积,相加为总体积,利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即为混合物的密度。
    7.【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水从8℃下降到2℃,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在4℃时水的体积最小,不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 得出,水的密度先变大、再变小,在4℃水的密度最大.
    应选D.
    【分析】由图可知,水从8℃下降到4℃,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水从4℃下降到2℃,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增大;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比拟水的密度变化.
    8.【解析】【解答】随着使用,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钢瓶的容积就是氧气的体积,钢瓶容积不变,氧气体积不变;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气体会扩散,但是总体积不变,质量减小,故密度会减小。
    9.【解析】【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置于三棱镜后面的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此现象叫光的色散,A不符合题意;
    B.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B符合题意;
    C.彩色光带中红光位置在最上面,紫光位置在最下面,C不符合题意;
    D.烟花是在火药中按一定配比参加镁、铝、锑等金属粉末和锶、钡、钠等金属化合物制成的;由于不同的金属和金属离子在燃烧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所以烟花在空中爆炸时,便会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火花,不属于光的色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变成彩色光带,此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字合而成的。
    10.【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v=80cm-50cm=30cm,物距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取走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符合题意为答案。
    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v=30cm<2f,那么15cm<f<30cm,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 那么蜡烛在焦点之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11.【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先做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10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前5min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甲乙时间相同,由 可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他们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以其中一方为参照物,另一方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10min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时间相同,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s-t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位移,图像的斜率是速度,结合图像分析求解即可。
    12.【解析】【解答】汽车车身的长度与底片上汽车长之间的比
    那么 对应的距离 ,
    汽车的速度
    那么曝光时间
    那么曝光时间最多为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汽车的像移动的距离除以汽车的速度即为汽车运动的时间,即为最长的曝光时间。
    二、实验题
    13.【解析】【解答】(1)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0.3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2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2.7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4.8m;所以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4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3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9倍 ,即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可以得到
    将表格的1s和0.3m代入得
    所以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是改变的。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根据 知,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该系数反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体下滑得更快一些,可以斜面倾角变大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

    【分析】〔1〕物体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结合表格中给出的时间与路程寻找关系求解即可;
    〔2〕斜面倾斜角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时间越大。
    14.【解析】【解答】(1)为了验证猜测一,应控制琴弦的长短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测二,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测三,应控制琴弦的长短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于编号为E和G的琴弦长短和横截面积相同,分别是80cm和 ,而材料分别是铜和钢,那么假设编号为E的琴弦长短和横截面积分别是80cm和 ,就可以选用编号为E、G、H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琴弦音调的上下,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长短和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同一根弦,用同样的力去拨动琴弦,比拟声音上下。
    【分析】该题目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琴弦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都可能会影响,要探究每一个因素对音调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因素都相同,即控制变量法。
    15.【解析】【解答】〔1〕由图甲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可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10.0cm=10.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由成像规律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4〕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延后成像了,即像距增大了,说明此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放置的是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平行光经过透镜后会会聚到一个点上,此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
    〔2〕当物距f2f
    f< v

    相关试卷

    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年重庆市七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月考专区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月考专区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月考专区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