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10 岳阳楼记课后测评
展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淫雨( ) 霏霏( ) 薄暮冥冥( )
潜形( ) 岸芷( ) 汀兰( )
皓月( ) 宠辱偕忘( ) 心旷神怡( )
浩浩汤汤( ) 樯倾楫摧( )( )
【答案】zhé huī sā yín fēi mínɡ qián zhǐ tīnɡ hà xié yí shānɡ qiánɡ j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山岳潜形 (2)则有去国怀乡
(3)至若春和景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微斯人 (6)宠辱偕忘
(7)把酒临风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9)薄暮冥冥 (10)多会于此
(11)不以物喜 (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3)是进亦忧,退亦忧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5)连月不开 (16)而或长烟一空
(17)百废具兴 (18)朝晖夕阴
(19)谪守巴陵郡 (20)若夫霪雨霏霏
【答案】(1)形体(形迹) (2)离开 (3)日光(阳光) (4)探求 (5)无,没有 (6)一起 (7)持、拿、执 (8)朝廷 (9)迫近 (10)聚集 (11)因为 (12)曾经 (13)进:在朝廷做官 退:隐居江胡 (14) 雄伟景象 (15)放晴 (16)有时 (17)全,皆 (18)日光 (19)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0)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像那
3.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并解释其意思。
①百废具兴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④或异二者之为
【答案】①形容词做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②名词做状语,在……之前 ③形容词做名词,贤明之人 ④动词做名词,指心理活动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2)通: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空: 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5)一: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6)极: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7)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或: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答案】(1)和乐 和煦 (2)顺利 通向 (3)看 景象 (4)天空 消散 (5)很,甚 全 (6)尽,直通 极点 穷尽 (7)来 因为 (8)有时候 或许,也许
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1)衔远山,吞长江……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5)吾谁与归?
【答案】(1)省略句 (2)状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定语后置 (5)宾语前置
6.请划分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
(1)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2)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3)阴 风 怒 号,浊 浪 排 空。
【答案】(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6.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8)山岳潜形
(9)长烟一空
(10)静影沉璧
(11)前人之述备矣。
(12)野芳发而幽香。
(1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5)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3)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4)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5)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6)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7)太阳和星星隐藏(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体)。(8)山岳隐没了形体。(9)大片烟雾完全消散。(10)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1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13)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南,抬眼望去,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非常悲伤。(14)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15)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16)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核心素养二练习:思维发展与提升】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答案】(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答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答案】指古仁人和有古仁人之心的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6.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答案】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7.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答案】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8.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写“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观中不同心情的用意。
【答案】用来反衬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进而歌颂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
【核心素养三练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1.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2.作者为什么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
【答案】描写“巴陵胜状”并不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作者的意图是借景抒情,全文的重心在于纵议政治理想方面,还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3.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答案】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任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体现胸怀、抱负、情怀其中一点即可)
5.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答案】第三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感伤之情。
第三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与下段文字形成对比。(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第四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第四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借代);与上段文字形成对比。(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6.本文采用了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说说文章是怎样将这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文章先简略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上所见自然景色,触景而生情,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接着写“迁客骚人”所触之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这里的景写得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否定“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核心素养四练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2019通辽卷)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4)有粮者亦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
1.(1)探求 (2)没有 (3)派,让 (4)吃,给……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没有这种人。微:没有;
(3)句意: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派,让;
(4)句意: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食:吃,给……吃。
2.(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以,因为。句意: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重点词:是,这。何,什么。业,成就功业。句意: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3.议论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理解能力。选文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表现了自己的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和“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等语句可以看出赵威后认同钟离子和叶阳子的观点,以民为本。从“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和“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可以看出赵威后认为应该重用钟离子和叶阳子。所以,赵威后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参考译文】
【甲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
二、(2019沈阳卷)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 ”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 ”和“(C) ”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答案】1.B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选B。
2.(1)(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即加标点)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意思有三层: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因”“此”,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
4.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发司农之菜;C:募民兴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较为简单。
【参考译文】
【乙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三、(2019广东卷)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去国怀乡
③宠辱偕忘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1.①同“嘱”,嘱托 ②离开 ③一起
【解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嗟夫:唉。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及写作手法,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之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精品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湖心亭看雪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湖心亭看雪练习,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练习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