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业过关检测(六)--【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862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章 学业过关检测(六)--【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862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章 学业过关检测(六)--【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862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与测试优秀课后测评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
解析:选D。火箭升空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A错误;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动车在行驶时主要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手机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2.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a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C.图b可以表示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D.图b表示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解析:选B。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为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图a中生成物总能量低,生成物更稳定,选项B正确;图b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表示吸热反应,而甲烷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C错误;图b表示的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的反应在常温下就可发生,选项D错误。
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选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
4.反应C(s)+H2O(g)CO(g)+H2(g)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增加固体的量、恒容时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均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5.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解析:选A。A项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只能通过吸收能量才能实现;B项则恰好相反;C项中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但此过程是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项是放热反应。
6.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内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原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不一定都参与电极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量变化
解析:选A。原电池中,电子不能在内电路中流动,A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不参与电极反应,B正确;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量变化,D正确。
7.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l SO3的同时生成1 ml NO2
解析:选B。反应NO2(g)+SO2(g)SO3(g)+NO(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因此A项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颜色的深浅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而在反应体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即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B项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SO3和NO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体积比总是满足1∶1,因此C项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SO3和NO2一个作为生成物,一个作为反应物,在任何情况下每消耗1 ml SO3的同时必然会生成1 ml NO2,因此D项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8.如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l·L-1·min-1
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2 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2∶3∶1
解析:选C。根据图像,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减小,B、C的浓度增大,因此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2A(g)2B(g)+C(g),A正确;前2 min,v(A)=eq \f(0.4 ml·L-1-0.2 ml·L-1,2 min)=0.1 ml·L-1·min-1,B正确;开始时加入的物质为A和B,没有C,C错误;根据图像,2 min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2 ml·L-1、0.3 ml·L-1、0.1 ml·L-1,D正确。
9.把金属A放入盐B(NO3)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A+B2+===A2++B。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金属A一定能与水反应,B一定不能与水反应
B.A与B用导线连接后放入酒精中,一定构成原电池
C.A与B用导线连接后放入B(NO3)2的溶液中,一定有电流产生
D.由A、B和B(NO3)2溶液构成的原电池,A一定是正极,B一定是负极
解析:选C。A+B2+===A2++B说明A比B活泼,但A、B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都在H之后,因此,A、B都有可能不与水反应,故A项错;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项错;由A、B和B(NO3)2溶液构成的原电池,A一定是负极,B一定是正极,故D项错。
10.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Ⅱ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选A。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A项正确;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B项错误;图Ⅰ所示的装置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因此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项错误;图Ⅱ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
11.(2020·扬州中学高一检测)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B.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C.A与C的能量差为E4
D.AB反应时一定要加热
解析:选A。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三种化合物中C的能量最低,则C最稳定,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A与C的能量差为E4(E1+E3-E2),故C错误;AB是吸热反应,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无关,即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故D错误。
12.一种以NaBH4和H2O2为原料的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的正极反应为H2O2+2e-===2OH-
B.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C.电子从电极b经外电路流向电极a
D.b极室的输出液经处理后可输入a极室循环利用
解析:选C。A项,正极发生反应:H2O2+2e-===2OH-,正确;B项,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移向正极,即由a极区移向b极区,正确;C项,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电极a经外电路流向电极b,错误;D项,b极室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循环使用,正确。
13.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
A.H2(g)+Br2(g)2HBr(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B.2NO2(g)N2O4(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CaCO3(s)eq \(,\s\up9(高温))CO2(g)+CaO(s)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3H2(g)+N2(g)2NH3(g)
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
答案:D
14.甲烷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分别向两极通入CH4和O2,即可产生电流,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CH4+10OH--8e-===COeq \\al(2-,3)+7H2O;2O2+4H2O+8e-===8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4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O2作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C.甲烷燃料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分别将1 ml H2和1 ml CH4做燃料电池的原料,理论上产生的电量不一样多
