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语文期中复习 第四单元知识点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上语文期中复习 第四单元知识点,
2.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里连用两个短句,突出了雨来势汹汹的特点,渲染了紧张、危险的环境气氛;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句话中从神态、语言、动作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洪水在路面上肆意奔流,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人们在灾难面前慌不择路。
④“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顺序不能颠倒。“桥窄!” 说明情况危急,是危机处理的前提。“排成一队,不要挤!”是危急情况下的撤离方式。“党员排在后面!”是撤离时的补充要求。
3.文中说老汉“像一座山”是因为这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与人们在山洪爆发时的慌乱、惊慌失措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4. 课文到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样安排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置悬念,发人深省,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老汉的不徇私情,父子二人英勇献身,最后的祭奠增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5.《穷人》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他“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6.《穷人》一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以桑娜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生活困难,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穷人的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同时也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的悲惨生活。
7.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桑娜勤劳能干的人物形象。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天气和桑娜、西蒙两家生活境况的描写,表现了穷人的“穷”和生活的艰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桑娜还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更显出其善良的本质。可见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美好品质。
8.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省略数目的递增次数)
②“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表示心理活动断断续续、忐忑不安)
③“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桑娜内心不安,心中还想着孩子的事,所以说话结结巴巴)
④“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意思转折或语意跳跃)
9.从渔夫和桑娜质朴的语言和平常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不同点:渔夫是想了再做,桑娜是做了再想。桑娜的品质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渔夫的品质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的。相同点: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仁慈的心。
10.课文以“穷人”为题是因为:①文章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更宽泛。②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虽然人穷,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像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
11.有关善良的名言:
①善良的心,就是黄金。 ——莎士比亚 ②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雨果
12.《在柏林》作者为美国小说家奥莱尔,是一篇微型小说(小小说)文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讲述了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上战场前不得不将自己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去疯人院的事情,说明了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人民造成了无尽的伤痛。不动声色的叙述包含着一股强大的悲愤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13.“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句话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的男子 大多都上了战场或已战死,也为后文战争夺走老兵的三个儿子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侵略别人的德国在战争中伤亡巨大,预示着德国必然战败。
14.“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人们被战争的罪恶深深震撼,悲哀的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愤慨。
15.文章以“在柏林”为题,柏林是德国的首都,以此为背景主要是控诉德国战争给别国被侵略人民带来 来苦难的同时,也给本国人民造成了无尽的伤痛。
16.这篇文章以小姑娘的两次笑推动情节的发展,设置的悬念到文末才揭示,全文结构紧密、完整,情情节一波三折,是微型小说的典范之作。
17.描写战争伤害的词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兵荒马乱
18.描写战争的古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9.想要“说服别人,争取支持。”要做到:①明确目的,想清理由;②分条陈述,说清理由;③有序表达,态度诚恳。目的是说服对方,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既要有成功的愿望,也要有失败的预期。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做到从容,有礼貌。
20.本单元三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通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的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的渔夫和妻子桑娜、向往和平平的老兵。
21. 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有:①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②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③从环境描写中看人物形象。
22.“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为了塑造关公的神勇,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二是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23.描写内心不安定的词语:忐忑不安、坐立难安、惶惶不安、胆战心惊
24.《回乡偶书》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偶书:随便写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衰(shuāi):减少。“鬓毛衰”从头发的稀疏变少,写出了离开家乡很久,已变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遇到儿童的情景,表面是写儿童笑问,实际是写出了自己失落的哀情。
25.《童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它的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诗《海燕》等。列宁评价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吵架、打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26.《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故事中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父母等平凡的人,小说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父母和兄弟、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27.《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中国作家管桦,此书写了雨来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和小伙伴们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为八路军站岗放哨等故事,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