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测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65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测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65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测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65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1.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3.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6.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7.“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 )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以水为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
8.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B.
属于同种元素
C.
都属于阴离子D.
属于同一种原子
9.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B.黄金C.金刚石D.干冰
10.已知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6B.56C.82D.86
11.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C.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13.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
B.该元素符号为Mg
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4.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15.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16.(12分)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
(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 ;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 .
17.(10分)(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和数字表示填空:
①2个磷原子 ;②4个五氧化二氮分子 ;③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2)请用物质构成与组成的理论回答:
④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⑤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
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10分)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装置.
①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常用 .
②实验中看到在集气瓶内产生 ,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钟罩内水面约占 .
③若实验后发现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
④实验中燃烧匙上为什么要放红磷?
.
三、实验题(共23分)
19.(23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其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
1.【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
故选A.
2.【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故A不正确;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故B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C正确;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原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由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A.
3.【解答】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
故选D.
4.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
【解答】解:A、碳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A错;
B、氧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B错;
C、氧分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
D、二氧化碳分子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资源,故A正确;
B、空气有自净能力,能净化空气中的少量有害气体,故B正确;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多少是按体积计算的,不是按质量计算的,故C不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惰性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八月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氧分子的浓度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AD钙奶”中的“钙”是宏观概念,指的是元素,
故选B.
8.【解答】解:A、前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两者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2,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后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者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3,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的粒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由题意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中子数为26+4=3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30=56.
故选:B.
11.【解答】解: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说法正确;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故说法正确;
C、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饼干在空气中受潮变软,故说法正确;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含量上升会造成气温上升,从而影响地球环境,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3.【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
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
D.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A、红磷要足量,否则测量不准确,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故选项错误;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故选项正确;
D、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
A、氧分子数:由于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只含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所以选项错误.
B、氧原子数: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氧原子数为2个.所以含氧原子数相同.因此选项正确;
C、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不含氧离子,所以选项错误.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含有相同的氧元素,此项说法错误.
答案:B.
16.【解答】解:(1)分子、原子、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填:①②⑥;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故填:①②④;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填:⑤;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质子.故填:③;
(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电子.故填:⑤;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离子.故填:⑥.
17.【解答】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2P;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五氧化二氮分子可表示为4N2O5;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KO4;
(2)④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是指元素;
⑤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1)①2P;②4N2O5;③KO4;(2)④元素;⑤氢原子和氧原子;
18.【解答】解: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
故答:红磷;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火焰因大量白烟而难以观察到,
故答:大量白烟;
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钟罩内气体降至室温,因空气中占的氧气被完全消耗,罩内气体减少的体积由水进入补充;
故答:钟罩容积;
③测定中较大的误差可能是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者是消耗的气体因装置气密性不好而被罩外空气进入罩内补充.
故答:漏气或红磷量不足;
④红磷燃烧,红磷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符合实验对药品的要求.
故答:红磷燃烧只消耗空气中氧气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对测定结果影响小.
19.【解答】解:(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元素
原子
区别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提升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提升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提升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提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卷】(11大核心考点):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卷】(11大核心考点),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的成分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的成分精品同步测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