解析:选A。甲烷燃料电池中,CH4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O2作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分别将1 ml H2和1 ml CH4 做燃料电池的原料,转移的电子数分别为2NA和8NA,故理论上产生的电量不一样多。
1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C.0~8 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75 ml·L-1·min-1
D.10~12 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25 ml·L-1·min-1
解析:选B。t1 min时,只是X和Y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根据图像可知,Y表示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X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0~8 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eq \f((1.2-0.3) ml,8 min×10 L)=0.011 25 ml·L-1·min-1;根据H2的变化量可计算出10~12 min 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eq \f(1,3)v(H2)=eq \f(1,3)×eq \f((0.3-0.15) ml,10 L×2 min)=0.002 5 ml·L-1·min-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5分)(1)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的能量大于在液态时的能量。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那么Q1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Q2。
(2)已知:4HCl+O2===2Cl2+2H2O,该反应中,4 ml HCl 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则断开1 ml H—O与断开1 ml H—Cl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kJ。
解析:(1)氢气燃烧分别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还要放出热量,故Q1
答案:(1)小于 (2)31.9
17.(12分)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D.减小压强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_(填“正”或“负”)极。铜片上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外电路中电子由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向________极移动。
解析:(1)据能量变化图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增大固体的表面积或升高温度,均可使反应速率增大;适当增大反应物浓度,也可使反应速率增大,但应注意98%的浓硫酸能使铁钝化,阻止反应的进行。
(3)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做负极,比铁活动性差的铜应做正极。铜片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答案:(1)放热 (2)AC (3)正 产生无色气泡 2H++2e-===H2↑ 负 正
18.(10分)(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4 ml N2O5发生反应:2N2O5(g)4NO2(g)+O2(g)。反应至5 min时,测得N2O5转化了20%,则v(NO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min时,N2O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2)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X、Y、Z均为气体,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解析:(1)由“三段式”可知转化的N2O5(g)、NO2(g)、O2(g)的浓度分别为0.4 ml·L-1、0.8 ml·L-1、0.2 ml·L-1,5 min时N2O5(g)、NO2(g)、O2(g)的浓度分别为1.6 ml·L-1、0.8 ml·L-1、0.2 ml·L-1,故v(NO2)=eq \f(0.8 ml·L-1,5 min)=0.16 ml·L-1·min-1;5 min时,N2O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eq \f(1.6 ml·L-1,(1.6+0.8+0.2) ml·L-1)×100%≈61.5%。(2)①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1-0.7) ml∶(1-0.9) ml∶(0.2-0) ml=3∶1∶2,2 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②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则(0.9+0.7+0.2) ml∶(1.0+1.0) ml=9∶10;③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但气体总质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增大。
答案:(1)0.16 ml·L-1·min-1 61.5% (2)①3X+Y2Z ②9∶10 ③增大
19.(12分)恒温下,将a ml N2与b m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eq \(,\s\up9(高温、高压),\s\d9(催化剂))2NH3(g)。
(1)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N2)=13 ml,n(NH3)=6 ml,a=___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n(NH3)=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n(始)∶n(平)=__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4)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___。
(5)将1 ml N2和3 ml H2合成NH3反应时,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
D.NH3的分解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1)16 (2)8 ml (3)5∶4 (4)2∶3 (5)ADE
20.(16分)Ⅰ.利用生活中或实验中常见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原电池。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原理:Fe+2H+===Fe2++H2↑。
(2)实验装置(如图)。
(3)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嚓嚓嚓——”的声音。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由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在耳机中又由________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计,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计的________极,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常温下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
(1)实验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Ⅰ~Ⅲ中现象的不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双氧水分解的反应速率。
(4)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l·L-1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6 min后H2O2的浓度减小为0.10 ml·L-1,以H2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H2O2)=________ml·L-1·min-1。
解析:Ⅰ.根据电池反应:Fe+2H+===Fe2++H2↑可知,正极为比铁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耳机发出声音是电能转化为声音。由于铁为负极,应连接电流计的负极。
Ⅱ.(1)实验Ⅰ中加入1 mL水是让溶液总体积相同,确保双氧水的浓度相同,但没加催化剂,其余条件与Ⅱ、Ⅲ相同,做对照实验,证明实验Ⅱ和Ⅲ中的速率加快与溶液浓度无关。
(2)双氧水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氯化铁做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2H2O2eq \(=====,\s\up9(FeCl3))2H2O+O2↑。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Ⅱ和Ⅲ在使用不同催化剂时化学反应速率不同,说明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不同。
(4)根据v(H2O2)=eq \f(Δc,Δt)=eq \f((0.40-0.10) ml·L-1,6 min)=0.05 ml·L-1·min-1。
答案:Ⅰ.(3)①电能 电能
②负 Fe-2e-===Fe2+
Ⅱ.(1)对照实验,证明实验Ⅱ和Ⅲ中的速率加快与溶液浓度变化无关
(2)2H2O2eq \(=====,\s\up9(FeCl3))2H2O+O2↑
(3)①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不同
(4)0.05序号
实验操作示意图
实验现象
Ⅰ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
Ⅱ
产生气泡速率略有加快
Ⅲ
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加快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综合检测--【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案+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全册综合优秀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