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电压、电压表及其使用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过程:
课题(第11课时)
9.1.4电压、电压表及其使用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知道电压的单位是伏特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1、能学会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灯泡的电压,和电源的电压。
2、学会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灯泡和电源的电压。
教学
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相关的数据记录。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备
演示器材:Flash动画、电路演示板、电池。
学生实验器材:电压表、1号干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电流的形成是怎样的?
2、推动自由电子的能量是谁提供的?
(可以再次播放电流形成flash动画)
电源为什么能提供能量来推动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呢?今天我们来了解知识——电压。
回答:
(1)自由电子被推动向某方向移动时便产生了电流。
(2)推动自由电子的能量是来自电源。
还是采用复习的方式开始今天的课题,让学生从电流形成与电压的关系能联系起来。
一、电 压
1.电压的概念
1、电压:是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池的电压表示电池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本领)
学生阅读书本中的概念。
偶尔也需要锻炼学生自己看书的能力。
2.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2、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形成有关的原因。(电压类似于水压,当电路中有了电压就能推动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注:教学光盘中的有演示的flash动画。
观察现象:(flash动画)
水发生流动,当两液面相平时,水停止流动。
学生讨论并归纳得出:
水的流动是需要条件的,当液面相平时,水就不流动,当液面有高度差,它才会发生流动,这是因为液面有高度差时有水压,是水压使水流动了。
在这样的动画演示中,让学生对这个难点能更快的接受,这样的类比教学方式以后老师也可以多尝试。
3.电压的国际单位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各电源的电压有所不同的;各国的电压也是有所不同的)
仔细的看书,教师的补充内容学生可以做适当的记录。
可以与电流单位一起复习讲解,避免混淆。
二、观察电压表
1.看外表:刻度板、指针、3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壳。
2.接线柱规格:+和-,3V,15V。
3.量程的选择:0到15V,每大格5V,每小格0.5V;0到3V,每大格1V,每小格0.1V.
4.练习读数:(可以播放教学光盘)
1.学生仔细的观察手中的电压表及上面的量程,要知道在实验时,选择合适的量程来做实验,避免损坏电压表。
2.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针位置,来正确的读数。
能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实验的仪器,讨论书该如何正确的使用,为下面的操作使用做好铺垫。
三、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1.先将1个灯泡与开关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由于是测电池的电压,所以与电池并联。
3. 按实验的要求填写表格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电池首尾相连总电压是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1.学生进行电路的连接实验。
2. 根据自己连接的实物图画电路图
3.数据的纪录:
电池节数
1节
2节
3节
4节
电压
在实验的研究中,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能在实验中做好实验的纪录。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与连接方式。
板书设计:
9.1.4电压、电压表及其使用
一、电 压
1.电压的概念:是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当电路中有了电压就能推动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二、观察电压表
1.看外表:刻度板、指针、3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壳。
2.接线柱规格:+和-,3V,15V。
3.量程的选择
三、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电池首尾相连总电压是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布置作业
练习册P14页填空题8~15题,19页的32、33题。
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眼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眼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眼睛的模型,解剖猪眼的观察实验,盲点的存在与实验,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牛津上海版人体具有的感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牛津上海版人体具有的感觉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人体具有的感觉与感觉器官的应用,我们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针孔相机及其成像的原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牛津上海版食物中主要成分的作用及检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牛津上海版食物中主要成分的作用及检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别介绍6大营养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