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案设计
展开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
第九课 第一框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相应的要求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及“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理念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价值观念形成的迷茫期,迫切需要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淡化说教,用鲜活的事例和逼真的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探究的欲望,找寻生命的真谛,使学生真正体会生命的美好与珍贵,从而延伸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们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守护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主要从身体和精神两个层次说明中学生应该爱护生命,养护精神,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意在引发同学们对生命的进一步思考,在整个第四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逆反,遇到挫折时不会积极面对,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做法或行为;在遭遇灾害或者灾难时也不会冷静思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现如今,他们的物质需求能得到极大满足,但他们的精神世界相对空虚,缺少精神追求,此时对他们进行珍爱生命和养护精神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养护精神,认同中华文化,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知识目标:知道爱护身体,守护生命;懂得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为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篇>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践行篇>场景模拟,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难点:养护精神。
为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精神境界会受到民族精神的滋养,通过<品鉴篇>和<升华篇>中两副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引起共鸣,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和引导讨论法。
学法:情感体验法和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各种生命的图片制作音乐;提前制成并发放学案。
2、学生准备:学生分小组到图书馆、书店和网上收集资料,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搜集关于珍爱生命的格言、人物事迹。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创境激趣 引出主题 (2分钟) | 1.老师把在假期旅行中用摄像头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做成音乐相册,请同学们一起观看(含苞待放的花朵,生长在岩石罅隙的小草,穿梭在丛林中的小动物,到一声啼哭、呱呱坠地的小婴儿,这个小婴儿慢慢长大,上幼儿园、小学、初中,最后一张展示老师给大家上课的图片,原来这个小婴儿就是老师自己) 请同学们谈谈看完视频的感受。 引导孩子得出这样的认知:生命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生命。 2.板书课题: 第九课 第一框 守护生命 |
1.伴随音乐欣赏视频中出现的生命。 2.思考并讨论提出的问题,思考我们生命的价值。 |
这一环节有效地使学生完成了从“图片欣赏→视听享受→心灵感悟”这一瞬间的情感体验,学习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很快进入了学习新课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回 答和教师的点拨,引出新课。 |
二、 互动交流探究新课 (35分钟)
活动一: <探究篇>(10分钟)
活动二: <践行篇>(10分钟)
活动三: <品鉴篇>(8分钟)
活动四: <升华篇> (7分钟) | 一、爱护身体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交通现象,“中国式过马路”。(视频:非机动车闯红灯过马路,被迎面直行的机动车撞飞……) 这种交通陋习不可取,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教师提问:请你跟大家分享,你还知道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 学生发言。 |
学生能够准确区分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深入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知:守护生命,要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下一环节的爱护生命做好铺垫。 |
小组活动: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讨校园火灾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
| 学生小组进行汇报:面对火灾场景,我们的正确做法。 | 重点的突破: 小组合作,针对具体情境,展开思维,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小组合作精神。 通过上述活动,唤醒学生对生命的重视,这为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 |
展示图片:19岁少女被骗走学费9800元后无望跳海。 设问:女孩的做法对吗?她本可以怎么做,结局是……(请续写故事) | 1.找一位同学朗读新闻摘要。 2.同学们续写故事并思考、感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灾难的正确做法。思考对生命的不同态度,会带来怎样不同的结果。 各抒己见,抒发感想。 | 难点的突破,亮点的呈现: 用真实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甚至是灾难和灾害,我们要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迎难而上,勇于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更要学会珍爱自己的身体,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通过两个同样处在豆蔻年华的人物对生命的不同诠释,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刻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延伸生命的价值。
这组图片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要靠民族精神的滋养,进而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 |
接着出示视频:19岁消防官兵在天津爆炸中牺牲。 (与前文做出鲜明对比) 教师设问:同样是对生命的选择,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意义,哪一种生命更值得我们肯定和珍惜呢? 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求和身体健康,还要有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感悟生命,探究挖掘生命的含义,延伸生命的价值。 | ||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要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精神的滋养。 同时出示图片:载人航天英雄、大国工匠和中国女排颁奖仪式。
民族精神以传统文化做载体。说说你知道的传统文化?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情感升华:我们每个人都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民族也要凝聚力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
图片欣赏
思考感悟 | ||
三、 情理结合 感情升华 (3分) | 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课后探究: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自我保护的科普读物,访问各类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网站,完成《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
|
通过合作,集思广益,完成对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小组设计,由组长画在黑板上。 |
强化本课主题,提高学生归纳、提炼的能力。 思维导图,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强调了能力的形成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首尾呼应,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达到了情感升华,在气氛烘托和情绪渲染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
【板书设计】:第九课 第一框 守护生命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
| |||
四、 教学反思 |
本节课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以情境教学、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设问的巧妙设置,一环扣一环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把时间和空间给予了学生,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命箴言环节的设置延伸了本节课的课后思考,虽然是短暂的一节课,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提高了认知水平,而且能够把课上的认知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能在课下继续深入感悟自己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行动准则,这也是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成长中的我,我与国家和社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 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 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爱护身体,养护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